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炳辉 蔡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9期134-136,共3页
目的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52例实行无痛分娩产妇,按照产妇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观察实行麻醉处理产... 目的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52例实行无痛分娩产妇,按照产妇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观察实行麻醉处理产妇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的产程、母婴情况。结果观察组26例产妇中第一产程0级占96.15%(25/26)、1级占3.85%(1/26),第二产程0级占73.08%(19/26)、1级占26.92%(7/26)。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应用,镇痛效果较好,能减少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且不会对母婴构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镇痛效果 产程 母婴状况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芳 王寿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6-77,7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患儿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3组患儿分别采用0.2%、0.25%、0.30%罗哌卡因+0.8%利多卡因。比较3组患儿麻醉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患儿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3组患儿分别采用0.2%、0.25%、0.30%罗哌卡因+0.8%利多卡因。比较3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起效时间高于B、C两组,A组镇痛持续时间低于B、C两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运动恢复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Ⅰ级比例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且术中全麻药物的使用量少,术后清醒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小儿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阻滞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晖 王强 蒋庆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3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臂丛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阻滞 彩色多普勒超声 麻醉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单侧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德敏 贾立勇 阚明威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单侧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单侧搏动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GB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单侧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单侧搏动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GB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五羟色胺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时间、血清五羟色胺、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左右大脑中动脉、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GB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单侧搏动性偏头痛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清五羟色胺和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搏动性偏头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 甲氧氯普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德敏 贾立勇 阚明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血流阻断术,实验组患者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术...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血流阻断术,实验组患者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与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切肝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425.58±183.63)ml少于对照组的(659.47±214.18)ml,切肝时中心静脉压水平(3.85±0.7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的(10.11±0.32)cm H_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ALT、BUN、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肝血流阻断 肝癌切除术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行超声介导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炳辉 王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2期2403-240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性下肢骨折中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34例入住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的单侧膝关节及膝关节以下骨折的患者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68~83岁,...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性下肢骨折中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34例入住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的单侧膝关节及膝关节以下骨折的患者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4.08±7.70)岁。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记录麻醉操作、起效及持续时间,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效果评价,并记录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结果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1.5±1.4)min;起效时间分别为(15.0±6.2)min、(7.1±6.2)min;维持时间为(16.0±7.2)h、(7.0±5.2)h。神经阻滞效果Ⅰ级31例(91.17%,31/34),Ⅱ级3例(8.83%,3/34)。手术开始前VAS评分为(2.1±1.2)分,手术开始后30 min时VAS评分为(1.9±0.6)分,术毕VAS评分(1.8±0.7)分,手术开始前与术中及术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在T0、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超声介导下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镇痛效果,且对生命体征干扰性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联合阻滞麻醉 骨折 下肢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细菌性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免疫细胞数量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少俊 徐秋月 +2 位作者 王成 王猛 李智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77-378,381,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创面感染过程中血清免疫细胞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烧伤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 082株病原菌,并随机抽取265例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及200...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创面感染过程中血清免疫细胞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烧伤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 082株病原菌,并随机抽取265例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及2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液中B细胞、NK细胞、T细胞及其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 082株病原菌中,有697例革兰阴性杆菌,占64.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有361株革兰阳性杆菌,占33.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以及肠球菌属;真菌比例仅占2.2%,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T4细胞、T4/T8、DN-T细胞值明显降低,T8细胞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铜绿假单胞菌组B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NK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外,其他细菌感染组中T4细胞显著降低,T8细胞明显增高,而T4/T8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不同细菌种属感染的患者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细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细菌感染 机体免疫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