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中晚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彩花 姜树勤 +2 位作者 张丽 姜树萍 肖献花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高载量孕妇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停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高载量孕妇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停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50例妊娠中晚期高HBV DNA载量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TDF。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160例)和B组(190例),其中A组分娩当天即停药,B组分娩后4~12周停药。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和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出生时、出生1个月和出生6个月)。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停药时、停药后4周、8周及12周时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产后2个月和7个月HBV阻断成功率。根据停药8周时ALT水平,将孕妇分为ALT升高组(>45 U/L,60例)和ALT正常组(≤45 U/L,290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孕妇停药8周后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7.45±1.38)lg IU/ml vs(7.51±1.42)lg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9,P=0.690);停药时,A组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B组[(4.37±0.65)lg IU/ml vs(2.81±0.42)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52,P<0.001);但停药后4周[(5.32±0.78)lg IU/ml vs(5.25±0.71)lg IU/ml]、8周[(6.25±0.96)lg IU/ml vs(6.21±0.92)lg IU/ml]和12周[(7.33±1.27)lg IU/ml vs(7.29±1.23)lg IU/ml],两组孕妇血清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孕妇治疗前[(28.29±5.71)U/L vs(28.72±6.04)U/L]、停药时[(28.05±6.13)U/L vs(28.78±5.78)U/L]、停药4周[(105.92±28.34)U/L vs(103.35±27.58)U/L]、8周[(63.36±18.82)U/L vs(64.11±18.35)U/L]和12周[(30.31±5.38)U/L vs(29.99±5.93)U/L]血清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新生儿出生后2个月HBV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6.88%(155/160)和97.37%(185/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8,P=0.100);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个月HBV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8.75%(158/160)和99.47%(189/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乙型肝炎病程、基线和停药时HBV DNA载量是孕妇停药8周后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5,95%CI:1.074~1.896,P=0.018;OR=1.724,95%CI:1.358~2.265,P=0.008;OR=1.892,95%CI:1.432~2.492,P=0.004)。结论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中晚期使用TDF联合主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停药时间对母婴健康影响不大,停药后产妇ALT升高是主要异常表现,其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程、基线和停药时HBV DNA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晚期 高HBV DNA载量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停药时间 母婴安全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树勤 姜树萍 +2 位作者 吴彩花 张丽 周红霞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2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2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孕26周开始,600 mg,1次/天至分娩。分别比较治疗3周和6周后两组不同肝脏炎症程度患者的临床症状、ALT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和6周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轻度乙型肝炎患者ALT改善率分别为86.7%和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0),治疗3周和6周时,两组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患者ALT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45)。结论替比夫定在阻断妊娠晚期轻度乙型肝炎孕妇的母婴传播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妊娠 肝炎 乙型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影响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武垚 刘建 +1 位作者 徐晓伟 王思颖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243例,随机平均分组进行低血压预防,每组各81例,A组采用单纯甲氧明,B组采用单纯麻黄碱,C组采用小...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243例,随机平均分组进行低血压预防,每组各81例,A组采用单纯甲氧明,B组采用单纯麻黄碱,C组采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分别对各组患者血压与心率进行监测,比较术前、术后5min、术后10min、术后15min及术后半小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术后C组产妇血压和心率高于A组和B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率较A组降低迟缓。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单纯使用一种药物进行麻醉,联合使用麻黄碱和甲氧明能够能为有效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较好预防低血压症的作用,该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明 麻黄碱 剖宫产 低血压
下载PDF
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失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树勤 张丽 +4 位作者 姜树萍 吴彩花 闫俊锋 王沙沙 肖献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的方法及失败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失败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孕3个月于当地医院建卡时查HBsAg(+)、HBeAg(+)、HBcA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的方法及失败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失败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孕3个月于当地医院建卡时查HBsAg(+)、HBeAg(+)、HBcAb(+),在我院实施综合干预阻断,但新生儿股静脉血、婴儿8个月及3岁时查HBsAg(+)、HBeAg(+)、HBc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456~3.258)×10^7 U/ml。1例17岁体检时发现HBsAg(+)、HBeAg(+)、HBcAb(+),孕后在我院实施综合干预阻断,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查HBeAg(+)、HBcAg(+),HBV-DNA(-);婴儿8个月时检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均(-);3岁时复查HBsAg(+)、HBeAg(+)、HBcAb(+),HBV-DNA 6.675×10^7 U/ml。结论孕期及产前HBV-DNA高水平及婴幼儿免疫无应答者未加强免疫是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经综合干预失败的原因,对此类患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孕妇 母婴传播 综合干预 失败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孕妇循环稳定作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武垚 刘建 +1 位作者 徐晓伟 王思颖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213-214,共2页
目的对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孕妇循环稳定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243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81例。A组给予小剂量甲氧明(6mg),B组给予麻黄碱(12mg),C组给予甲氧... 目的对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对孕妇循环稳定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243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81例。A组给予小剂量甲氧明(6mg),B组给予麻黄碱(12mg),C组给予甲氧明(5mg)联合麻黄碱(10mg)。分别监测三组麻醉前后循环稳定性指标:CO、SV、LVEDV、LVESV、LVEF、SBP、DBP、HR。结果麻醉后C组较A组和B组CO、SV、LVEF、SBP、DBP、HR指标均显著性偏高(P<0.05),LVEDV、LVESV指标均显著性偏低(P<0.05)。结论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麻黄碱用于剖宫产术能较好的稳定孕妇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甲氧明 麻黄碱 剖宫产术 循环稳定
下载PDF
小剂量盐酸甲氧明注射液联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对剖宫产术循环稳定的作用及母婴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 武垚 +1 位作者 徐晓伟 王思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B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甲氧明注射液联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对剖宫产术循环稳定的作用及母婴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行剖宫产产妇243例,分为A、B、c组,每组81例。3组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穿刺,A组额外给予小剂量盐酸...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甲氧明注射液联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对剖宫产术循环稳定的作用及母婴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行剖宫产产妇243例,分为A、B、c组,每组81例。3组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穿刺,A组额外给予小剂量盐酸甲氧明注射液,B组额外给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c组给予盐酸甲氧明注射液联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后循环系统变化及母婴预后结局。结果3组麻醉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均较麻醉前降低,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但麻醉后C组CO、SV、LVEF、SBP、DBP和心率高于A组和B组,LVEDV和LVESV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A、B组(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甲氧明注射液联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可有效维持剖宫产术产妇的循环系统稳定性,改善母婴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甲氧明注射液 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剖宫产术
下载PDF
胎盘早剥34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弓峰岚 朱艳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521-521,共1页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并发症
下载PDF
安定加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150例
8
作者 苗桂梅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11期851-851,共1页
关键词 宫颈水肿 安定 阿托品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志启 张燕 +5 位作者 王建六 沈丹华 赵昕 姚远洋 白云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2月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行淋巴结切除术的2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淋巴结转移的特征:227例患者均行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2月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行淋巴结切除术的2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淋巴结转移的特征:227例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2例(9.7%)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此22例患者中20例进行盆腔淋巴结分组,12例有多组盆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髂外淋巴结(12/20);138例患者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6例(4.4%)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2)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宫颈和附件受累情况、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ER表达的患者间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同病理类型和PR表达的患者间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8.2)%和(97.4±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飘为100%和(96.7±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0岁、附件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升7葛(P〈0.01);而宫颈受累、肌层浸润深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情况与复发无关(P〉0.05)。Cox回归法分析显示,附件受累和患者年龄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P=0.025)。结论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髂外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常合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附件受累及深肌层浸润、病理分级高、ER阴性的患者较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3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红英 宋玉兰 +6 位作者 姜树萍 姜树勤 李素芬 尚春霞 尚素霜 李泸湘 段海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883-2884,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局部注射干扰素用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以下简称宫颈SP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SPI的患者353例,分为干扰素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及对照组。局部治疗组111例... 目的:探讨宫颈局部注射干扰素用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以下简称宫颈SP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SPI的患者353例,分为干扰素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及对照组。局部治疗组111例,宫颈注射干扰素300万单位,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全身治疗组132例,臀部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单位,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对照组110例,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栓1枚,隔日1次,共15次。因HPV感染易同时合并滴虫或霉菌感染,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也用双唑泰栓。结果: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4%;全身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结论:干扰素注射治疗宫颈SPI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疗效显著,患者可以选择方便的给药方式;尤其适合于未生育的女性对手术顾虑很大或惧怕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疗效
原文传递
FIGO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启 张燕 +6 位作者 王建六 沈丹华 牟田 赵昕 姚远洋 白云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 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44例FIGO 2009 Ⅰ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析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 目的 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44例FIGO 2009 Ⅰ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析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1)按照FIGO 2009 Ⅰ期的分期标准,1988年的FIGO(FIGO 1988)分期Ⅰ期的患者中多数患者亚分期降低,部分FIGO 1988Ⅱa期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期降为FIGO 2009 Ⅰ期.2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200例FIGO 2009 Ⅰ a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a期34例、Ⅰb期150例、Ⅱa期10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6例;44例FIGO 2009 Ⅰ b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b期6例、Ⅰc期29例、Ⅱa期6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3例.(2)FIGO 1988 Ⅰ a期患者中低病理分级比例明显高于FIGO 2009 Ⅰ a期(p=0.003),FIGO1988 Ⅰ a、Ⅰb期患者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年龄、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FIGO 1988 Ⅰ a、Ⅰ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9%(2/34)和6.7%(10/150)]和病死率[分别为2.9%(1/34)和2.7%(4/150)],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分别为6.5%(13/200)、3.0%(6/2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0±3.0)%、(95.3±2.1)%、(96.1±1.6)%,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6.5)%、(90.2±3.6)%、(89.6±3.2)%;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8)%、(97.9±1.2)%,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6.0)%、(95.2±2.5)%、(93.4±2.8)%,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上述各种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4%(1/29)和6.8%(3/44)]和病死率[分别为0例和2.3%(1/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 Ⅰ 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0.9±6.2)%;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Ⅰ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5.0±4.9)%,FIGO1988 Ⅰ c期上述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相比,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平均年龄小(P<0.01)、病理分级低(P=0.029)、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低(P<0.01);而两者的子宫切除范围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和10年总无瘤生存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GO 1988 Ⅰ a期及Ⅰb期患者的预后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FIGO 2009 Ⅰa期与Ⅰb期患者的预后也无明显差异,可能与Ⅰb期患者术后多接受化疗和放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样 肿瘤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2μm激光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颖 陈静 刘小平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68-370,共3页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临床发病率约为15%,是较为常见的妇科良性子宫内膜病变[1]。EP属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向宫腔内突起而形成的炎性息肉样病变,多形成于子宫间质与内膜腺体,35~50岁女性多发,易导致子宫不孕、异常子宫出...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临床发病率约为15%,是较为常见的妇科良性子宫内膜病变[1]。EP属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向宫腔内突起而形成的炎性息肉样病变,多形成于子宫间质与内膜腺体,35~50岁女性多发,易导致子宫不孕、异常子宫出血、子宫恶性肿瘤等问题[2-3]。EP无症状时一般无需处理,当息肉体积较大并(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建议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4]。目前临床常采用的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不开腹、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此种术式可对子宫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息肉完全切除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恶性肿瘤 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发病率 炎性息肉 宫腔镜下电切术 内膜腺体 无症状
原文传递
胎儿脐带螺旋状扭转45周存活一例
13
作者 李淑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胎儿 脐带螺旋状扭转 存活一例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