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洁 汤正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挖掘和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JAK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提取时间为药物上市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析和评价性... 目的:挖掘和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JAK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提取时间为药物上市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析和评价性别及年龄因素对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 PRR)进行血栓栓塞事件信号检测。结果:4种JAK抑制剂均能检测出血栓栓塞事件,芦可替尼(ruxolitinib)、托法替尼(tofa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及乌帕替尼(upadacitinib)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总数分别为484,1 886,157,174;在年龄构成上,芦可替尼、托法替尼、巴瑞替尼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年龄多分布于65~85岁之间,乌帕替尼多分布于18~64岁之间,在性别构成上,女性均高于男性。信号结果显示肺血栓在托法替尼、乌帕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肺栓塞在巴瑞替尼及乌帕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门静脉血栓在乌帕替尼、巴瑞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深静脉血栓仅在巴瑞替尼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脑血栓在芦可替尼、托法替尼及乌帕替尼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JAK抑制剂在血栓栓塞不良反应的研究有助于药物安全性的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抑制剂 血栓栓塞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