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7 位作者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陈琳
张容
熊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9-1691,共13页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施氮量为180 kg∙hm^(−2),LDNck)、低密减氮15%(LDN_(−15%))、低密减氮30%(LDN_(−30%))、增密减氮15%(增密27%,HDN_(−15%))、增密减氮30%(HDN_(−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_(−15%)和LDN_(−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_(−15%)和HDN_(−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因而HDN_(−15%)和HDN_(−30%)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增密减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高温高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抓好七项技术 确保水稻高产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振才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9-9,共1页
杂交水稻通过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综防病虫等技术,可实现单产600kg。但是,如何突破单产800kg,则是近年来世界水稻生产中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袁隆平院士在2000年首先把"水稻强化栽培"的理念引入国内指导超级稻栽培;
关键词
水稻高产
技术
水稻强化栽培
合理密植
杂交水稻
配方施肥
科学用水
水稻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强化栽培抗高温干旱夺高产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
3
3
作者
田绍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13-14,共2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通过旱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无水层湿润灌溉等一系列强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健全,从而实...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通过旱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无水层湿润灌溉等一系列强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健全,从而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在高温伏旱灾害性气候下,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一般增产2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干旱
高产
技术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陈琳
张容
熊洪
机构
四川省
农业
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农业
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9-169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4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9QNJJ-02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25)资助。
文摘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施氮量为180 kg∙hm^(−2),LDNck)、低密减氮15%(LDN_(−15%))、低密减氮30%(LDN_(−30%))、增密减氮15%(增密27%,HDN_(−15%))、增密减氮30%(HDN_(−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_(−15%)和LDN_(−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_(−15%)和HDN_(−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因而HDN_(−15%)和HDN_(−30%)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稻
增密减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高温高湿
Keywords
Hybrid rice
Increased plant density with reduced nitrogen
Grain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High temperature with high humidity
分类号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31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抓好七项技术 确保水稻高产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振才
机构
四川省
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9-9,共1页
文摘
杂交水稻通过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综防病虫等技术,可实现单产600kg。但是,如何突破单产800kg,则是近年来世界水稻生产中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袁隆平院士在2000年首先把"水稻强化栽培"的理念引入国内指导超级稻栽培;
关键词
水稻高产
技术
水稻强化栽培
合理密植
杂交水稻
配方施肥
科学用水
水稻生产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强化栽培抗高温干旱夺高产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
3
3
作者
田绍平
机构
四川省
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13-14,共2页
文摘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通过旱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无水层湿润灌溉等一系列强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健全,从而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在高温伏旱灾害性气候下,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一般增产20%~35%。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干旱
高产
技术措施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蒋鹏
徐富贤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陈琳
张容
熊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抓好七项技术 确保水稻高产
唐振才
《四川农业科技》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稻强化栽培抗高温干旱夺高产的技术措施
田绍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