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中心的六两三两四”教学设计总结
1
作者 陆韦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1期170-172,共3页
既往有关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普遍较单一,本文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六两三两四”,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六目标、两条线、三过程、两结合、四评价”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较全面的教学设... 既往有关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普遍较单一,本文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六两三两四”,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六目标、两条线、三过程、两结合、四评价”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较全面的教学设计体系,教师结合本学科特色,可对医学教育的大部分学科进行全程设计。本文以《儿童保健学》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医患沟通 科研素养
下载PDF
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儿童重型EBV-HLH和非EBV-HLH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圆圆 黄成双 +3 位作者 黄佩 徐洪波 谢闯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在儿童重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和非EBV-HLH中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21例重型HLH...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在儿童重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和非EBV-HLH中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21例重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EBV感染,将患儿分为EBV^+组和EBV^-组,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及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儿中,EBV^+组14例,EBV^-组7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器官损害数无差异(P>0.05)。与EBV^-组相比,EBV^+组行PE+CRRT的持续时间更长(P<0.05)。治疗前,EBV^+组ANC较EBV^-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BV^+组Hb、Fib、APTT、SF、ALT、AST、LDH、Alb、CHE、TBil及TBA较治疗前均可见明显改善(P<0.05),ANC、PLT、TG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EBV^-组Fib、APTT、SF、LDH、Alb、CHE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NC、PLT、Hb、TG、ALT、AST、TBil、TBA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治疗后,EBV^+组和EBV^-组间Fib、S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周,EBV^+组EBV-DNA显著降低(P<0.05)。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后,重型HLH患儿总生存率为66.7%,EBV^+组和EBV^-组患儿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可快速降低血清铁蛋白、改善器官功能,提高重型HLH总生存率,且对儿童重型EBV-HLH和非EBV-HLH均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儿童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疗效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lport综合征误诊为IgA肾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袁平 郑莎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7岁女童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lport综合征(AS)被误诊为IgA肾病的临床资料。患儿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肉眼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肾脏病理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M1E0S0T0),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2年余后无明显效果,... 回顾性分析1例7岁女童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lport综合征(AS)被误诊为IgA肾病的临床资料。患儿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肉眼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肾脏病理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M1E0S0T0),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2年余后无明显效果,进一步行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网膜颞侧变薄,耳纯音测听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回报COL4A4基因2个复合杂合变异(c.5044C>G,父源;c.871-1G>A,母源),明确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S。IgA肾病和AS临床表现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二者也可以合并发生,临床中需注意鉴别,特别是治疗效果欠佳的IgA肾病需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查除外A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综合征 IGA肾病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罗光月 陆韦 +2 位作者 徐德勇 邱政飞 李宗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肠道微生态治疗CMPA患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CMPA患儿(24例)和健康婴儿(26例)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肠道微生态治疗CMPA患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CMPA患儿(24例)和健康婴儿(26例)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对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并在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细菌学分类,从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分析、物种差异分析4个方面,分析不同喂养方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差异。结果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P<0.05),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与混合喂养的健康婴儿、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与人工喂养的健康婴儿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差异菌为: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显著富集,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链球菌属、罗氏菌属显著富集,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未分类的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显著富集。结论不同喂养方式CMPA婴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该结果可能为不同喂养方式CMPA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微生态干预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肠道菌群 喂养方式 高通量测序 婴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