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不同意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静脉炎的价值体会探讨
1
作者 孙爱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92-9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观察以及商讨护理干预在不同意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病人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不同意PICC的80例肿瘤病人进行全面观察与研究。接受传统护理方案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为参考... 为了进一步深入观察以及商讨护理干预在不同意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病人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不同意PICC的80例肿瘤病人进行全面观察与研究。接受传统护理方案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为参考组,接受综合护理方案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和观察FACT实际得分、静脉炎实际发生率、并发症相关数据;结果:接受综合护理方案的研究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FACT实际得分比接受传统护理方案的参考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高,而静脉炎实际发生率、并发症相关数据比接受传统护理方案的参考组不同意PICC40例肿瘤病人低。结论:接受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实际发生率与并发症相关数据,大幅度提升FACT实际得分,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不同意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病人 静脉炎 价值体会
下载PDF
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PICC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婷 宋新霞 +1 位作者 汤肖肖 张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耐药性肺癌患者273例,探讨其化疗中PICC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耐药性肺癌患者273例,探讨其化疗中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离并鉴定PICC感染病原菌,分析影响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3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其中感染发生率最高(10.62%)。感染患者29例,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14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与PICC感染有关(P_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30 d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肺癌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参一胶囊联合5-氟尿嘧啶对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尤江莲 郭治 孙爱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结肠癌生长、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Lo Vo结肠癌模型50只,随机分为5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5-FU组、参一胶囊低剂量组、参一胶囊高剂...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结肠癌生长、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Lo Vo结肠癌模型50只,随机分为5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5-FU组、参一胶囊低剂量组、参一胶囊高剂量组、参一胶囊+5-FU组。检测记录各组小鼠肿瘤体积、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免疫器官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瘤体Gli1、VEGF蛋白蛋白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受到明显抑制。参一胶囊高剂量组、参一胶囊+5-Fu组的抑瘤率最高,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优势愈加明显。(2)与模型组比较,5-FU组小鼠的免疫器官质量及指数出现降低,其余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参一胶囊+5-FU组的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脾指数改善最为显著,明显好于所有其他治疗组(P<0. 05)。(3)参一胶囊+5-FU组对MVD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参一胶囊高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抑制更弱,单纯5-FU组对肿瘤MVD无明显影响。(4)与模型组相比,5-FU组、参一胶囊低剂量组小鼠各种类型的结肠癌转移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 05)。高剂量参一胶囊组、参一胶囊+5-FU组小鼠的结肠癌各器官转移率均显著降低(P<0. 05)。(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5-FU组及参一胶囊低剂量组小鼠的Gli1蛋白、VEGF蛋白表达量均较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参一胶囊高剂量组、参一胶囊+5-FU组的Gli1蛋白、VEGF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 05)。结论参一胶囊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于5-FU配伍应用时更为显著,Hedgeog-Glin1信号通路相关的VEGF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参一胶囊 血管生成 小鼠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邱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单核细胞杀伤活性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单核细胞对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T47D杀伤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血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毒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新辅助化疗 免疫功能 单核细胞杀伤活性 毒副反应
下载PDF
ERK2、nm23、MMP9的表达在乳腺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邱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7期2997-2999,共3页
目的: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5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记录病变良、恶性情况,并记录乳腺病变类型... 目的: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5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记录病变良、恶性情况,并记录乳腺病变类型;入院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病灶组织中ERK2、nm23、MMP9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RK2、nm23、MMP9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意义。结果: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95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3例,淋巴结未转移19例;良性病变63例,其中乳腺纤维瘤28例,乳腺增生35例;乳腺癌患者ERK2、MMP9阳性率均高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患者,nm23阳性率低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ERK2、MMP9阳性率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nm23阳性率低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K2、MMP9、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良、恶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乳腺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 NM23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ERK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邱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0期3545-3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整理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组织中ERK-1和E...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整理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组织中ERK-1和ERK-2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Ⅲ~Ⅳ期患者ERK-1和ERK-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ERK-1、ERK-2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K-1、ERK-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高分期有关(OR>1,P<0.05)。结论:ERK-1、ERK-2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ERK-1、ERK-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分期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