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建 李寿田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2年第4期76-77,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影像解剖学是利用影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医学影像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影像介入治疗学的基础学科。随着CT及MR...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影像解剖学是利用影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医学影像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影像介入治疗学的基础学科。随着CT及MRI等影像设备的普及,医学影像解剖学的重要性日渐显得突出,是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我教研室在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中该如何有效的结合做了初步的探索。怎样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一种新型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影像思维,激发学生对学好解剖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医学影像解剖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肩胛盂骨折后方手术入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3 位作者 薛黔 史可中 廖文波 李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 :为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利用 2 0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对肩关节后方的有关解剖结构 ,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形态、比邻及其间... 目的 :为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利用 2 0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对肩关节后方的有关解剖结构 ,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形态、比邻及其间的神经界面等进行了观测 ,临床应用 4例。结果 :三角肌和冈下肌与小圆肌之间存在神经界面。沿小圆肌上缘与冈下肌之间进入 ,可避免损伤腋神经和旋肱后、旋肩胛血管。结论 :后方入路对肩胛盂横行、纵行和粉碎骨折都适合 ,是肩胛盂骨折的最好手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盂骨折 后方入路 解剖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阔筋膜张肌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坤祥 李名扬 薛黔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评价阔筋膜张肌的功能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研究人阔筋膜张肌的大体形态、肌纤维型分布、肌构筑学特征和肌梭分布密度。结果:Ⅰ型肌纤维占 54. 5%,肌重 44. 3g,生理横切面积 3. 7 cm~2,羽状角... 目的:评价阔筋膜张肌的功能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研究人阔筋膜张肌的大体形态、肌纤维型分布、肌构筑学特征和肌梭分布密度。结果:Ⅰ型肌纤维占 54. 5%,肌重 44. 3g,生理横切面积 3. 7 cm~2,羽状角θ为0度,平均肌梭密度 6. 48个/g。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力弱的带状肌,与臀大肌共同组成平行肌组,在髋、膝关节的角度变化时起到运动监测器的作用,以唤起臀大肌的动作。作者假设它与缝匠肌、股薄肌共同组成三条运动监测带,在静力和动力状态下协助维持身体平衡。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作为覆盖物治疗缺损是可行的,而用该肌作肌移植则其肌力难以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筋膜张肌 肌纤维型 肌构筑 肌梭
下载PDF
口周围肌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坤祥 薛黔 +1 位作者 刘永 张永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口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口轮匝肌、颊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和肌构筑学研究。结果:口轮匝肌、颊... 目的:探讨口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口轮匝肌、颊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和肌构筑学研究。结果:口轮匝肌、颊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的肌重分别为18.1、3.2、1.7、2.3、1.5、1.4、1.7、1.0g;肌长分别为83.1、26.3、24.5、21.3、27.8、33.3、53.5、49.5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126.3、147.6、90.4、132.6、56.2、46.8、37.6、22.4mm2;8块肌的肌纤维直径在21.6-39.2μm,肌束横切面积0.89×10^4-3.61×10^4μm^2。结论:口周围肌具有“速度型”设计的构筑特征,肌收缩的力量小;但颊肌更倾向于进行紧张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周围肌 肌构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大脑动脉环的解剖及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 周播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动脉环,为构建大脑基底动脉环三维可视化动脉图谱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大脑动脉环进行动脉间角度及距离的测量。同时,对30例正常人的头颅进行3D-TOF磁共振血管成...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动脉环,为构建大脑基底动脉环三维可视化动脉图谱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大脑动脉环进行动脉间角度及距离的测量。同时,对30例正常人的头颅进行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经西门子Syngo B17工作站后处理,从影像学分析大脑动脉环。结果大脑前动脉显示率为100!,均表现为双支型。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1.06±0.23)cm,其与颈内动脉间的均值夹角为(63.13±9.72)°,与前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57.70)°;颈内动脉环内段显示率为100!,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63.13±9.72)°,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大脑后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56±0.12)cm,其与后交通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基底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95±11.43)°;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10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1.06±0.17)cm,其与颈内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23.20±10.37)°,与大脑后动脉的均值夹角为(70.00±8.87)°,与大脑中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31.15±15.21)°;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动脉环内的均值距离为(0.23±0.16)cm,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均值夹角为(107.95±57.70)°。结论明确了大脑动脉环的解剖组成,测量了动脉间的距离及动脉环内各动脉间的角度,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大脑动脉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基底动脉环 三维时间飞跃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转位的解剖学测量和神经纤维定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 王国亚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索股神经肌支转位修复闭孔神经损伤与闭孔神经肌支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方法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长度;6具死亡3~10 h内尸体,其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图像分析仪测... 目的探索股神经肌支转位修复闭孔神经损伤与闭孔神经肌支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方法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长度;6具死亡3~10 h内尸体,其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图像分析仪测量它们的横切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结果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最长,近端横断面积最大;闭孔神经肌支中股薄肌支最长,大收肌支近端横切面积最大。每条肌支内均以躯体运动纤维含量最高,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躯体运动纤维数量最多,而闭孔神经肌支中大收肌支最多,其次是股薄肌支。各肌支中γ-薄髓神经纤维的含量,股神经的肌支中以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较高;而闭孔神经肌支中短收肌支含量最高。结论基于各肌支长度、近端横断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的综合考虑,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修复中,股内侧肌长支和股薄肌支宜为供体神经;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以及大收肌支宜为受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肌支 神经修复
下载PDF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燕 杨方玖 +3 位作者 谢夏丹 杨胜波 罗怀香 谢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最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结论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旋前圆肌 指浅屈肌 肌内神经 BTX-A
下载PDF
手和脚的屈肌腱的解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书琴 靳仕信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47-52,共6页
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又经25%醋酸处理过的指浅、深屈肌腱15对,拇长屈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各5对,作了肉眼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手的指浅屈肌腱初位于指深屈肌腱的掌侧,进而分劈为两半,围绕指深屈肌腱的侧面再转到它的背面。指深... 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又经25%醋酸处理过的指浅、深屈肌腱15对,拇长屈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各5对,作了肉眼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手的指浅屈肌腱初位于指深屈肌腱的掌侧,进而分劈为两半,围绕指深屈肌腱的侧面再转到它的背面。指深屈肌腱的形态变化与指浅屈肌腱分裂所形成的隧道相适应。指深屈肌腱纤维束的排列呈螺旋形扭转。拇((足母))长屈肌腱纤维的排列与指深屈肌腱的相似,这似能进一步论证两者在进化上的同源关系。在拇((足母))长屈肌腱的两侧均有较明显的侧束。而腱形态上的改变是由于腱纤维束排列上的变化所致。本文所见腱纤维束的扭转和交织,提示它使腱更为坚韧,也便于肌力的传递。一般说来,腱的坚韧程度与腱纤维的排列方式有关,而其肌肉的作用力又和腱的强弱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穿肌腱”的来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 分劈 掌侧 肌健 拇长屈肌 纤维束 近侧指间关节 近节指骨 远节指骨 腱纤维
下载PDF
股四头肌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洪武 薛黔 杨宇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股四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 目的:研究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股四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块肌组成,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g、(351.5±66.8)g、(521.9±72.6)g和(303.1±44.5)g;肌长分别为(30.2±2.0)cm、(31.5±2.7)cm、(31.0±3.2)cm和(28.8±2.8)cm;肌纤维长分别为(6.7±1.8)cm、(9.2±2.0)cm、(8.8±1.6)cm和(9.0±1.5)cm;羽状角分别为(17.1±2.3)°、(18.6±2.3)°、(15.5±2.8)°和(10.5±1.6)°;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22.4±3.1)cm2、(34.6±4.3)cm2、(53.8±5.8)cm2和(32.5±4.6)cm2;平均肌梭密度分别为19.38个/g、21.93个/g、20.18个/g和18.64个/g。神经入肌点分别为股直肌有2个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股内侧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85±1.28)cm;股外侧肌有2个分别为(11.88±1.34)cm和(13.98±2.55)cm;股中间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23±1.65)cm。结论:股四头肌的4块肌均属于羽肌,是伸膝关节的产力肌;股四头肌肌构筑学特点反映了其在肌体中的功能;股四头肌不同肌块之间以及同一肌各部之间密度不等,各肌的上部均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股四头肌的神经入肌点均集中在股前上部第2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入肌点 肌构筑 肌梭 股四头肌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建 朱光琼 +1 位作者 丁九阳 田井亮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在解剖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期望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方法选择临床及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 目的通过在解剖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期望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方法选择临床及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均以一学期为限。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成绩分析,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显著提高医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可以贯穿在医学生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眼周围肌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坤祥 薛黔 +1 位作者 刘永 张永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眼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尸体的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及肌构筑学研究。结果:(1)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重分别... 目的:探讨眼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尸体的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及肌构筑学研究。结果:(1)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重分别为(1.0±0.5)g、(1.2±0.4)g、(4.2±0.6)g和(3.2±0.8)g(、3.4±0.6)g,肌长分别为(24.2±0.7)mm、(27.8±1.1)mm、(62.0±0.9)mm和(40.5±1.2)mm、(41.7±0.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4.4±0.3)mm2(、44.2±0.6)mm2、(80.5±0.7)mm2和(81.9±0.4)mm2(、88.2±0.3)mm2;(2)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6±0.5)μm(、20.3±0.8)μm(、32.4±0.6)μm和(27.5±0.4)μm、(25.8±0.4)μm,肌束横切面积分别为(2.69±0.032)×104μm2、(1.17±0.037)×104μm2(、1.38±0.039)×104μm2和(2.39±0.065)×104μm2(、2.42±0.076)×104μm2;(3)皱眉肌分横向型和斜向型,且以斜向型多见(70%)。结论: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和额肌具有“速度型”设计的构筑特征,肌的收缩力量小。皱眉肌和额肌同时进行紧张性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皱眉肌 降眉间肌 额肌 肌构筑
下载PDF
人体解剖三角之临床应用(一) 被引量:2
12
作者 兰美兵 李国华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30-232,234,共4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 三角 临床应用 头部三角 颈部三角 胸部三角
下载PDF
100例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国华 田红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本文观调了100例胸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左、右属支的关系.结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属支汇入型式可分3型,其中合干到占75±4.37%,Henle’s于出现率为67±4.74%,其中汇入肠系膜上静除上役者37例(37±4.87%... 本文观调了100例胸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左、右属支的关系.结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属支汇入型式可分3型,其中合干到占75±4.37%,Henle’s于出现率为67±4.74%,其中汇入肠系膜上静除上役者37例(37±4.87%).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属支(空、回杨静脉)汇入型式亦有3型,其申双交叉到59例(59±4.96%).外科干出现率为99%,其长度因右侧属支汇入型式而异,平均为30.8±1.0mm.其口径则受左侧耳文汇入型式的影响,平均10±0.56mm.此外,还观察了外科干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依据Holyoke所提出的条件,综合分析结果:适于作肠-腔分流术的外科干为3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外科干 肠-腔分流 解剖
下载PDF
开展解剖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方玖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z1期71-72,共2页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高校学生在认真抓好课程学习的同时,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平衡发展[2].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解剖学教研室在2005级和2006级的本科学生中开展解剖课外学习小组活动.为加强课外学习小组的管理与交流,现把解剖学课外学习小组的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外活动 创新
下载PDF
阔筋膜张肌的应用解剖研究
15
作者 刘坤祥 李名扬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阔筋膜张肌 应用解剖 功能 肌移植
下载PDF
人体解剖三角之临床应用
16
作者 兰美兵 李国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笔者曾报道过常见的人体解剖三角[1],本次则总结出一些专业解剖学的三角形区域. 1头部三角 1.1后外侧角三角(Glasscock三角) 由棘孔与弓状隆起连线为外侧边,岩大神经沟为内侧边,下颌神经背侧缘为底边的三角.
关键词 人体解剖 三角 临床 手术
下载PDF
局部解剖法在五官解剖教学中的尝试
17
作者 杨方玖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解剖教学 五官 解剖法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法 解剖学教学 本科院校
下载PDF
浅谈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8
作者 许洁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入门基础课,从教学大纲中理论和实验的比例为1:3就可以看出,解剖学实验是讲授该形态学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
关键词 解剖学 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下载PDF
茎突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从光 张永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茎突过长和方位不正常以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等对其周围神经血管的抵触挤压可引起多种症状即茎突舌骨结合症。本文用局解方法直接观察和测量茎突的长度、方位及茎突周围的血管神经与茎突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茎突综合症的原因提供解剖学根据。
关键词 茎突 毗邻 茎突综合症
下载PDF
人桡侧腕屈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发 薛黔 李文茂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研究人桡侧腕屈肌亚部的划分及各亚部肌构筑的特征。为临床桡侧腕屈肌的移位特别是半肌移位提供较为详细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1.用童尸 5具取下桡侧腕屈肌共 10侧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 2 .用成年男尸 10具桡侧腕屈肌 2 0... 目的 研究人桡侧腕屈肌亚部的划分及各亚部肌构筑的特征。为临床桡侧腕屈肌的移位特别是半肌移位提供较为详细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1.用童尸 5具取下桡侧腕屈肌共 10侧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 2 .用成年男尸 10具桡侧腕屈肌 2 0块 ,沿肌腱纵轴剖开桡侧腕屈肌 ,对其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进行肌构筑研究。结果  1.肌构筑特征 ,桡侧腕屈肌为羽肌 ;桡侧亚部 :肌重 13.79± 1.11g ,肌纤维长 4 .4 8± 0 .2 0cm ,羽状角 12 .82°± 1.4 4°,生理横切面积 2 .84± 0 .73cm2 ;尺侧亚部 ,上述指数分别为 :8.4 9± 2 .0 1g、4 .4 4± 0 .19cm、 6 .76°± 1.5 5°、1.79± 0 .4 2cm2 。 2 .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 ,桡侧腕屈肌支在肌的近 1 3深面入肌 ,主干发出第一支支配近侧的肌纤维 ,主干继续向下发出第二、第三支支配桡侧亚部和尺侧亚部。结论 根据肌内神经的分布特点桡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桡侧亚部产生的肌力是尺侧亚部的 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屈肌 肌亚部 肌神经 肌构筑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