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0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1
作者 刘巍 李诺亚方舟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范式,同时也处于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首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长期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占据着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略显黯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中国范式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评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批判性反思 体验性
下载PDF
时间性·民间性·地方性——论津子围《大辽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2
作者 吴玉杰 王雨晴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走一条河,就是走人的一生。”~①津子围的新作《大辽河》终于实现了他念兹在兹的梦想——走一条河,为故乡的母亲河写点什么。继2021年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在历史中探寻土地与人的关系之后,这次他要思考的是河流与人的关系。河流是... “走一条河,就是走人的一生。”~①津子围的新作《大辽河》终于实现了他念兹在兹的梦想——走一条河,为故乡的母亲河写点什么。继2021年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在历史中探寻土地与人的关系之后,这次他要思考的是河流与人的关系。河流是文明的摇篮,也是时间的见证者和故事的讲述者。《大辽河》将时间作为思考的起点和终点,深入历史与现实的想象空间,以民间本位的叙事伦理观察人性的褶皱与生命的肌理,以充盈的地方经验与丰富的知识考据,发掘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仁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民间性 大辽河 起点和终点 时间性 想象空间 讲述者 历史文化价值
下载PDF
魏源《诗经·国风》次第研究与今文经学理论的建构
3
作者 李树军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魏源《诗古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道光初年刻二卷本,另一种是道光二十年二刻二十卷本。《诗古微》初刻本与二刻本关于《诗经·国风》次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其初刻二卷本《国风》次第不同于《毛诗》《左传》和《诗谱》,是一种全新... 魏源《诗古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道光初年刻二卷本,另一种是道光二十年二刻二十卷本。《诗古微》初刻本与二刻本关于《诗经·国风》次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其初刻二卷本《国风》次第不同于《毛诗》《左传》和《诗谱》,是一种全新的顺序,在二刻二十卷本中,魏源放弃了这一次第,而借鉴了郑玄《诗谱》的次第,并对其义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魏源《国风》次第研究前后的差异与其今文经学理论的探索密切相关。魏源《诗古微》关于《国风》次第的研究对于现代的《诗经》学研究仍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古微》 初刻本 二刻本 《诗经·国风》次第 今文经学
下载PDF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4
作者 孙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东北作家、流亡文人、左翼先锋、启蒙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使东北作家群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极具身份标识性的作家群体,而其作品经典性的生成也正是基于这种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从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揭示东北作家群与其他文化主体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可以为我们重新厘定和审视东北作家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文化身份认同 经典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互构——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5
作者 赵凌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评内生地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参与并作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社会实践,二者实现历史互构,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生成土壤 理论品格 实践属性 互构
下载PDF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6
作者 于景祥 宋艳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骈文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影廊艺术家高文秀的十二生肖摄影
7
作者 高楠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摄影家高文秀用他的十二生肖摄影艺术营造了影廊艺术的新境界。为了寻找精英艺术与大众的融合之道,他找到了生肖摄影的题材。他从传统文化的根源中探寻生肖形象的深层意蕴,其生肖摄影体现出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之思,同时作品在影廊中的展... 摄影家高文秀用他的十二生肖摄影艺术营造了影廊艺术的新境界。为了寻找精英艺术与大众的融合之道,他找到了生肖摄影的题材。他从传统文化的根源中探寻生肖形象的深层意蕴,其生肖摄影体现出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之思,同时作品在影廊中的展览,形成了全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肖摄影 文化传统 天人合一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明清女性骈文中的六朝倾向及其成因
8
作者 于景祥 孙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骈文传统的影响,二是特定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尽管六朝骈文曾因为有华而不实的弊端而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是其对文学形式美的贡献是主要的,是六朝文学的代表、骈体文的典型范式,所以明清女性骈文回归六朝的倾向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骈文 回归 六朝
下载PDF
以复古求新变:张说碑志文新探
9
作者 李贵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7,F0002,F0003,共10页
受唐代文体革新的时代风气的影响,针对六朝碑志文写作的弊端,张说开始了以复古求新变的碑志文变革实践。他引史传写法入碑志,淡化宗族世系、重视人物性习,语体形式上骈散交融,风格上追求典雅,这些变革既体现了向蔡邕开创的碑文写作范式... 受唐代文体革新的时代风气的影响,针对六朝碑志文写作的弊端,张说开始了以复古求新变的碑志文变革实践。他引史传写法入碑志,淡化宗族世系、重视人物性习,语体形式上骈散交融,风格上追求典雅,这些变革既体现了向蔡邕开创的碑文写作范式的复归,又为碑志文写作范式的变革开启了法门。张说的碑志文中交织着新旧范式变革阶段旧中有新,新中有旧的阶段性特点,成为从“蔡邕体”走向“韩愈体”的津梁,是碑志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说 “蔡邕体” “韩愈体” “史传” 性习
下载PDF
作为现象的“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春燕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21世纪文学经典化充满难度是学界的共识,而经典化的难度之一就是文学的碎片化,现象无法形成,流派难以归类,当命名成了问题,文学史就无法书写。值得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热点问题中,“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热度持久,引发了... 21世纪文学经典化充满难度是学界的共识,而经典化的难度之一就是文学的碎片化,现象无法形成,流派难以归类,当命名成了问题,文学史就无法书写。值得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热点问题中,“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热度持久,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东北文学”从“东北文艺复兴”的包裹中破茧而出,成为一个独立话题,是因为有了“铁西三剑客”这把尖锐的锥子。“铁西三剑客”的出现让新东北文学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家群体,以及被学界充分关注、成为文学现象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作家群体 学术热点 三剑客 破茧而出 文艺复兴 经典化 文学现象
下载PDF
纳兰性德骈文的独特性
11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8,共7页
在清代骈文侧重复古的思潮中,纳兰性德的骈文创作颇具独特性。他在对偶、用典、声韵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独创性特征;他在师法古人时特别注意别裁伪体、取法乎上,强调“青出于蓝”,即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纳兰性德的骈文创作之所以... 在清代骈文侧重复古的思潮中,纳兰性德的骈文创作颇具独特性。他在对偶、用典、声韵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独创性特征;他在师法古人时特别注意别裁伪体、取法乎上,强调“青出于蓝”,即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纳兰性德的骈文创作之所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主要是由他的骈文思想造成的。他在骈文理论主张上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所以其骈文便在有清一代独标风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骈文 复古 骈文思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乡村叙事的新景象、新境界——关于老藤长篇小说《草木志》兼及新东北文学
12
作者 周景雷 郑慧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草木志》以草木写人和以人写草木,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背景下,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生态、文化以及它们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部作品从文化和人的内生动力出发,立足于百年“乡土中国”的发展和叙事经验,以一种超越性... 《草木志》以草木写人和以人写草木,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背景下,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生态、文化以及它们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部作品从文化和人的内生动力出发,立足于百年“乡土中国”的发展和叙事经验,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展示了其创作上的独特性。老藤是新东北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性、真实性、理想性、秩序性和东北性,不仅构成了新东北叙事的重要维度,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新景象、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藤 《草木志》 乡村叙事 新东北文学
下载PDF
流动视域下宝卷文献的校勘——基于《五圣宝卷》校勘实践的思考
13
作者 吕行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民俗语境下,宝卷文献以抄写为主要流传方式,呈现出“文无定本”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一卷多版”“讹脱衍乙”“经典性缺失”等多重问题,为宝卷的校勘整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五圣宝卷》作为吴方言区至今流传的“活态”宝卷,是“文无定本... 民俗语境下,宝卷文献以抄写为主要流传方式,呈现出“文无定本”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一卷多版”“讹脱衍乙”“经典性缺失”等多重问题,为宝卷的校勘整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五圣宝卷》作为吴方言区至今流传的“活态”宝卷,是“文无定本”的流动性宝卷文献的典型代表。对于这类文献的校勘,通常选择以“校法四例”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古籍校勘方法。传统校勘方法对于同为“写本”的宝卷文献的校勘具有指导意义,却又因宝卷的文体特征展现出了不适配性。因此,要做好流动性宝卷文献的校勘工作,必须坚持“一版便还一版面貌”的原则,优先使用“校法四例”;同时,又要注意各法界限,协调配合运用,并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众心理、历史文化等为校勘的辅助参照,最后形成“底本附校勘记”的校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文献 流动性 校勘 《五圣宝卷》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视野下问题意识与课程模式改革
14
作者 刘程程 刘殊妍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8-101,126,共5页
作为校级通识选修课,“性别与文学概论”课程的学生问题意识匮乏,存在重计划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共性轻个性等显性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性质及社会发展需求,应用POA教学理论,经过对教学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等... 作为校级通识选修课,“性别与文学概论”课程的学生问题意识匮乏,存在重计划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共性轻个性等显性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性质及社会发展需求,应用POA教学理论,经过对教学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等教学理念的合理应用,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实现改革成果的多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POA 问题意识
下载PDF
中古时期文学“评价坐标”嬗变与王粲文学地位的重估
15
作者 陈丽平 李巍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魏晋至南朝时期,文人对王粲的评价重心及其文学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明显转变,反映了该时期文学“评价坐标”的嬗变。曹丕对王粲的文学品评重心在辞赋,这个时期王粲的文学地位在建安文人中并不突出;刘宋以后作家评论转向以诗歌为中心,兴起... 魏晋至南朝时期,文人对王粲的评价重心及其文学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明显转变,反映了该时期文学“评价坐标”的嬗变。曹丕对王粲的文学品评重心在辞赋,这个时期王粲的文学地位在建安文人中并不突出;刘宋以后作家评论转向以诗歌为中心,兴起了对王粲诗歌特点及其文学地位的讨论,引发关于王粲、刘桢文学地位高低的争议;之后,萧统《文选》和刘勰《文心雕龙》对作家的才能及其擅长文体类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考察,在对历代作家的别集、总集类文献的纵向、横向比较后,王粲“七子之冠冕”的称号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批评 萧统《文选》 评价坐标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16
作者 王军 郭浩然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要围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古代汉语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立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和校内外实践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要围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古代汉语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立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和校内外实践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古代汉语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钢都文化想象下的地域重现与历史重塑——评卜庆祥《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
17
作者 李佳奇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一书是卜庆祥真挚叙写钢铁工业与“高炉朝圣”作家们的鸿篇力作,集文学地理感、历史感与时代感于一体。卜庆祥以鞍钢“这座城”作为空间意义与文化意义上的地域中心,以昔日于鞍... 《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一书是卜庆祥真挚叙写钢铁工业与“高炉朝圣”作家们的鸿篇力作,集文学地理感、历史感与时代感于一体。卜庆祥以鞍钢“这座城”作为空间意义与文化意义上的地域中心,以昔日于鞍钢展开文化朝圣的“那些人”作为红色钢都文化的最佳讲述者与阐释者,借由融情入理的评传笔法对草明等八位“经典作家”及其沸腾的红色工业文学叙事展开多维解析与立体探照。全书在与朝圣作家亲历式实感经验与集体性地域认同的深度对接、文学叙事与历史视野的贯通交融中,找到了与新中国工业作家及工业叙事对话的有效通路,在现实真实与文学想象之间的缝隙探寻中延展了钢都文化叙事的内涵承载与表现纵深,显示出了溯寻新中国工业文学发展建构的经验起源、构筑新时代红色工业精神谱系与文化图谱的热忱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的生活》 钢都文化叙事 红色工业文学
下载PDF
萧梁时期的文治与《昭明文选》的礼义内蕴
18
作者 陈丽平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南北朝时期政权正统性是个敏感的话题,梁武帝萧衍为了争立文化正统,将礼制推行到政治、法制、文学等各个方面,这对萧统《文选》的编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萧统编撰目的除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还兼有将礼义精神贯注在文学编撰中的目的... 南北朝时期政权正统性是个敏感的话题,梁武帝萧衍为了争立文化正统,将礼制推行到政治、法制、文学等各个方面,这对萧统《文选》的编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萧统编撰目的除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还兼有将礼义精神贯注在文学编撰中的目的。萧统在对作品的选录、分类与排序中,构建了具有礼义精神的文学体系。在文体排序中,突出了君臣的尊卑意识,强调了皇权威严。诗赋体的“类分”中突出皇家重要政治活动,尤其突出了皇家重要礼仪性活动。萧统在具体的选篇中,“贵古”同时并不“贱今”,大量选录沈约、任昉等齐梁文人的作品,尤其是旨在宣扬萧衍政权合法性的文章,这与北朝文人无人入选形成反差。萧统旨在通过《文选》编撰,暗示在南北对立时代,南方政权才代表文化正统,文脉的传承亦在于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统《文选》 文化正统 礼义内蕴
下载PDF
“学院派”文学批评的一种声音——王建中文学批评综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荣 《武陵学刊》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建中先生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批评理念,宽阔而富有特色的批评视野,以及贴切、平实、和谐的批评风格等方面,确立了"建中文论""学院派"文学批评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其文学批评虽然总体上属于传统... 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建中先生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批评理念,宽阔而富有特色的批评视野,以及贴切、平实、和谐的批评风格等方面,确立了"建中文论""学院派"文学批评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其文学批评虽然总体上属于传统的学院派批评,即基本上以社会历史—审美批评为主要方法,但他的批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而动,始终以文本为对象主体,适时地接受和吸纳新思潮、新方法,努力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立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显示出一个资深批评家、学者历经几十年所建构的丰富的批评空间和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批评理念 批评视野 批评风格
下载PDF
书院式教学法在“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贵银 杨玉林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6-69,共4页
古代书院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积淀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其中,"教训合一"、自主自修的启发式教学、教研结合等方法,对高校中文专业"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重倡书院式教学法... 古代书院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积淀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其中,"教训合一"、自主自修的启发式教学、教研结合等方法,对高校中文专业"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重倡书院式教学法,有助于破解"文学概论"课难教与难学的困境,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训合一 启发式 教研结合 实践教学 文学概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