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成芝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6期114-116,共3页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实施康复...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F分级情况较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低(P<0.05),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发现,对脑梗死吞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康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吞咽障碍 NIHSS Barthel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本海 刘娇 徐忠祥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甘油氧化酶比色法测定30例ICH患者发病3 d内的血清FFA水平,将2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FFA水平;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ICH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甘油氧化酶比色法测定30例ICH患者发病3 d内的血清FFA水平,将2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FFA水平;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ICH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然后比较三组患者FFA的水平。结果:ICH患者发病3 d内血清FFA为(284.26±281.61)μmol/L,对照组FFA为(122.8±15.24)μmol/L,IC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组为(253±242.81)μmol/L,中度组为(339.83±351.75)μmol/L,重度组为(232.59±229.56)μmol/L,三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的ICH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H患者早期血清FFA水平增高,血清FFA水平增高可能是ICH危险因素之一,但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游离脂肪酸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本海 刘娇 +3 位作者 徐祖才 陈娅 张莉丝 徐忠祥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6-18,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21例ADEM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1岁的18例,〉18岁的3例;发病时间在春季...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21例ADEM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1岁的18例,〉18岁的3例;发病时间在春季7例,夏季1例,秋季6例,冬季7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3例,水痘1例,接种乙肝疫苗1例,接种狂犬疫苗1例,无明显诱因5例;临床表现形式多样;14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异常10例;7例行脑电图检查均为异常;头颅MRI检查颅内多发异常信号,部位在大脑、小脑、脑干、脊髓;治疗上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11例,其中完全康复2例,好转6例,无缓解2例,1例复发,死亡1例;单用激素治疗8例,其中完全康复1例,好转5例,无缓解1例,2例复发,死亡1例;人院后病情加重未来得及治疗死亡1例;人院后病情加重未治疗自动出院1例;多数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ADEM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儿童发病多见;病前多有感染史和疫苗接种史,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和MRI检查各有表现;早期及时予以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 临床特征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被误诊1例报告
4
作者 姚本海 刘娇 +3 位作者 徐祖才 安霓红 吴万容 徐忠祥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15-316,共2页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y,ME)属于代谢性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得肌纤维和脑神经细胞的A1中生成不足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病变。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 线粒体脑肌病(ME) 误诊 线粒体基因
下载PDF
中药敷贴预防兔骨外固定支架针孔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颖清 王锐霞 +2 位作者 邹再莉 赵义熙 周业红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994-1999,共6页
目的构建大耳白兔胫骨外固定模型,应用新型中药敷贴护理方法对兔骨外固定支架针孔进行护理,以论证新型中药敷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5~7个月月龄的新西兰大耳白兔作实验对象,共30只,体重2.5~3.0 kg,并适... 目的构建大耳白兔胫骨外固定模型,应用新型中药敷贴护理方法对兔骨外固定支架针孔进行护理,以论证新型中药敷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5~7个月月龄的新西兰大耳白兔作实验对象,共30只,体重2.5~3.0 kg,并适应性喂养1周。建立兔骨外固定支架模型,采用中药配方:天花粉100 g,大黄100 g,骨碎补100 g,自然铜100 g,黄柏60 g,血竭20 g,甘草20 g。按照制作创可贴的工艺和流程制作5 cm×3 cm中药敷贴。按随机排列表法将造模好的大耳白兔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为新型中药敷贴护理组,分为A1组与A2组,对照组为75%乙醇护理组(B组)、碘伏护理组(C组)、零护理组(D组),每组6只。其中A1组每3 d更换敷料1次,A2组延长更换敷料时间至每7 d 1次,B、C和D组均按每3 d更换敷料1次,有渗血渗液则及时更换敷料。通过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及降钙素原(PCT)含量并观察针孔处局部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A1组耳缘静脉血WBC计数和PCT含量在术后第7天、第14天均明显低于B、C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发生红肿率均为33.33%,C、D两组均为50%,B组为100%;部分存在脓液外渗等现象,穿针处皮肤周围有黄色分泌物,周围组织部分溃疡坏死,A1组分泌物发生率为16.67%,A2组为0,B组为66.67%,C、D两组均为33.33%。结论新型中药敷贴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在预防兔骨外固定支架针孔感染中的效果显著,且优于临床上传统针孔护理方法,为进一步临床护理试验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贴 大耳白兔 外固定支架 针孔感染
下载PDF
超短波、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小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0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超短波、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肩周炎患者124例,分两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超短波、石蜡疗法的疗程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关节松动术。结果:常规组的治愈率+显效率为83.8%,低于观察组... 目的:观察超短波、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肩周炎患者124例,分两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超短波、石蜡疗法的疗程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关节松动术。结果:常规组的治愈率+显效率为83.8%,低于观察组的96.8%(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超短波、石蜡疗法三者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超短波 石蜡疗法 关节松动术
下载PDF
辨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勇 金红娇 +5 位作者 赵宁 杨义 毛娇 李竹 石梦愉 黄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辨证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穴取百会、定神针...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辨证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穴取百会、定神针、颞三针等,并根据辨证配穴,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观察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并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12周后,除对照组治疗6周后感知觉评分外,两组患儿ATEC各分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ATEC社交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ATEC各分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ASD患儿核心症状(尤其是感知觉和社交能力),安全性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针刺 辨证取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康复期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特点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杜小芳 彭文旭 +2 位作者 熊盛杰 李洪 邹再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特点,为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康复期截瘫泌尿系感染患者100例,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76例患者为泌尿系感染... 目的探讨康复期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特点,为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康复期截瘫泌尿系感染患者100例,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76例患者为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占76.00%,24例患者为初次感染,占24.00%;76例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73.68%,培养出菌株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21株、支原体与衣原体各2株,分别占59.02%、34.43%、3.28%、3.28%,主要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检出病原菌的39.34%;不同性别、年龄、截瘫类型及留置尿管方式对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无影响,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率完全性截瘫、合并尿路结石时分别为85.96%、100.00%,高于不完全截瘫、未合并尿路结石时62.79%、71.76%,截瘫时间>2年时为84.78%,高于<1年、1~2年时45.45%、7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截瘫患者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合并有尿路结石、完全性截瘫及截瘫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是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泌尿系感染 康复期 反复发作
原文传递
辨证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宝贤 杨硕 +2 位作者 黄睿 廖越 张兴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5例。针刺组采用辨证针刺治疗,穴取四神聪及双侧神门、三阴交,并结合辨证配穴,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5例。针刺组采用辨证针刺治疗,穴取四神聪及双侧神门、三阴交,并结合辨证配穴,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药物组采用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次1片,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组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及AVMT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刺组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高于药物组的53.3%(24/45,P<0.05)。结论:辨证针刺可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针刺 辨证 艾司唑仑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艾灸对慢性内脏痛敏大鼠脊髓Fos蛋白和sigma-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胜开 赵强 +2 位作者 刘佳 易韬 戚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03-5206,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内脏痛敏模型大鼠L6-S1脊髓节段Fos蛋白和sigma-1受体(sigma-1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敏大鼠模型,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WR...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内脏痛敏模型大鼠L6-S1脊髓节段Fos蛋白和sigma-1受体(sigma-1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敏大鼠模型,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检测大鼠内脏痛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L6-S1脊髓节段Fos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节段sigma-1R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升高(P<0.01)。艾灸干预后,艾炙组大鼠AWR评分下降(P<0.01,P<0.05)。模型组Fos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艾灸干预后,艾灸组Fos阳性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sigma-1R蛋白及其m 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艾灸干预后,艾灸组sigma-1R蛋白及其m 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艾灸有效缓解慢性内脏痛敏大鼠的痛敏状态,降低脊髓节段Fos蛋白、sigma-1R蛋白及其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内脏痛敏 脊髓 Sigma-1R FOS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