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诺贝特通过上调PPARα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TLR4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卫远 李俊芳 +2 位作者 聂尚燕 刘曦 赵阳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非诺贝特(LPS+Feno组)和LPS+非诺贝特+PPARα拮抗剂GW6471组(LPS+Feno...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非诺贝特(LPS+Feno组)和LPS+非诺贝特+PPARα拮抗剂GW6471组(LPS+Feno+GW组)。在干预4小时后使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THP-1细胞TLR4和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在LPS干预4小时后THP-1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PS组较LPS+Feno组TLR4表达的增加水平和PPARα表达的下降水平更加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在LPS刺激状态下非诺贝特对于TLR4和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改善作用可被PPARα拮抗剂GW6471显著抑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非诺贝特可以通过上调PPARα的转录合成抑制THP-1细胞TLR4表达,最终减轻炎症水平。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具有潜在的炎症调控作用,为非诺贝特等PPARα激动剂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THP-1细胞 TOLL样受体4 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 GW6471
下载PDF
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冠恩 孔洪彬 +5 位作者 王敏 李亮亮 朱琳 董魁 张文娟 马立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肝源性溃疡(H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HU患者作为HU组,80例肝硬化无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肝硬化无溃疡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为FD组,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来判... 目的研究肝源性溃疡(H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HU患者作为HU组,80例肝硬化无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肝硬化无溃疡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为FD组,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来判断Hp感染。比较三组患者Hp阳性情况;不同肝功能分级、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U患者Hp阳性情况。结果HU组患者Hp阳性率为80.00%,明显高于肝硬化无溃疡组的60.00%、FD组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HU患者中,肝功能A级患者Hp阳性率为79.17%(38/48),与肝功能B级的81.25%(26/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HU患者中,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Hp阳性率为88.89%(40/45),高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Hp感染是HU患者发病原因之一,且Hp感染与HU患者门脉压有关,与肝功能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溃疡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
3
作者 张肖 孙莹 +2 位作者 石光 范晓英 杨龙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171-171,共1页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后的病理结果以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病史以及实验室检...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后的病理结果以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58例患者,经肝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率达到78.8%,其中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有15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有5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有4例,血色素沉着病例的有7例,病毒性相关的肝炎有着6例,还有着肝淀粉样变性的有着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有5例,还有13例患者未确诊。结论: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应当首先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性。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对于临床有着一定的价值以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肝功能 异常 病因分析
下载PDF
18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张肖 孙莹 +2 位作者 石光 范晓英 杨龙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157-157,共1页
通过分析不明原因出现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用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以肝功能异常而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的患者有188例。主要利用电化... 通过分析不明原因出现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用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以肝功能异常而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的患者有188例。主要利用电化学发光测定抗巨细胞病毒IgM和IgG,采用多重薇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测定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肝肾微粒抗体,抗肝细胞胞质,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血清铁、24 h 尿铜,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饱和度,常规行腹部影像学和肝活检检查。结果:这188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8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有60例,药物性肝脏出现损害的有40例,其他依次为隐秘性慢性乙型肝炎5例。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的有2例。原因不明的有1例。结论:在对于所谓的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主要以 NAFLD、ALD和 DILI最为常见,而且遗传代谢性肝病和其它少见病也占着一定的比例应用,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 肝组织 病理学分析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及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5
作者 张肖 孙莹 +2 位作者 石光 范晓英 杨龙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10-10,共1页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以及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诊断的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院后纳入本研究采用的诊断流程中评价,该诊断流程的诊断效能,根据其最终病因...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以及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诊断的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院后纳入本研究采用的诊断流程中评价,该诊断流程的诊断效能,根据其最终病因学诊断分为感染组以及结缔组织病组,肿瘤组,其他杂病组以及未确诊组分析各病因的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诊断方案的平均正确诊率为88.00%,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类中,感染类型的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了61.11%结缔组织并未居于第2位,达到了11.90%,而且因为肿瘤类疾病发热的所占比例为7.11%,其他杂病主达到了8.33%,未确诊主的患者有11.90%在应用本诊断方案的前提下,感染类疾病主需要的确诊时间最短,其他杂病组需要的确诊时间最长,而且其次为结缔组织病。讨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于感染类型最为多见其次为结缔组织并本研究应用于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方案在于诊断感染类疾病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所需要的时间是最短的明显,由于诊断其他病因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本研究显示出WBC、ESR、PCT这三项经典的炎性标志物在识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方面是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的,可以为早期的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明确一个较为基本的方向,为早期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炎性指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临床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荫蕉 范晓英 张大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病例70例HBeAg阴性乙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安络化纤丸,每次6g,3次/d;对照组口服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病例70例HBeAg阴性乙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安络化纤丸,每次6g,3次/d;对照组口服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以及肝脾影像学改变;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毒学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安络化纤丸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服药后有些病例有轻微腹泻;在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脾厚测量均明显缩小,肝纤维化指标HA和ⅣC明显下降,LN无明显改变。结论安络化纤丸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在保肝、脾脏回缩、改善症状、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临床应用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性肝炎 肝硬化 安络化纤丸
下载PDF
DEPDC5 rs599815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坤艳 张世田 +2 位作者 苏瑞 侯伟 王凤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DEPDC5 rs599815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HCV感染的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探讨DEPDC5 rs599815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HCV感染的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肝癌组)。应用MALDI-TOF MS质谱技术检测样本基因组的DEPDC5 rs599815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回顾病历资料。根据正态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者非参数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47例患者,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5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4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48例。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总胆红素水平以及肝性脑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肝炎组(P<0.05),并且肝癌组的总胆红素及甲胎蛋白水平也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3组之间的DEPDC5 rs5998152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和肝癌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携带DEPDC5 rs5998152 C等位基因和TC+CC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DEPDC5 rs5998152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和肝癌组之间分布无显著差异,其与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EPDC5 rs5998152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DC5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