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任伟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25例,内镜联合TACE组30例,药物联合TACE组50例。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6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和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24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12个月及24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结肠癌多发肝转移肝动脉介入治疗
2
作者 胡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28-30,共3页
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于结肠癌多发肝转移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入院治疗的82例患有结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调查,把全部患者依治疗按照具体处置模式存在差异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中41例患者使用全身化疗... 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于结肠癌多发肝转移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入院治疗的82例患有结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调查,把全部患者依治疗按照具体处置模式存在差异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中41例患者使用全身化疗的方式展开治疗,观察组中41例患者则是使用肝动脉栓塞的化疗方式接受治疗,观察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整体治疗的有效例数和6个月与1年生存例数进行对比存在的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得出的结果超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比例对比存在的差异不具备任何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癌伴随多发肝转移患者使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方式在临床上治疗的疗效十分的确切,其近期治疗的效果以及远期效果远远的超出使用全身化疗的患者,能够将其首选的一种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多发肝转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评《名医解惑肝癌》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军廷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230-231,共2页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且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间叶组织的称为肉瘤,与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相比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指全身多...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且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间叶组织的称为肉瘤,与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相比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指全身多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及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组织 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转移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上皮组织 结直肠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曹莉明 徐树彬 +2 位作者 任伟强 汪战营 梁志会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0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25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Fogarty导管顺...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25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Fogarty导管顺向及逆向取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经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值、血凝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D、FIB均降低(P<0.05),PT、APTT均延长(P<0.05);治疗组治疗后D-D、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者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球囊取栓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股动脉走行与股骨头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莉明 徐树彬 +2 位作者 任伟强 汪战营 梁志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股动脉走行与股骨头解剖位置关系,并探讨影响两者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以股动脉长轴为参照,于股骨头中点及左右四分之一处做三...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股动脉走行与股骨头解剖位置关系,并探讨影响两者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以股动脉长轴为参照,于股骨头中点及左右四分之一处做三条平行线,由内向外将股骨头分为A、B、C、D四个区,造影评价股动脉走形与股骨头之间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两者之间关系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表面积、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相关性。结果股动脉走形位于A、B、C、D四区分别为75.34%(165/219)、21.92%(48/219)、2.74%(6/219)、0。结论股动脉走行与股骨头解剖位置关系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侧1/4部分,对于不同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时要考虑其年龄、性别及体重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动脉穿刺 股骨头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莉明 徐树彬 +2 位作者 任伟强 汪战营 梁志会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肺动脉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PE合并下肢DVT 30例,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全部经右侧颈内... 目的探讨经肺动脉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PE合并下肢DVT 30例,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全部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于肺动脉留置猪尾导管持续溶栓治疗2~5 d,其中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于急性PE溶栓治疗结束后行患肢DVT介入治疗。记录患者经肺动脉CDT治疗结果、下肢DVT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实施CDT,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7.8 min,溶栓治疗时间2~5 d,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1周,30例收缩压、心率、呼吸、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0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后1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较治疗前延长或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周围型下肢DVT 22例,植入临时滤器10例,2周内全部取出,余12例因下肢DVT较少未行滤器植入。中央型下肢DVT 5例及混合型DVT 2例共7例,全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临时滤器5例,2周内全部取出;永久性滤器2例。1例院外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治疗后消失,未行滤器植入。术后随访1~6个月,30例均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经肺动脉CDT治疗急性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肺动脉
下载PDF
机械血栓清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伟强 徐树彬 +1 位作者 曹莉明 汪战营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下肢DVT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下肢DVT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治疗后3个月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较行CDT治疗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与行CDT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机械血栓清除 置管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