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勇 朱元菊 《医学信息》 2012年第6期70-71,共2页
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第一步,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桥梁,也是学生真正与病人接触的开始。通过见习,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大课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问题解决型 教学法 应用 内科 临床见习课 医学理论 病人接触 思维能力
下载PDF
我院诊断学2003年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雷家琼 陈羽 赵静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学 教学效果 评价 分析
下载PDF
浅析诊断学课师资培训与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家琼 聂永胜 赵静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诊断学 师资培训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聂永胜 雷家琼 +1 位作者 孙全林 颜晓勇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组(Ccr≥50ml/min),Ⅱ组(20ml/min≤Ccr<50ml/min),Ⅲ组(10ml/min≤Ccr<...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组(Ccr≥50ml/min),Ⅱ组(20ml/min≤Ccr<50ml/min),Ⅲ组(10ml/min≤Ccr<20ml/min),Ⅳ组(Ccr<10ml/min)。Ⅰ组中根据尿蛋白量分为ⅠA与ⅠB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中的AD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尿ADM显著降低(P值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F=55.06,P<0.01)。在Ccr相似情况下,尿蛋白多者(ⅠB组),尿ADM水平较低,尿ADM与Scr、24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22(P<0.001)-、0.2939(P<0.05)。结论检测尿ADM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慢性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ADM) 慢性肾炎 肾功能损害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分泌维生素C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庹必光 晏永慧 +4 位作者 葛正龙 欧钢卫 黄发林 赵逵 李长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分泌维生素C(VitC)的变化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和胃液中VitC浓度,以1小时内VitC从血液到胃液中的清除率代表... 目的:研究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分泌维生素C(VitC)的变化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和胃液中VitC浓度,以1小时内VitC从血液到胃液中的清除率代表胃粘膜分泌Vitc的能力。结果:胃粘膜的VitC分泌与Hp感染与否无关(P>0.05):VitC分泌与胃酸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84),在给五肽胃泌素后,随着胃酸分泌的增加,VitC分泌也增加:40岁以上病人的VitC分泌明显低于39岁以下病人(P<0.01)。结论:胃粘膜的VitC分泌不受Hp感染的影响:VitC分泌与胃酸分泌明显相关;另外,VitC分泌也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上病人的Vitc分泌明显减少,推测其胃癌发生率增高可能与VitC分泌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胃酸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