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葛满意 李高强 +1 位作者 赵勇 温振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术,对照组单独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比... 目的:观察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术,对照组单独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患肢膝关节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患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评分(HS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膝关节液IL-6、TNF-α水平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与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减轻局部炎症,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腓骨截骨术 炎性因子 疼痛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邦建 何磊 段泽敏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273-127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脱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泽敏 李高强 +2 位作者 葛满意 方庆山 孙邦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LCP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DHS组(P<0.05),但两组患者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 被引量:11
4
作者 葛满意 段泽敏 郭艳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45例)与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45例)。记录两组住...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45例)与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45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SS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活动,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 关节镜检查 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GSH和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邦建 何磊 赵松涛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17-1918,共2页
关键词 动力髁螺钉 股骨髁上髓内钉 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GF-β1表达变化情况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小波 陈雪果 +1 位作者 陈晓鹏 韩伦洁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变化情况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设为脊髓损伤组以及脊髓正常组...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变化情况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设为脊髓损伤组以及脊髓正常组,同时纳入30例体检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骨折患者分别于骨折后1、3、7、15、30、6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对照组抽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及不同时间的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1天血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3、7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上升,第15、30、60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降低;脊髓损伤组骨折第3、7、15、30天的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均显著短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血清TGF-β1长期处于高表达情况,且合并脊髓损伤会促进TGF-β1表达,TGF-β1表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TGF-Β1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泽敏 葛满意 +2 位作者 李高强 方庆山 郭青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08-,共1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8%(59/65)比73.8%(48/6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61.9±9.0)min比(79.1±13.3)min;(127.3±28.1)ml比(185.4±46.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高强 范小波 段泽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9期80-81,共2页
为了解术后发生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对我院2010-01-2011-12 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发生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迟发腓总神经损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被引量:8
9
作者 范小波 韩伦洁 +1 位作者 陈雪果 陈艳珍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48-849,共2页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致神经损伤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小波 李高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0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所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12例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发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所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12例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7.9%。脊髓损伤患者中2例由于T12截骨位置的脊髓受到牵拉和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另1例由于术后早期迟发引起;神经根损伤中,3例由截骨位置闭合处出现挤压L3神经根所致,2例由于L3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导致,另12例由于术中操作对神经根的牵拉和激惹导致。结论神经损伤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术后常见并发症,应详细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点,手术治疗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术后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 截骨矫形术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单侧下肢纹状骨病误诊股骨头坏死1例分析
11
作者 刘杰 段泽敏 +1 位作者 李玲 孟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86-786,共1页
关键词 骨疾病 发育性/诊断 股骨头坏死/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股骨止点两种不同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艳宇 王振虎 +2 位作者 吴羽 于洋 李天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解剖重建和传统重建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252医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L断裂患者62例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19~51岁,平均(30.90±... 目的前瞻性对比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解剖重建和传统重建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252医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L断裂患者62例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19~51岁,平均(30.90±9.18)岁。根据拟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的股骨隧道定位点不同分为解剖重建组和对照组,术前随机抽取,采用解剖重建定位方式建立股骨隧道者32例,采取传统的单束重建定位方式建立股骨隧道的对照组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9.50±2.63)个月的随访,最后随访时,解剖重建组:全部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7~73分,平均(50.18±15.60)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82~100分,平均(95.8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部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5~74分,平均(49.93±18.16)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74~100分,平均(88.00±8.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重建组与对照组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结束时的Lysholm评分前者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股骨止点的解剖重建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单束重建 关节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ESD治疗后食管环周早癌患者血清CRP、PCT、TRF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刘琳 刘艺彩 徐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908-591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转铁蛋白(TRF)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食管环周早癌患者87例,其中以ESD治疗的45例患者为ESD组,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转铁蛋白(TRF)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食管环周早癌患者87例,其中以ESD治疗的45例患者为ESD组,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42例患者为EMR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术前、术后1 d及12个月随访时血清CRP、PCT、TRF、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分析患者手术及术后、病灶切除效果、并发症、复发及预后情况。同时分析手术前后血清CRP、PCT、TRF、NLR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EMR组,ESD组手术时长、术后禁食天数及最大病灶直径明显更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更大,复发人数明显更少(P<0.05)。ESD组肿瘤切除效果明显优于EMR组(P<0.05);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较,预后不佳的患者CRP、PCT、NLR明显升高,TRF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CRP、PCT、NLR升高,TRF降低对食管环周早癌患者预后极为不利(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患者肿瘤有比较好的疗效。CRP、PCT、TRF、NLR对食管环周早癌患者预后影响极大,且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环周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转铁蛋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智敏 李亚函 +2 位作者 李和军 韩金涛 陈晓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7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困难、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智敏 李亚函 +2 位作者 李和军 韩金涛 陈晓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3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患者200例,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比较不同脑卒中部位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睡眠质量。结果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患者200例,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比较不同脑卒中部位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睡眠质量。结果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患者178例(89.00%),其中平均PSQI评分(10.66±1.22)分,轻度睡眠障碍103例,中度58例,重度39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患者PSQI评分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脑卒中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PSQI评分高于皮质及其他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脑卒中睡眠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卒中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智敏 李亚函 +2 位作者 李和军 韩金涛 陈晓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总...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高强 方庆山 +2 位作者 葛满意 段泽敏 陈晓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3047-3050,共4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膝关节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承重关节 ,保守治疗对严重受损膝关节疗效欠佳 ,手术治疗是目前严重膝关节炎主要治疗方案.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成熟的膝关节疾病...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膝关节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承重关节 ,保守治疗对严重受损膝关节疗效欠佳 ,手术治疗是目前严重膝关节炎主要治疗方案.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成熟的膝关节疾病治疗技术 ,可以有效根治晚期膝关节病痛,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下及两侧 ,属于关节内组织 ,对维持关节正常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保留髌下脂肪垫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7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 ,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下脂肪垫 应用 保守治疗 疾病发生率 膝关节疾病 疗效欠佳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平山病手术治疗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邦建 段泽敏 宋海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552-553,共2页
例1.男,20岁,身高180 cm。主因双上肢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8个月入院。无家族史,无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及毒物接触史。查体: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可,双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以左侧为主。左上肢远端屈肌肌力3级,伸肌肌力2级... 例1.男,20岁,身高180 cm。主因双上肢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8个月入院。无家族史,无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及毒物接触史。查体: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可,双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以左侧为主。左上肢远端屈肌肌力3级,伸肌肌力2级,右上肢远端屈肌肌力4级,伸肌肌力3级,无括约肌障碍。双上肢腱反射减弱,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腱反射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椎前路 手术
下载PDF
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松涛 段泽敏 +2 位作者 方庆山 韩宇 陈晓鹏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进行的376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切口... 目的:研究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进行的376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是否有糖尿病、手术类型及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术前是否给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众多,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对这些因素加以预防,尽量避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潜在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髌腱短缩的影响
20
作者 李高强 方庆山 +2 位作者 葛满意 段泽敏 陈晓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髌腱短缩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86例(8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组(保留大部分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与切除组(切除髌下脂肪垫,选择假体进行置换)各4...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髌腱短缩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86例(8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组(保留大部分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与切除组(切除髌下脂肪垫,选择假体进行置换)各43例。保留组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0.95±5.34)岁。切除组男性1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27±5.51)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屈膝度、屈曲挛缩),并记录髌腱短缩的发生率、膝前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留组髌腱短缩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5.58%vs.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1年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屈膝度、屈曲挛缩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髌腱损伤。保留组术后1年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33%vs.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保留与切除髌下脂肪垫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明显降低髌腱短缩及膝前痛发生率,且并未增加髌腱损伤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 保留 切除 髌下脂肪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