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栾调甫中国逻辑研究范式
1
作者 曾昭式 凌敏 《逻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栾调甫提出读《墨子》书必有八法,即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离章句、辨真伪、定篇什、辑遗佚、辨异同,此八法为“实证”之一端。栾调甫基于此八法以“虚会”之另一端建构墨家辩学知识体系,内容包括《墨子》的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 栾调甫提出读《墨子》书必有八法,即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离章句、辨真伪、定篇什、辑遗佚、辨异同,此八法为“实证”之一端。栾调甫基于此八法以“虚会”之另一端建构墨家辩学知识体系,内容包括《墨子》的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等内容;还有对同时代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又有自己义理分析,如其认为墨子之辩学亦为名学,为中国逻辑代名词,其他诸子无辩学,中国逻辑特征为别同异、明是非。栾调甫的墨子辩学思想包括知识论和理论体系,其中知识论是墨子辩学形成的思想基础,墨子辩学之理论体系包括名的特征、种类,辞的特征、种类,辩说的特征、结构、应用和种类,狂举的定义和种类等,墨子辩学与因明、亚氏三段论之异大于同。不过栾调甫也把《墨子》中的“逻辑”应用视作逻辑理论,并与三段论、三支论式作比较,但栾调甫的中国逻辑研究“虚会实证”范式为我们重建中国逻辑思想体系提供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栾调甫 中国逻辑 虚会实证
下载PDF
广义论证的观念与中国古代科学史中的逻辑研究
2
作者 曾昭式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里都包含着对中国逻辑的论述,或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逻辑思想,或将中国逻辑作为中国科学史的内容之一。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中国古代科学所包含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逻辑分析。这些...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里都包含着对中国逻辑的论述,或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逻辑思想,或将中国逻辑作为中国科学史的内容之一。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中国古代科学所包含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逻辑分析。这些研究者与中国哲学史家、逻辑史家的研究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惑:如果说逻辑是普遍的,并且逻辑的作用是思想的论证工具,那么,中国古代思想有没有论证工具?广义论证观念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提供了一个逻辑学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 中国古代逻辑 广义论证
下载PDF
多值逻辑与认知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王莹莹 陈勇涛 《国际学术动态》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与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逻辑研究》国际会议逻辑学的趋势(之五)”于2007年7月6-9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多值逻辑与认知。...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与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逻辑研究》国际会议逻辑学的趋势(之五)”于2007年7月6-9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多值逻辑与认知。《逻辑研究》(Studia Logica)杂志主编Jacek Malinowski教授及我所鞠实儿教授任大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值逻辑 认知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中山大学 国际会议 研究基地 研究所 逻辑学
下载PDF
实践中的独立性论题:如何理解群体认知成功
4
作者 帕翠夏·里奇 刘海林 《逻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02-128,共27页
社会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独立性论题”:群体可能是非理性的,尽管其每一成员都是理性的;群体也可能是理性的,尽管其成员都是非理性的。我们强烈建议将合作合理化方面的研究视为一个范例,进而对现实世界中涉及论... 社会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独立性论题”:群体可能是非理性的,尽管其每一成员都是理性的;群体也可能是理性的,尽管其成员都是非理性的。我们强烈建议将合作合理化方面的研究视为一个范例,进而对现实世界中涉及论题中第二部分内容的分析提出质疑。我们集中讨论了这类分析的一个突出例子:信息层叠,并论证说明它可以富有成效地概念重构为认知合作的一个实例。这一新视角为改进对这一重要情景的解释和理解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论 概念重构 群体认知 独立性 提出质疑 合理化 集中讨论 非理性
下载PDF
三支论式的逻辑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五 曾昭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3,共6页
汉传因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三支论式。全部三支论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论辩的内容。依文本内容总结三支论式的结构,由此出发,从尽可能贴近文本的立场做形式化研究。研究路线是从尽可能贴近到逐步抽象,从而概括出若干... 汉传因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三支论式。全部三支论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论辩的内容。依文本内容总结三支论式的结构,由此出发,从尽可能贴近文本的立场做形式化研究。研究路线是从尽可能贴近到逐步抽象,从而概括出若干个逻辑系统,包括三支论式的量化逻辑刻画、命题逻辑刻画和个体常元替换个体变元的逻辑刻画,以求在不同的层面上刻画三支论式,并说明这样做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论式 因明 现代逻辑
下载PDF
论证实践与中国逻辑史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杨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重在构建类似于西方逻辑的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史,往往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视作西方逻辑理论的例证,从而忽视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的研究价值。与之相对,以中国古代论证实践为出发点,并基于文化背景与文本...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重在构建类似于西方逻辑的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史,往往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视作西方逻辑理论的例证,从而忽视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的研究价值。与之相对,以中国古代论证实践为出发点,并基于文化背景与文本语境等相关因素予以如实的描述与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有关论证的理论学说,而且有助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因此,中国古文献中颇为丰富的论证实践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证实践 逻辑理论 中国逻辑史 以中释中
下载PDF
从法律论证到诉讼论证——谈谈法律论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转变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明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一、法律论证与诉讼论证 法律论证是实现法律理性和公正的必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它是法哲学家特别是法律逻辑学家或法律论证理论家们关注的主要对象。法律论证概念首先作为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被提出来。法律逻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 一、法律论证与诉讼论证 法律论证是实现法律理性和公正的必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它是法哲学家特别是法律逻辑学家或法律论证理论家们关注的主要对象。法律论证概念首先作为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被提出来。法律逻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中叶.而1951年Klug的《法律逻辑》一书的出版是法律逻辑正式形成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逻辑研究 诉讼 法律逻辑 20世纪中叶 法律理性 逻辑学家 法哲学家
下载PDF
胡适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文献中寻找试验论理学的类似学说,以有效吸收试验论理学说,而且也是为中国再造新文明做准备。为达成该目的,胡适提出了一套包括述学、明变、求因和评判在内的研究程序,其述学中的贯通方法颇重西学的比较参证作用。胡适的这一工作为后来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其广义的逻辑观念和研究程序对于今天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方法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古代逻辑史 逻辑观 试验论理学 述学
下载PDF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4,177,共7页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有重要的逻辑史料价值。对于《左传》论辩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春秋时人的论辩方法或策略(如论辩时对受众需求及其品质特征的考虑),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诸子辩学和先秦论辩实践的总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广义逻辑 论辩实践 受众
下载PDF
探索语言逻辑与信息处理结合的新路径——《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评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华新 洪峥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3-16,共4页
介绍2018年9月出版的《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的写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该书有3个鲜明特色: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对汉语特殊性的关注、多学科交叉融通;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突出,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新的... 介绍2018年9月出版的《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的写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该书有3个鲜明特色: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对汉语特殊性的关注、多学科交叉融通;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突出,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语义学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 范畴类型逻辑 组合范畴语法
下载PDF
基于后悔度的博弈剔除算法的逻辑认知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建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3,164,共7页
博弈分析中存在大量的逻辑问题,通过认知逻辑可以精确表达主体间认知互动中的推理。首先,构建了基于后悔度的博弈认知模型,从选手选择某一策略所导致的后悔度分析主体的理性特征,为多种博弈剔除算法的认知机制提供统一的逻辑刻画。其次... 博弈分析中存在大量的逻辑问题,通过认知逻辑可以精确表达主体间认知互动中的推理。首先,构建了基于后悔度的博弈认知模型,从选手选择某一策略所导致的后悔度分析主体的理性特征,为多种博弈剔除算法的认知机制提供统一的逻辑刻画。其次,基于后悔度模型,重提主体理性定义,并证明该理性可作为公开宣告的事实,借助公开宣告逻辑,为Halpern等人提出的重复最大最小化后悔度算法提供合理的逻辑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悔度 博弈认知模型 博弈剔除算法 动态认知逻辑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五范畴”——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昭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记录着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历程,反映出其中国逻辑思想,即研究中国逻辑史理应以"历史分析"、"文化诠释"的方法还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为"名学"、&qu... "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记录着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历程,反映出其中国逻辑思想,即研究中国逻辑史理应以"历史分析"、"文化诠释"的方法还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为"名学"、"辩学"、中国逻辑推理类型为"推类"。"历史分析"、"文化诠释"、"名学"、"辩学"和"推类"这五范畴构成了崔先生的整个中国逻辑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清田 名学 辩学 推类 逻辑与文化
下载PDF
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逻辑史开放研究——以《战国策》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克喜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3-14,共12页
本文以广义论证作为视角,以《战国策》典籍作为文本,对《战国策》一书中体现出来的论证逻辑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评估《战国策》所体现出来的论证提出粗浅的看法:《战国策》一书所体现出来的广义论证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典... 本文以广义论证作为视角,以《战国策》典籍作为文本,对《战国策》一书中体现出来的论证逻辑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评估《战国策》所体现出来的论证提出粗浅的看法:《战国策》一书所体现出来的广义论证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典范;《战国策》具有自身独特的论证方法和架构;对《战国策》体现出来的论证评估不能简单使用西方的非形式逻辑的评估方法,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评估方式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论证 《战国策》 中国逻辑史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与训诂之关系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克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0,123,共6页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训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还中国逻辑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中国逻辑史的新体系,同样,重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也可以使中国逻辑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会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史 训诂 会通
下载PDF
《黄帝四经》的“正名—用名”逻辑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昭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帛书《黄帝四经》逻辑为"正名—用名"论证类型,"正名"是确立名之所指,反映着道家的名实观;"用名"体现于"君人南面之术"里,为执政治世之保证。《皇帝四经》&qu...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帛书《黄帝四经》逻辑为"正名—用名"论证类型,"正名"是确立名之所指,反映着道家的名实观;"用名"体现于"君人南面之术"里,为执政治世之保证。《皇帝四经》"正名—用名"逻辑是先秦道家逻辑的一部分,只是《老子》讨论重点在"道"名上、《管子》与《皇帝四经》一样讨论重点在"物"(社会政治)名上,《庄子》则兼而有之。"正名—用名"逻辑是一种离不开具体内容的论证类型,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的功利性。先秦道家逻辑是先秦逻辑的一部分,先秦逻辑都是此种类型,不是演绎、归纳的逻辑,也不同于佛教逻辑。正是因为"正名—用名"是一种论证结构而成为中国逻辑类型,又有别于中国哲学,但是它必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由此来确立中国逻辑之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逻辑 正名 用名
下载PDF
梁启超范式与中国逻辑史研究(英文)
16
作者 曾昭式 谢耘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逻辑学东渐,启发了梁启超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用西方传统逻辑研究墨家逻辑形成了梁启超研究范式,并影响着中国逻辑史的百年研究。在对其研究范式的肯定与否定的争论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立场:中国形式逻辑史、中国名学与辩学史、中国符号... 逻辑学东渐,启发了梁启超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用西方传统逻辑研究墨家逻辑形成了梁启超研究范式,并影响着中国逻辑史的百年研究。在对其研究范式的肯定与否定的争论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立场:中国形式逻辑史、中国名学与辩学史、中国符号学史。我们认为,逻辑观的问题是解决中国逻辑史界论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逻辑史研究 梁启超 范式 中国逻辑史 学术研究 墨家逻辑 逻辑研究
下载PDF
论证与传播研究的跨学科交叉融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论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互动形式,在其中,我们通过提供理由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观点或立场辩护,以使之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借由此过程,我们常常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人改变自己的看法或态度,甚至进而采取某个行动。与此相应,论证也成为... “论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互动形式,在其中,我们通过提供理由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观点或立场辩护,以使之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借由此过程,我们常常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人改变自己的看法或态度,甚至进而采取某个行动。与此相应,论证也成为人与人之间理性化解分歧、有效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在日常话语中,它会被更直观地叫做“讲道理”或“说理”,而这些词语也都清晰标识出论证行为和活动与人类理性能力之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话语 讲道理 互动形式 达成共识 人类理性 人与人之间 跨学科交叉融合
下载PDF
凭借新知以商量旧学——逻辑东渐对梁启超史学研究的影响
18
作者 郭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8,共7页
逻辑学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内容之一。梁启超的史学研究受到逻辑东渐的影响,具体涉及史学观念、史学研究方法以及具体史学研究领域之择取等不同方面。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方面反思、接受西方的逻辑知识和逻辑观念,体现了梁启... 逻辑学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内容之一。梁启超的史学研究受到逻辑东渐的影响,具体涉及史学观念、史学研究方法以及具体史学研究领域之择取等不同方面。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方面反思、接受西方的逻辑知识和逻辑观念,体现了梁启超对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切思考和积极探索。对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的开拓,则是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革新,它为探索传统思维方式、比较中西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逻辑东渐 史学观念 史学方法 史学研究领域
下载PDF
他连A都知道——认知逻辑EK1-EK3
19
作者 李小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首先,我们构造认知系统EK1-EK3,给出它们的一些证明论结果。其次,我们引入邻域语义,给出EK1-EK3的特征公理和规则的框架条件,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可靠的。最后,我们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完全的。
关键词 认知系统 邻域语义 框架可靠性 框架完全性 EK1-EK3 认知逻辑
下载PDF
逻辑范式与中国现代时期的因明研究
20
作者 曾昭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因明是印度佛教五明之一,因明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分为汉传和藏传因明,中国现代时期的汉传因明研究以西方传统逻辑作为参照系,这种因明研究范式影响至今。依照文明平等原则,因明研究应该回到印度文化中,因明是佛教哲学的方法论。
关键词 因明 佛教 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