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半乳糖致衰老鼠模型的抗衰老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曾立 向荣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08-116,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与机体功能衰退相关的衰老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D-半乳糖致衰老鼠模型的生化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与自然衰老相似,在国内外抗衰老研究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文中介绍了D...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与机体功能衰退相关的衰老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D-半乳糖致衰老鼠模型的生化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与自然衰老相似,在国内外抗衰老研究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文中介绍了D-半乳糖致老鼠衰老的机制,总结了基于该模型的相关抗衰老药物研究成果,展望了抗衰老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防治衰老,实现全民健康衰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衰老 抗衰老 药物
下载PDF
mRS评分、常规凝血试验联合高b值DW-MRI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志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mRS评分、常规凝血试验联合高b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和溶栓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将患者分为预... 目的探讨mRS评分、常规凝血试验联合高b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和溶栓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RS评分、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b值下急性脑梗死影像学表现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各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67例,预后不良组63例。在b值为2000s/mm2时,预后良好组患者ADC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345.50±17.11 vs.321.81±13.62)(P<0.05);平均mR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3.11±1.40 vs.4.62±1.21)(P<0.05);凝血酶时间明显长于预后不良组[(18.54±0.87)s vs.(17.21±0.99)s],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2.98±0.87)g/L vs.(4.02±0.8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ADC值(OR=1.086,95%CI:1.031-1.143)、高mRS评分(OR=0.397,95%CI:0.220-0.719)、凝血酶时间缩短(OR=3.953,95%CI:1.731-9.027)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OR=0.188,95%CI:0.079-0.449)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ADC值、mRS评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AUC分别为0.866,0.794,0.835和0.703,而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947,相较于单个指标显著提升。结论采用较高b值测量ADC值并联合mRS评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显著提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磁共振波谱、扩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疗效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志奇 肖恩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究CT灌注联合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所... 目的探究CT灌注联合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都在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进行CT灌注、MRS及DWI序列扫描,按照患者溶栓治疗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两组,其中mRS分值在0~2分的患者为良好转归组(75例),分值3~6分患者为不良转归组(53例),通过ROC曲线分析CT灌注、MRS、DWI序列扫描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疗效的价值。结果患者入院及溶栓后24 h后DWI序列检测的缺血梗死面积大于CT灌注与MRS检测结果(均P<0.05)。溶栓后24 h,预后良好75例,预后不良53例,溶栓后24 h不良转归组CT灌注检测的rCBV、rCBF明显低于良好转归组,DWI检测的rADC明显低于良好转归组,MRS检测的NAA/Cr明显低于良好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V、rCBF、rADC、NAA/Cr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转归中的保护因素(均P<0.05)。rCBV、rCBF、rADC、NAA/Cr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898、0.810、0.784,而四个指标联合的AUC为0.973,相较于每个指标均显著提升(均P<0.005)。结论CT灌注联合MRS、DW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效果评估可提高其溶栓后转归情况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灌注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溶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