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47例血液学变化分析
1
作者 陈登科 李沁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学异常变化。方法对47例SLE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中血像异常者38例,其中仅单系减少的患者7例;两系减少的21例;全血细胞减少6例。在47例中有32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学异常变化。方法对47例SLE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中血像异常者38例,其中仅单系减少的患者7例;两系减少的21例;全血细胞减少6例。在47例中有32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26例(80%),增生低下者6例(20%)。结论SLE的血液学异常表现复杂,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线索,减少误诊,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贫血 白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分化抑制蛋白-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明强 谭天海 +1 位作者 苏俊 葛金丽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45例套细胞淋巴瘤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Id1表达水平,以及Id1的表达与其临床...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45例套细胞淋巴瘤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Id1表达水平,以及Id1的表达与其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Id1在套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表达率分别是15.56%,31.11%,53.33%和65.00%,25.00%,10.00%(P<0.05)。套细胞淋巴瘤组织中Id1阳性表达与患者LDH、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有关(P均<0.05);年龄、性别、WBC计数、PLT计数、HB含量无相关(P均>0.05)。经过Log-rank检验显示,Id1低表达组和Id1高表达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90.48%和79.17%(P>0.05);3年生存率分别是66.67%和33.33%(P<0.05);5年生存率分别是47.62%和16.67%(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1高表达组3年、5年生存率低于Id1低表达组(P<0.05)。结论 Id1在套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中呈高表达,并与部分预后相关指标有关,Id1高表达组表现出低生存率,Id1可能成为套细胞淋巴瘤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分化抑制蛋白-1
下载PDF
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HA方案:三尖杉酯碱(H)(4~6)mg/d,阿糖胞苷(A)200mg/d,加入液体静滴,第1~7天。DA方案:柔红霉素(D)(40~60)mg/d,加入液体静滴,第1~3天,阿糖胞苷... 目的:探讨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HA方案:三尖杉酯碱(H)(4~6)mg/d,阿糖胞苷(A)200mg/d,加入液体静滴,第1~7天。DA方案:柔红霉素(D)(40~60)mg/d,加入液体静滴,第1~3天,阿糖胞苷(A)剂量用法同上,均为每7天1个疗程。2个疗程间歇7~14天。结果:完全缓解(CR)56例(66.7%),其中HA方案1个疗程达CR24例,2个疗程达CR10例,HA和DA方案交替3个疗程达CR22例;部分缓解(PR)22例,(26.2%);总有效率92.9%;无效6例(7.1%)。26例做了染色体检查,发现10例Ph1染色体阳性,其中12例达CR,而CR患者有4例转阴。结论:HA或DA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HA方案 DA方案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多虑平治疗慢性病贫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芳 吴振添 +1 位作者 吴良华 何云绮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虑平治疗大鼠慢性病贫血(ACD)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共分为3个组:健康对照组、ACD模型组、多虑平治疗组,每组均为8只。药物治疗1周后采集新鲜血液,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浓... 目的:探讨多虑平治疗大鼠慢性病贫血(ACD)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共分为3个组:健康对照组、ACD模型组、多虑平治疗组,每组均为8只。药物治疗1周后采集新鲜血液,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浓度;取肝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量。结果:ACD模型组血清中IL-6水平、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分别与血红蛋白呈线性负相关(r=-0.591、r=-0.759),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IL-6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9)。多虑平治疗组血清IL-6水平、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量较ACD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5),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虑平可改善大鼠ACD,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抑制IL-6水平、降低hepcidin mRNA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多虑平 IL-6 HEPCIDIN M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