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手术美容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尹峥
梅昌贵
+4 位作者
夏旭光
李婷
郝琦琦
李小影
李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最佳美容效果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病人102例(110眼)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B组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后随访24个月,...
目的探讨最佳美容效果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病人102例(110眼)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B组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后随访24个月,统计比较两种翼状胬肉手术的复发率及美容效果。结果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效果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较顺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
美容效果
原文传递
眼外伤患者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婷
孙万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眼外伤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原因及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治疗一组(无眼球穿孔的眼外伤组)和治疗二组(眼球穿孔伤组)各15例(15眼),并设立健康人对照...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眼外伤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原因及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治疗一组(无眼球穿孔的眼外伤组)和治疗二组(眼球穿孔伤组)各15例(15眼),并设立健康人对照组15例(15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10、IL-17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一组受伤早期较对照组IL-2升高明显(P<0.05),IFN-γ及IL-17降低明显(P<0.05);治疗二组较对照组除 IFN-γ、IL-17降低外,其余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各种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二组治疗后除IL-17外其它细胞因子均降低( P<0.05)。结论眼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h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病程进展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可作为除血象检查外的另一个评定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监测指标。经抗感染治疗后可降低Th1、Th17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生,有利于降低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TH亚群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手术美容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尹峥
梅昌贵
夏旭光
李婷
郝琦琦
李小影
李林
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72-37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最佳美容效果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病人102例(110眼)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B组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后随访24个月,统计比较两种翼状胬肉手术的复发率及美容效果。结果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效果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较顺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
美容效果
Keywords
Pterygium
Conjunctival 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rate
Cosmetic effect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眼外伤患者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婷
孙万邦
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7期494-49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眼外伤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原因及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治疗一组(无眼球穿孔的眼外伤组)和治疗二组(眼球穿孔伤组)各15例(15眼),并设立健康人对照组15例(15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10、IL-17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一组受伤早期较对照组IL-2升高明显(P<0.05),IFN-γ及IL-17降低明显(P<0.05);治疗二组较对照组除 IFN-γ、IL-17降低外,其余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各种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二组治疗后除IL-17外其它细胞因子均降低( P<0.05)。结论眼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h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病程进展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可作为除血象检查外的另一个评定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监测指标。经抗感染治疗后可降低Th1、Th17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生,有利于降低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关键词
眼外伤
TH亚群
细胞因子
Keywords
Trauma,ocular
Th subgroup
Cytokines
分类号
R779.1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手术美容效果观察
尹峥
梅昌贵
夏旭光
李婷
郝琦琦
李小影
李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
5
原文传递
2
眼外伤患者血清Th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婷
孙万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