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MEG3靶向调节miR-17-5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1
作者 范敏娜 李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MEG3通过调节miR-17-5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C57BL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NC组、si-LncRNA MEG3组、si-LncRNA MEG3+anti-miR-NC组、si-LncRNA MEG3+anti-mi... 目的探讨LncRNA MEG3通过调节miR-17-5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C57BL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NC组、si-LncRNA MEG3组、si-LncRNA MEG3+anti-miR-NC组、si-LncRNA MEG3+anti-miR-17-5p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构建HIBD模型,并采用Longa评分评估小鼠神经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脑组织周围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EB法测定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qRT-PCR法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LncRNA MEG3、miR-17-5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脑组织ZO-1、Occludin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管内皮薄厚不均、多处呈现水肿状态;与模型组相比,si-LncRNA MEG3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逐渐连接紧密、薄厚较为均匀,水肿减少;与si-LncRNA MEG3组相比,si-LncRNA MEG3+anti-miR-17-5p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EB含量、LncRNA MEG3水平显著升高,miR-17-5p水平、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si-NC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EB含量、LncRNA MEG3水平、miR-17-5p水平、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LncRNA MEG3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EB含量、LncRNA MEG3水平显著降低,miR-17-5p水平、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ncRNA MEG3组相比,si-LncRNA MEG3+anti-miR-NC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EB含量、LncRNA MEG3水平、miR-17-5p水平、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LncRNA MEG3+anti-miR-17-5p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EB含量显著升高,miR-17-5p水平、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MEG3沉默可能通过上调miR-17-5p,降低HIBD新生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 LncRNA MEG3 miR-17-5p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致粒细胞减少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书红 张辉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703-1704,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化疗后致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性粒细胞正常组院内感染率7.55%,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Ⅲ度组院内感染率20.43%,中性粒细胞减少Ⅳ度组院内感染率44.44%,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化疗后致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性粒细胞正常组院内感染率7.55%,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Ⅲ度组院内感染率20.43%,中性粒细胞减少Ⅳ度组院内感染率44.4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组肿瘤Ⅲ期及胃肠道反应Ⅲ度以上的患者显著多于中性粒细胞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造成院内感染率增加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应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骨髓功能,尽力减少和避免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以期获得更好的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粒细胞减少 感染 生存期
下载PDF
吉马酮调节FAK/YAP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明 范敏娜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2期1419-1425,共7页
目的 探讨吉马酮(GMC)调节局部黏着斑激酶(FAK)/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A549/DDP细胞分为CK组、低剂量GMC组(GMC-L组,5μmol/L)、中剂量GMC组(GMC-M组,10μmol/L)、高剂量GMC组(G... 目的 探讨吉马酮(GMC)调节局部黏着斑激酶(FAK)/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A549/DDP细胞分为CK组、低剂量GMC组(GMC-L组,5μmol/L)、中剂量GMC组(GMC-M组,10μmol/L)、高剂量GMC组(GMC-H组,20μmol/L)、GMC-H+pcDNA组(20μmol/L+转染pcDNA)、GMC-H+pcDNA-FAK组(20μmol/L+转染pcDNA-FAK)。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情况;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酸化的FAK(p-FAK)、Y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CK组比较,GMC-L组、GMCM组、GMC-H组A549/DDP细胞OD450值、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MDR1、PCNA、Bcl-2、MMP-2、MMP-9、p-FAK蛋白及核YAP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GMC-H组、GMC-H+pcDNA组比较,GMC-H+pcDNA-FAK组A549/DDP细胞OD_(450)值、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MDR1、PCNA、Bcl-2、MMP-2、MMP-9、p-FAK蛋白及核YAP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GMC可能通过抑制FAK/YAP信号通路减弱NSCLC细胞DDP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马酮 局部黏着斑激酶/Yes相关蛋白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耐药性
下载PDF
强制诱导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尹婵 刘新福 曾明安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运动治疗(CIMT)对无糖尿病病史的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CIM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训练、运动再学习疗...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运动治疗(CIMT)对无糖尿病病史的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CIM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CIMT组患者同时健侧下肢每日穿戴改良膝夹板≥90%清醒时间,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以及测定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HOMA-IR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BB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CI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CIMT对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无影响,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诱导运动治疗 脑卒中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敏 肖玲 +4 位作者 伍虹剑 焦银华 李娜 黄雅莲 方艳春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PICC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规范化化疗的189例肺癌患者,记录和分析了PIC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费... 目的比较PICC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规范化化疗的189例肺癌患者,记录和分析了PIC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等情况。结果 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与96.2%;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3.8%与4.6%;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导管静脉炎率分别为3.8%与9.5%;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出现率分别为3.8%与0;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脱管发生率分别为1.9%与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管腔堵塞发生率分别为1.9%与9.5%;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与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费用方面PICC组为(4267.4±534.7)元,外周静脉留置针组为(359.25±106.79)元。结论 PICC组管腔堵塞及药物外渗发生率比静脉留置针组的低,成本比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高,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建议肺癌患者首选PICC作为化疗的静脉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外周静脉留置针 肺癌 化疗
下载PDF
芦荟凝胶对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大鼠创面组织NO及ET的影响
6
作者 张辉 刘新福 +3 位作者 尹婵 孙建群 蒋东育 杨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及创面组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硫酸镁组和芦荟凝胶组,比较各组大鼠损伤程度及愈合率。测定各... 目的观察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及创面组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硫酸镁组和芦荟凝胶组,比较各组大鼠损伤程度及愈合率。测定各组大鼠在处理后1、4、7、11、18 d损伤创面中NO和ET含量。结果芦荟凝胶有效减轻外渗性创面损伤程度,其愈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损伤后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NO含量均逐渐减低,芦荟凝胶组NO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而ET含量缓慢增加,芦荟凝胶组ET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能够显著减轻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的损伤程度,促进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O的分泌,促进ET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凝胶 外渗性损伤 多柔比星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大鼠
下载PDF
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罗琼玉 李文全 +3 位作者 陈磊 冯磊 李明武 龙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788-791,7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放疗的宫颈癌ARP患者180例,采...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放疗的宫颈癌ARP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n=90)和B组(A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灌肠,n=9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放射损伤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IL-1β、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患者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稀便或便秘、肛门灼痛坠痛、口干口苦、尿赤等证候积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放射损伤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放射性直肠炎分级III级、Ⅱ级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I级,且III级高于Ⅱ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宫颈癌ARP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宫颈癌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临床疗效 IL-1β IL-8 TNF-α
原文传递
芦荟对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大鼠创面组织CD105和ICAM-1及VEGF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辉 刘新福 +4 位作者 孙建群 贺小平 杨华 尹婵 蒋东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8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芦荟促进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mL/kg)、硫酸镁组(1mL/kg)和芦荟组(2.5g/kg),每组15只,各组用药后第5天切除外渗性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目的:初步探讨芦荟促进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mL/kg)、硫酸镁组(1mL/kg)和芦荟组(2.5g/kg),每组15只,各组用药后第5天切除外渗性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间断缝合,术后第7天拆线,观察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的CD105、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的手术伤口Ⅰ期愈合率分别为33.3%、73.3%和86.7%,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4.5±4.9)、(15.8±3.6)和(14.0±3.5)d,生理盐水组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芦荟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EGF、CD105的表达呈现上调,而ICAM-1的表达呈现下调。结论:芦荟能够显著促进外渗性伤口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VEGF、CD105的表达和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多柔比星 外渗性损伤 中草药/治疗应用 大鼠
原文传递
芦荟凝胶促进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新福 张辉 +4 位作者 尹婵 贺小平 杨华 孙建群 蒋东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6-898,91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芦荟凝胶促进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的愈合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mL/kg)、硫酸镁组(1mL/kg)和芦荟凝胶组(2.5g/kg),比较各组大鼠损伤程度及愈合率,ELISA方法检测各组... 目的:初步探讨芦荟凝胶促进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的愈合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mL/kg)、硫酸镁组(1mL/kg)和芦荟凝胶组(2.5g/kg),比较各组大鼠损伤程度及愈合率,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在处理后1、4、7、11和18d损伤创面中TNF-α、IL-1β和IL-8的含量。结果:处理后18d3组愈合率分别为(38.20±7.10)%、(63.76±17.24)%和(65.84±16.21)%,芦荟凝胶能有效减轻外渗性创面损伤程度,P<0.05。ELISA方法显示,处理后18d两组TNF-α、IL-1β及IL-8含量分别为(14.55±3.13)、(19.63±4.56)ng/L,(9.86±2.78)、(13.81±2.57)ng/L,(5.56±1.46)、(9.01±4.05)ng/L,芦荟凝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IL-1β及IL-8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芦荟凝胶能够显著减轻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创面的损伤程度,促进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β及IL-8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凝胶 外渗性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