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意奇 李叶丽 +4 位作者 李文娜 翟玉荣 莫镇涛 陈燕玲 杨丹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6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价"半开放设计性实验"的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学)与实验组(采用"半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于2017年3~7月实施),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目的评价"半开放设计性实验"的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学)与实验组(采用"半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于2017年3~7月实施),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药理学总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课程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在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 改革 实践 半开放设计性实验 自主学习
下载PDF
从药理学角度探索学科整合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鲁艳柳 何芋岐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对医学院校开展纵向和(或)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迫切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对医学院校开展纵向和(或)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遵义医学院将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进行了整合,开展学科整合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医学基础课程——药理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涉及内容繁多,知识点相对分散,传统教学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佳。从药理学的角度,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实践,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可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学科整合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下载PDF
苯扎贝特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丁淑梅 +3 位作者 邱红梅 黄波 吴芹 蒋青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4-771,共8页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环氧廿碳三烯酸(EET)的影响。方法小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连续5 d ip给予STZ 40 mg·kg^(-1),7 d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BG)值。随机选取FBG≥11.1 mmol·L^(-1)...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环氧廿碳三烯酸(EET)的影响。方法小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连续5 d ip给予STZ 40 mg·kg^(-1),7 d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BG)值。随机选取FBG≥11.1 mmol·L^(-1)的小鼠,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分为模型组、BEZ 25 mg·kg^(-1)(约为临床常用剂量1/3)组和BEZ 75 mg·kg^(-1)(与临床常用剂量相当)组,ig给药,1次/d,持续4周。每周监测小鼠体质量(BM)及FBG。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和14,15-EET含量。以心肌肥厚指数(LVHI)、左心室/体质量比(LV/BM)和心房肽(ANF)表达为心肌肥厚检测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组织病理学改变。逆转录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ANF mRNA和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CYP2J3)蛋白表达。结果小鼠FBG持续≥11.1 mmol·L^(-1),提示糖尿病形成。4周后,糖尿病小鼠的LVHI,LV/BM和ANF mRNA表达增加(P<0.01),心肌结构损伤,出现心肌肥厚。实验结束时,TG和TCH含量增加(P<0.01);同时,左心室心肌组织CYP2J3表达下调,血清14,15-EET含量减少(P<0.01)。给予BEZ 25和75 mg·kg^(-1)治疗后,FBG均降低,TG和TCH亦减少(P<0.05);但只有BEZ 75 mg·kg^(-1)组小鼠心肌肥厚改善,CYP2J3表达和14,15-EET水平升高(P<0.05)。结论临床相当剂量的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CYP2J3-EET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糖尿病 心肌肥厚 环氧廿碳三烯酸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建永 杨沙 +1 位作者 陈宽 段灿灿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文献检索收集理气活血滴丸中各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利宾斯基五原则筛选活性成分,继而应用Pharm Mapper数据库等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生物通路进行...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文献检索收集理气活血滴丸中各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利宾斯基五原则筛选活性成分,继而应用Pharm Mapper数据库等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生物通路进行预测,通过构建成分-靶点-生物通路网络解析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66个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通过与PTPN1、MAPK14、AR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Focal adhesion等生物通路,从心血管保护、炎症及免疫调节、糖脂代谢干预等多环节发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解析了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合方式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滴丸 心血管疾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体会
5
作者 段灿灿 陆远富 张玮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20期247-248,共2页
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然而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药理学青年教师,因为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本研究探讨了一些如何提高医药高等院校青年... 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然而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药理学青年教师,因为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本研究探讨了一些如何提高医药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体会。如做足功课,即课前的准备、多媒体简约的制作及讲台风格的树立;请教老教师,学习他们的经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下载PDF
精制胃乐胶囊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姚观平 余丽梅 +1 位作者 范振海 吴芹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SD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观察精制胃乐胶囊(r WLC)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以评价r WLC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r WLC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3个给药剂量组分别为4.00、1.41和0.50 g... 目的通过SD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观察精制胃乐胶囊(r WLC)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以评价r WLC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r WLC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3个给药剂量组分别为4.00、1.41和0.50 g·kg-1·d-1(分别是成人临床日用量50 mg·kg-1·d-1的80、28和10倍),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90 d。停药日及14 d后,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计算重要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r WLC 3个剂量组对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重要脏器指数和脏器组织结构等均未见明显改变。停药14 d后,检测r WLC 3个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长期大剂量连续灌胃给予r WLC,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作用,停药14 d后也未见药物的延迟性毒性反应,表明该药临床拟用剂量安全,未见明显长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胃乐胶囊 长期毒性 大鼠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探讨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启洪 李晓飞 +2 位作者 段灿灿 晏仁义 张建永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9-426,共8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研究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提取杜仲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筛选活性成分,通过该数据库提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靶点...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研究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提取杜仲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筛选活性成分,通过该数据库提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靶点相关疾病,最后采用DAVID分析靶点关联的主要生物通路,获取杜仲的多维药理机制。结果:通过筛选获得绿原酸甲酯、原儿茶酸、桃叶珊瑚苷、槲皮素、羟基亚甲基丹参酮、表奎尼丁、β-谷甾醇、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22个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作用于靶点219个,其中核心靶点有ESR1、CA2、DDP4等;这些成分可治疗乳腺肿瘤、高血压、炎症等相关疾病454种,涵盖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11大类疾病;这些成分可作用Pathways in cancer、Calcium signaling、Hepatitis B等30条通路。进一步发现杜仲中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治疗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作用。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杜仲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整合网络分析柿蒂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方 陈宽 +3 位作者 段灿灿 晏仁义 李晓飞 张建永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3-2141,共9页
目的:整合多元网络分析柿蒂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TCMSP等数据库获取柿蒂中的化合物,采用Targetnet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潜在靶点预测,将靶点导入CTD数据库获得对应疾病,采用在线分... 目的:整合多元网络分析柿蒂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TCMSP等数据库获取柿蒂中的化合物,采用Targetnet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潜在靶点预测,将靶点导入CTD数据库获得对应疾病,采用在线分析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提取度值较高的靶点和化合物及通路,构建"核心化合物-核心靶点-信号通路"核心网络。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柿蒂中22个化合物,可作用于77个靶点。通过多元及核心网络分析,柿蒂中的化合物可通过作用于PTPN1、ALOX15、BCL2A1、MIF、ESR2、DNMT1、TLR9等关键靶点,进一步调节Bile secretion pathway、Ovarian steroidogenesis pathway,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 pathway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结论:本研究体现了柿蒂多化合物、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为深入开展柿蒂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蒂 顽固性呃逆 网络药理学 核心网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ADME及网络药理学的天麻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沙 段灿灿 张建永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3-1969,共7页
目的:结合ADME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麻进行研究,探索其干预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收集天麻中的小分子化学成分,根据ADME性质筛选出天麻的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 目的:结合ADME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麻进行研究,探索其干预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收集天麻中的小分子化学成分,根据ADME性质筛选出天麻的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通过构建分子-靶蛋白网络以及疾病-靶蛋白-生物通路网络研究天麻缓解原发性头痛症状的作用机制。结果:采用ADME性质预测从天麻中筛选得到包括腺苷、对羟基苯甲醛等在内的16个活性分子,通过与TNF、ADRA2A、CA2等关键靶点作用以及调控钙离子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等重要生物学通路,抑制感觉神经元痛觉过敏、疼痛信息的传递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进而治疗原发性头痛。天麻对于不同类型原发性头痛的治疗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差异,其中治疗偏头痛的靶点和通路较多,更具有优势。结论:本研究方法有助于天麻中活性分子的作用机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网络药理学 原发性头痛 活性分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金钗石斛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一新 刘浩 +2 位作者 凌蕾 曾瑶 鲁艳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95-96,100,共3页
综述金钗石斛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金钗石斛生物碱是金钗石斛药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白内障、抗肿瘤、保护神经、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 金钗石斛 生物碱 石斛碱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尚福 金凤 +4 位作者 石富国 张锋 吴芹 陆远富 李利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使他们在本科生阶段就对科研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帮助他们迈出走向创新型人才的第一步。因... 目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使他们在本科生阶段就对科研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帮助他们迈出走向创新型人才的第一步。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初步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回顾我国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结合前期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的经验,探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结果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了学生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大学生尽快参与科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结论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 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龙眼叶提取物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旗 任梦婷 +6 位作者 石亚男 芶明丽 张凤玲 刘娅芳 魏在荣 王达利 徐尚福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龙眼叶提取物对痤疮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龙眼叶提取物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龙眼叶提取物(0.05、0.1、0.2 g/mL)组及维甲酸组,每组8只。各组新西兰兔(除空白对照组外... 目的研究龙眼叶提取物对痤疮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龙眼叶提取物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龙眼叶提取物(0.05、0.1、0.2 g/mL)组及维甲酸组,每组8只。各组新西兰兔(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于左耳内侧面耳管开口处约3 cm×3 cm范围,涂抹浓齿轮油液每天1次,连续35 d。涂抹浓齿轮油后第22天和第29天,在兔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6×10~3/L,1 mL)建立兔耳痤疮模型,制模后连续外用给药14 d,观察各组兔耳痤疮肉眼及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兔耳制模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给药14 d后,模型组外周血及兔耳痤疮模型处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兔耳毛囊处黑角栓明显,角质层角化过度,真皮上层及毛囊周围浸润大量单核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叶提取物和阳性药维甲酸均可改善兔耳痤疮模型的病理改变,降低模型组外周血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兔耳痤疮模型部位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结论龙眼叶提取物对痤疮具有治疗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提取物 痤疮 炎症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来华交换生药理学教学工作初探
13
作者 鲁艳柳 陆远富 +5 位作者 吴芹 张锋 李利生 邓江 石富国 何芋岐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3期2080-2082,共3页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该文以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换生项目为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交...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该文以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换生项目为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交换生药理学科教育的管理和培养模式。以参与具体的实验项目为基础,采取导师负责制,通过课题组组内交流、观察实验技能、定期访谈实验进度等方式,实施具体教学活动,以此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教学方法 来华交换生 药理学 培养模式 教育理念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梨 周岐新 石京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9-127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淫羊藿甙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梨 吴芹 +2 位作者 蒋青松 周岐新 石京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9-361,共3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质神经元,在缺氧缺糖4、6、8 h时检测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淫羊藿甙处理组的神经元细胞噻唑蓝、乳酸脱氢酶(LDH)病理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在...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质神经元,在缺氧缺糖4、6、8 h时检测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淫羊藿甙处理组的神经元细胞噻唑蓝、乳酸脱氢酶(LDH)病理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在缺氧缺糖4、6、8 h后噻唑蓝值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LDH漏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淫羊藿甙组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可提高缺氧缺糖的神经元生长能力,使噻唑蓝值有所上升;LDH漏出率有所下降;改善细胞形态。 结论 淫羊藿甙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淫羊藿甙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原代培养 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 保护作用 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动物血浆中萘哌地尔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浓度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牧 汤磊 +3 位作者 付晓钟 石京山 郑志昌 刘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为研究大鼠口服萘哌地尔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建立了同时测定萘哌地尔及其去甲基代谢产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以及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RPC18为固定相,普萘洛尔作内标,紫外定量波... 为研究大鼠口服萘哌地尔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建立了同时测定萘哌地尔及其去甲基代谢产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以及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RPC18为固定相,普萘洛尔作内标,紫外定量波长240nm。此条件下内标物、去甲基物和原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76和103min;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74%,866%和861%。去甲基物和原药在10~800ng·ml-1血浆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8,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8ng·ml-1和5ng·ml-1;日内和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分别小于63%和116%(n=5)。并用此法研究了大鼠单次口服萘哌地尔后两者的药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萘哌地尔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凡 雷鸣 +2 位作者 龙隆 龚其海 高健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0-765,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已逐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及其后遗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其有效且安全,但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 背景:目前国内外已逐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及其后遗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其有效且安全,但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Ovid,CBM,CNKI,Wan Fang,VIP数据库,收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独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和/或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11月。由2名作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实施文献筛选、提取文献资料及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最终将获得的资料运用Meta分析进行合并或仅进行定性描述。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26例脑梗死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D=20.06,95%CI(9.95,30.18),P=0.000 1]、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表评分)[MD=14.60,95%CI(12.96,16.25),P<0.000 01]、个体残疾状态(FIM评分)[MD=15.16,95%CI(9.06,21.26),P<0.000 01]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MD=-2.59,95%CI(-3.14,-2.05),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共有4项研究报道患者出现低热及轻微头痛,1项研究报道患者出现腰部酸痛,但未经治疗或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迅速消失;④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效应要优于脐带和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异质性较大;⑤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个体残疾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期获取更可靠的数据供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梗死 预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芋岐 凌蕾 +7 位作者 杜艺玫 马菲菲 朱春媛 周若雨 茆芮婕 周旭美 王玉和 鲁艳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干预组和模型组均制备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并分别灌胃罗格列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空白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持...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干预组和模型组均制备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并分别灌胃罗格列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空白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持续给予高脂饲料;正常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始终给予普通饲料。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及血生化指标[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液质联用仪分析肝脏组织中胆汁酸丰度。另检测肝脏或肠组织中Cyp7a1、Cyp8b1、FXR、SHP、Lrh1、Hnf4α、Fgf15、Fgfr4、JNK1/2、ERK1/2基因。结果模型组肝细胞中充斥大量脂肪泡,干预组细胞内脂肪泡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TC、LDL、血糖水平降低,ALT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TCA显著下降,但干预组没有能逆转其下降的趋势;模型组DCA无太大变化,但干预组DCA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JNK1、Erk2、Cyp7a1、FXR表达升高,SHP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有治疗作用,且影响肝脏胆汁代谢,其机制可能为调控胆汁酸代谢通路基因表达,影响胆汁酸组的整体轮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胆固醇血症 胆汁酸 胆汁酸通路关键基因
下载PDF
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对大鼠血压及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眭玉霞 孙安盛 +4 位作者 吴芹 余丽梅 黄燮南 石京山 袁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对高血压模型和正常大鼠血压及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血压和正常大鼠静脉及灌胃给药,观察血压变化;利用麻醉开胸测定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侧脑室给药、猫在体瞬膜神经肌肉标本初步探讨降压...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对高血压模型和正常大鼠血压及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血压和正常大鼠静脉及灌胃给药,观察血压变化;利用麻醉开胸测定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侧脑室给药、猫在体瞬膜神经肌肉标本初步探讨降压机制。结果:BWYJ1.2及2.4mg·kg-1iv,降低正常及高血压大鼠收缩压(SAP)和舒张压(DAP),且随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加,作用时间延长。BWYJ10、20及40mg·kg-1灌胃给药,降低清醒正常大鼠SAP(最大效应分别下降4.6%、13.0%、16.8%)和DAP(分别下降7.1%、17.9%、20.5%),3h后恢复。BWYJ5、10及20mg·kg-1灌胃清醒高血压大鼠,降低SAP(下降7.3%、16.5%、20.4%)和DAP(8.5%、14.8%、24.5%),强于正常大鼠且时间明显延长。麻醉猫十二直肠给药,BWYJ2.5mg·kg-1仅DAP、LVWI降低,BWYJ5mg·kg-1使SAP、DAP、TPR、±dp/dtmax及LVWI明显降低,其他无明显变化。结论:BWYJ静脉或灌胃给药对正常和肾性高血压大鼠产生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中枢、神经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哌地尔衍生物 BWYJ 肾血管性高血压 血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泽兵 商黔惠 +2 位作者 姜黔峰 吴芹 袁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肾脏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造RHR模型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停药组,每组6只,未造模的6只大鼠为假手术组,用药8周后,用酶学比色法检测大鼠...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肾脏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造RHR模型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停药组,每组6只,未造模的6只大鼠为假手术组,用药8周后,用酶学比色法检测大鼠左、右肾皮质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放射免疫技术测Ang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停药组大鼠左右肾皮质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浆AngⅡ显著升高,模型组和停药组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厄贝沙坦组和停药组血浆AngⅡ显著升高;与厄贝沙坦组比较,停药组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右肾皮质AngⅡ显著升高。肾脏Ca^(2+)-ATP酶与局部AngⅡ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厄贝沙坦影响RHR肾脏Ca^(2+)-ATP酶活性及AngⅡ水平,停药后AngⅡ及Ca^(2+)-ATP酶活性变化,可能是高血压反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联苯化合物 四唑类 腺苷三磷酸酶 血管紧张素Ⅱ 抗高血压药 厄贝沙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