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北京一号”遥感数据计算官厅水库库滨带植被覆盖度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胜天 李茜 +2 位作者 刘昌明 智泓 王雪蕾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0-578,i0001,共10页
“北京一号”卫星是拥有多方面技术优势的一颗对地观测小卫星。本文在运用“北京一号”、SPOT5、QuickBird遥感图像对官厅水库库滨带植被覆盖度进行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对三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基于统计的尺度转换,并应用尺度转换... “北京一号”卫星是拥有多方面技术优势的一颗对地观测小卫星。本文在运用“北京一号”、SPOT5、QuickBird遥感图像对官厅水库库滨带植被覆盖度进行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对三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基于统计的尺度转换,并应用尺度转换的结果修正了“北京一号”图像提取的植被覆盖度。经检验,运用SPOT5和QuickBird图像对“北京一号”图像进行像元分解,将统计结果与“北京一号”图像的提取信息建立统计模型,应用该统计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北京一号”图像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对湿生植被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证明运用像元分解和统计模型的方法使“北京一号”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精度较运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的计算精度提高了22.7%。应用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北京一号”遥感数据进行连续、大面积的植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一号” 植被覆盖度 像元分解 统计模型 尺度转换
下载PDF
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区生态修复绿水资源消耗量定量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玉娟 杨胜天 +1 位作者 曾红娟 温志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绿水的确定和有效利用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在"绿水"概念界定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理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定量模型,并以大柳树水利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绿水资源消... 绿水的确定和有效利用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在"绿水"概念界定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理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定量模型,并以大柳树水利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绿水资源消耗量进行定量模拟,得到研究区绿水资源消耗量现状时空结构特征,进而得到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定额,确定生态修复措施下工程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结果表明:(1)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区绿水资源消耗量受降水影响明显,50年代以来整体上表现出增加到降低的变化趋势;(2)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量差异明显:林地最大,其次为农用地;(3)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区不同水平年绿水资源定额,其中枯水年:林地341.2 mm,灌丛241.1 mm,草地200.8 mm,农用地291.5 mm;丰水年:林地444.4 mm,灌丛306.1 mm,草地271.2 mm,农用地399.9 mm;平水年:林地370.3 mm,灌丛295.3 mm,草地250.6 mm,农用地360.6 mm;(4)根据各水平年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定额以及工程区生态修复方案,利用面积定额法得到工程区各生态修复措施需水总量及工程区各分区生态修复绿水资源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 生态修复 绿水资源消耗量 定量模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产沙变化及其与雨强和植被盖度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2 位作者 刘晓燕 周秋文 董国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获取12条流域16 a的753次降雨数据,运用雨强、植被盖度、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等指标,分析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产沙变化及其与雨强和植被盖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与1980—1989年相比,2006—2011年黄土高原的降雨—径流和径流—产沙关... 获取12条流域16 a的753次降雨数据,运用雨强、植被盖度、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等指标,分析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产沙变化及其与雨强和植被盖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与1980—1989年相比,2006—2011年黄土高原的降雨—径流和径流—产沙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流域的产流产沙能力有所下降,10个流域中有8个流域的径流系数、产沙系数有所减小,分别减小25.93%~66.1%和59.05%~97.71%;2分析雨强和植被盖度变化与径流产沙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径流产沙变化与植被盖度变化的相关性强于其与雨强变化的相关性,表明植被盖度变化对径流产沙变化的影响更明显;3分析不同干湿条件下径流产沙变化对植被盖度变化的敏感性,发现气候越湿润,流域的径流产沙变化对植被盖度变化越敏感,植被改善的减水减沙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径流 产沙 雨强 植被盖度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的尺度适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2 位作者 周秋文 陈珂 王志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1522,共12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格等3种空间尺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各空间尺度的总体估算偏差(D)由小到大排序为小流域(D=52.26%)<子流域(D=60.07%)<栅格(D=92.17%),纳什效率系数(NSE)由大到小排序为小流域(0.21)>子流域(-0.31)>栅格(-0.80)。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在约500 km2以上的流域单元较为适用,在500 km2以下的子流域和栅格单元不适用。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 适应性 空间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