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区茶园管理机器换人技术集成应用与效益分析
- 1
-
-
作者
夏益民
周樟平
袁天增
苏祝成
-
机构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推广站
遂昌县科学技术局
浙江剑光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农林大学
-
出处
《茶叶》
CAS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
文摘
本文基于遂昌山地茶园的技术试验,对比分析了机器换人与人工管理的效益,总结了机器换人技术集成应用的关键点。
-
关键词
山地茶园
管理
机器换人
效益
-
Keywords
Mountainous tea garden
management
labour substitution by machine
efficiency
-
分类号
S233.75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夏益民
王近近
袁海波
-
机构
浙江省遂昌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推广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80-189,共10页
-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项项目(CAAS-ASTIP-TRICAAS)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400802)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CARS-23)。
-
文摘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了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后发酵的进行,生化成分含量、汤色属性指标呈波动下降或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香气组分在后发酵2.5~3.5 d时含量较高;后发酵3.0 d时,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较低(0.70),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未后发酵红茶(P<0.05),同时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较高,茶褐素、咖啡碱、辛酸等含量较低;后发酵3.0 d可有效改善夏秋红茶品质;苯乙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辛酸、茶褐素、总儿茶素为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差异化合物。该研究为夏秋红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
关键词
后发酵
夏秋红茶
茶色素
品质成分
香气组分
-
Keywords
post-fermentation
summer-autumn black tea
tea pigments
quality components
aroma components
-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夏益民
王近近
袁海波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省遂昌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项(CAAS-ASTIP-TRICAAS)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CARS-19)
遂昌县校合作项目(2020)。
-
文摘
该研究以传统加工的红茶为对照,分析了萎凋前冷冻处理及该处理与萎凋后一次、两次、三次摇青组合处理等新工艺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的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工艺均可显著增加茶叶没食子酸、茶多酚、茶黄素、黄酮苷等含量(P<0.05),同时,冷冻处理会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P<0.05)(下降10.73%),冷冻和摇青组合处理可显著降低茶褐素含量(P<0.05)(平均下降6.77%);与冷冻处理相比,冷冻和摇青组合工艺处理可显著降低茶多酚含量(P<0.05)(平均下降3.55%),并显著增加茶黄素含量(P<0.05)(平均增加18.06%)。各处理中以冷冻和两次摇青组合工艺处理的茶叶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茶黄素、顺-己酸-3-己烯酯,以及相对较低的没食子酸、儿茶素、黄酮苷、茶褐素、3-辛烯-2-酮,所制红茶呈现橙黄明亮、甜香、甜醇等色香味兼具的品质,感官总分为91.30,分别较对照和冷冻处理高出了2.40、2.60分。综上可知,冷冻和两次摇青的组合处理为最佳新工艺。
-
关键词
萎凋
冷冻
摇青
红茶
-
Keywords
withering
freezing
shaking
black tea
-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