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晓玥 余霞 +1 位作者 秦嘉 于春水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6期403-408,共6页
皮肤镜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良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随访和术前诊断。皮肤真菌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真菌镜检及培养等检查,费时、操作要求高且阳性率低。而皮肤镜操作简单,耗时短,与真菌学检查互补,可作为辅助诊... 皮肤镜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良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随访和术前诊断。皮肤真菌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真菌镜检及培养等检查,费时、操作要求高且阳性率低。而皮肤镜操作简单,耗时短,与真菌学检查互补,可作为辅助诊断皮肤真菌性疾病的有效工具,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就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皮肤真菌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2
作者 何晓玥 欧阳飞 +2 位作者 鲁青莲 蒋亚辉 于春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报告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患儿男,2岁。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脓疱、糜烂伴疼痛5 d。住院4 d后患儿面部出现新发皮损,以口周为重。皮肤科检查:(入院时)口周、眼周放射状裂纹及糜烂面,上覆黄色结痂,眼睑及... 报告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患儿男,2岁。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脓疱、糜烂伴疼痛5 d。住院4 d后患儿面部出现新发皮损,以口周为重。皮肤科检查:(入院时)口周、眼周放射状裂纹及糜烂面,上覆黄色结痂,眼睑及周围轻度红肿。双侧外耳道、鼻腔可见糜烂面上覆黄色结痂,皮损处触痛阳性,尼氏征阳性。(住院4 d后)面、颈部可见新发散在绿豆大红色丘疹、丘疱疹及水疱,部分水疱可见脐凹,以口周为重,额部干燥脱屑。实验室检查: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1/2-IgG)阳性。诊断: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治疗:予静脉滴注头孢美唑联合外用夫西地酸抗感染,后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后患儿皮损基本消退,遗留散在结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卡波西水痘样疹
下载PDF
111例未成年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gE水平分析
3
作者 秦嘉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6期31-33,共3页
了解遂宁未成年特应性皮炎患儿sIgE种类及tIgE水平,探讨IgE定量检测在该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诊和确诊的AD患儿111例,按年龄分组,采用符博克s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ELISA法定量检测样本血清tIgE和13项... 了解遂宁未成年特应性皮炎患儿sIgE种类及tIgE水平,探讨IgE定量检测在该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诊和确诊的AD患儿111例,按年龄分组,采用符博克s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ELISA法定量检测样本血清tIgE和13项常见吸入物和食物过敏原sIgE抗体。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tIgE的阳性率为80.18%,tIgE和sIgE存在不一致变化,不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sIgE阳性率是72.07%,主要过敏原是粉尘螨、屋尘螨、牛奶。各年龄组食物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2岁以过敏原单阳为主(37.5%),2~17岁以多阳为主。年龄组中,三项及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9.58%、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与吸入物同阳阳性率分别为12.5%、39.5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段食物和吸入物过敏原不尽相同;2~5岁为过敏原从食物转变为吸入物的主要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总IGE
下载PDF
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建琼 于春水 +1 位作者 姚琴 田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并探究其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科门诊治疗的86例黄褐斑患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43例)给予果... 目的观察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并探究其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科门诊治疗的86例黄褐斑患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43例)给予果酸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皮肤检测仪(VISIA)皮肤特征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损评分,并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74.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3,P=0.001<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色素斑、邹纹、纹理、毛孔、紫质等VISIA皮肤特征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MDA、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水平降低(P<0.05),而SOD、GSP-Px、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水平升高(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显著,能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修复损伤皮肤,有利于患者的皮肤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果酸 强脉冲光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单小切口与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蒋亚辉 杨和荣 +1 位作者 邓玲俐 罗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小切口与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行单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B组(61例)行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 目的:对比分析单小切口与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行单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B组(61例)行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切口内侧表皮糜烂或裂开18例(36.00%),B组切口内侧表皮糜烂或裂开11例(18.04%),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结论:双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单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小切口 双小切口 大汗腺修剪术 腋臭
下载PDF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1例及文献回顾
6
作者 郑小涛 李欠颖 +1 位作者 曾慧 于春水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4期580-582,共3页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AR)是一种慢性光感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曝光部位的浸润性红斑、丘疹、斑块,本病病情顽固,反复发生可出现湿疹样变、肥厚、苔藓样变等,常伴瘙痒及烧灼不适。组织病理表现为蕈样肉芽肿的改变,...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AR)是一种慢性光感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曝光部位的浸润性红斑、丘疹、斑块,本病病情顽固,反复发生可出现湿疹样变、肥厚、苔藓样变等,常伴瘙痒及烧灼不适。组织病理表现为蕈样肉芽肿的改变,免疫组化可鉴别。本文报道1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病例并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浸润性红斑 湿疹样变 苔藓样变 文献回顾 光线性 免疫组化 光感性皮肤病
下载PDF
汗孔瘤一例
7
作者 刘林莉 于春水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53岁女性患者,左小腿屈侧皮肤缓慢生长的肿物反复溃破、出血20余年。左小腿屈侧可见直径约3 cm的红色肿物,表面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团块自表皮呈宽带状向真皮延伸,瘤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或立方形,其内可见管状腔隙。诊断:汗孔瘤... 53岁女性患者,左小腿屈侧皮肤缓慢生长的肿物反复溃破、出血20余年。左小腿屈侧可见直径约3 cm的红色肿物,表面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团块自表皮呈宽带状向真皮延伸,瘤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或立方形,其内可见管状腔隙。诊断:汗孔瘤。予以肿物完整切除术及皮瓣成形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下载PDF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房慧 欧阳飞 +5 位作者 万焰 刘婷婷 姚琴 刘林莉 曾慧 于春水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浅表性血管瘤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浅表性血管瘤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激光治疗组(n=54)、外用药物治疗组(n=42)和联合治疗组(n=38)。3组均在治疗后的第1、3、6个月时随访,通过拍照观察瘤体的变化情况,分析3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有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激光治疗组和外敷药物组(均P<0.05)。3组疗效评价为有效及以上等级患儿的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激光治疗组、外用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1.4%、15.8%,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心率过低、血压异常、心律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出现。结论: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作为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种手段,具有确切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远期效果及联合治疗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儿 595nm脉冲染料激光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