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云华 刘小兵 杨立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成像质量,并分析该技术在上腔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 2例上腔静脉异常患者应用HCTP检查,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ml/s流率同时注射浓度为75mgI/ml的...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成像质量,并分析该技术在上腔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 2例上腔静脉异常患者应用HCTP检查,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ml/s流率同时注射浓度为75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2 5s开始扫描。分析螺旋CT图像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及总体成像质量,评价HCTP的成像质量及对上腔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2 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HCTP检查,所有病例的上腔静脉显示满意,仅2例出现头臂静脉的轻微的条状伪影,1例双上腔静脉畸形者出现奇静脉入口处假充盈缺损,2例MPR、MIP及SSD图像出现不同程度阶梯状伪影,但不足以影响诊断,19例二维与三维重建图像优质。2 2例患者中双上腔静脉畸形1例,上腔静脉阻塞2 1例,其中肺癌15例,淋巴瘤2例,右上肺癌术后复查1例,恶性胸腺瘤1例,静脉血栓1例,巨大升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1例。HCTP准确显示了双上腔静脉畸形患者双侧上腔静脉的形态与流向,对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其病因显示清楚,所有病例诊断明确,临床符合率为10 0 % ,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论 应用经双侧肘前静脉注射低浓度(75mgI/ml)对比剂,并延迟2 5s进行HCTP可获得优良的上腔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造影 临床应用研究 双上腔静脉畸形 临床应用价值 上腔静脉异常 上腔静脉阻塞 非离子型对比剂 巨大升主动脉瘤 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和治疗 静脉病变 成像质量 螺旋CT图像 三维重建图像 条状伪影 恶性胸腺瘤 强化程度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骨闪烁现象的CT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邱艳芳 文智 +3 位作者 许晓燕 王永丽 于莹莹 赵艳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骨闪烁现象在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疗效监测中的描述比较详尽,而MSCT对该现象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此现象易被误认为疾病进展。本文探讨经伊班膦酸治疗后的肺癌骨转移患者CT骨闪烁现象及其CT特征,以提高对此现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 目的骨闪烁现象在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疗效监测中的描述比较详尽,而MSCT对该现象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此现象易被误认为疾病进展。本文探讨经伊班膦酸治疗后的肺癌骨转移患者CT骨闪烁现象及其CT特征,以提高对此现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肺癌骨转移患者经伊班膦酸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疾病进展1组及疾病进展2组骨转移灶的CT值及CT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骨闪烁现象的发生率为6.7%(3/45)。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疾病进展1组的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7、-2.788,P〈0.001、P〈0.05),疾病进展2组治疗后3个月的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1,P〉0.05)。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大多表现为溶骨型病灶发生成骨性硬化改变,疾病进展组大多表现为病灶新发骨膜反应、成骨或混合型病灶伴溶骨性破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9、8.041、4.154,P〈0.01、P〈0.05)。两组成骨型病灶密度是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经伊班膦酸治疗后3个月,当骨转移疗效评价(疾病进展)与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有效)结果不一致时,可以用骨闪烁现象解释,CT特征改变的分析有助于其与疾病进展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二膦酸盐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云华 刘小兵 杨立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1564-1570,共7页
【目的】研究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对70例上腔静脉正常志愿者行HCTP检查。按注射部位、注射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成7组,每组10例。I组为单侧肘前静脉注射组,注速2ml/s,对比剂碘浓度300mg... 【目的】研究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对70例上腔静脉正常志愿者行HCTP检查。按注射部位、注射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成7组,每组10例。I组为单侧肘前静脉注射组,注速2ml/s,对比剂碘浓度300mg/ml,注射停止后延迟5s开始扫描;Ⅱ组为下肢静脉注射组,注速3ml/s,对比剂碘浓度300mg/ml,延迟时间由smartprep软件(GE)跟踪确定,Ⅰ、Ⅱ组对比剂剂量为1.5ml/kg体重。Ⅲ组分五个亚组(Ⅲa^e),均为双侧肘前静脉注射,同时经双侧肘前静脉注射低浓度对比剂,前4个亚组(Ⅲa^d)对比剂浓度依次为150mg/ml,100mg/ml,75mg/ml,50mg/ml,注速2ml/s,自注药开始后延迟25s开始扫描;Ⅲe组为应用Ⅲa^d组中优选的最佳浓度的对比剂,注速2m1/s,延迟5s开始扫描。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结果】7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Ⅲc组方案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其他方案(P<0.05),获得了优质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略次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组的上腔静脉强化较差,有2例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结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ml/s速度同时注射碘浓度为75mg/ml对比剂,延迟25s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术 腔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非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丹 梁斌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9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HCH)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共21个非典型HCH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动态增强模式及邻近改变。结果:有13个病灶CT平扫呈非均匀密度。共出现4种非典型动态增强模式:Ⅰ... 目的:探讨非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HCH)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共21个非典型HCH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动态增强模式及邻近改变。结果:有13个病灶CT平扫呈非均匀密度。共出现4种非典型动态增强模式:Ⅰ型(5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快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Ⅱ型(1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但不能完全填充整个病灶;Ⅲ型(2例)动脉期病灶呈中央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向周边呈离心性强化;Ⅳ型(1例)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周边强化或不规则强化。HCH邻近区域的改变:有9个病灶周围可见动脉-门静脉分流(APVS),4个病灶邻近可见肝包膜回缩(HCR)征。以上非典型CT表现的出现在不同大小的病灶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CH非典型CT表现的出现与病变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认识其非典型表现对H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瘤 海绵状 肝肿瘤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与1.5TMRI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阳永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对16层螺旋CT与1.5T MRI扫描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回顾性病理分析和临床随访的64例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依据检查手段分为CT组(32例)和MRI组(32例),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对16层螺旋CT与1.5T MRI扫描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回顾性病理分析和临床随访的64例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依据检查手段分为CT组(32例)和MRI组(32例),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对比依据。结果检查CT组32例41个病灶,MRI组32例38个病灶,小肝癌病灶检出率CT与MRI平扫分别为75.0%和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强扫描分别达到了97.2%和98.3%,MRI组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可提高两者检出率,且增强CT和MRI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优于平扫。CT与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强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小兵 金仕新 +2 位作者 葛汉中 周忆 王云华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6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使用内镜导航软件进行仿真血管内镜(VIE)成像 ,并采用多...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6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使用内镜导航软件进行仿真血管内镜(VIE)成像 ,并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并观察靶血管。结果 :VIE能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 ,可显示或推测破口位置是否累及重要分支 ;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 ;能清晰显示时主动脉炎时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 ;可显示术后血管支架位置及有无支架外渗漏 ;显示血管壁钙化情况 ;判断上腔静脉狭窄程度 ;观察动静脉瘘之间的异常血管连接。结论 :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技术能获得血管管腔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 ,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病变 ,有利于显示血管全貌 ,结合其它三维重组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管内窥镜
下载PDF
CT平扫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葛汉忠 刘小兵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及范围。【结果】轻中型急性胰腺炎68例,大多数病人胰腺体积局部或弥漫性增大,胰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吉氏筋膜增... 【目的】探讨CT平扫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及范围。【结果】轻中型急性胰腺炎68例,大多数病人胰腺体积局部或弥漫性增大,胰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吉氏筋膜增厚,少数病人可无阳性CT表现;重型胰腺炎12例,胰腺体积增大,胰腺边界模糊,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胰周可见积液(小网膜囊和结肠间隙),胰腺坏死密度减低。【结论】CT平扫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忆 刘小兵 张君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其中转移瘤14例,原发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淋巴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其中转移瘤14例,原发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淋巴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太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准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阳永康 夏欣 龙廉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6期95-9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位置、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及分支的受累情况。结论 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16排螺旋CT CTA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附42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汉忠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11期890-893,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spiral CT,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TNM分期并与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2例胃癌病灶均明显增强,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目的评价螺旋CT(spiral CT,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TNM分期并与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2例胃癌病灶均明显增强,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9%、69%、71%。结论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TNM分期
下载PDF
肺瘢痕癌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小兵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9期6190-6191,共2页
目的:分析肺瘢痕癌的CT征像,探讨CT在诊断肺瘢痕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肺部瘢痕癌CT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10例瘢痕癌继发于结核,3例继发于肺炎瘢痕,癌肿病灶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可出现分叶征及... 目的:分析肺瘢痕癌的CT征像,探讨CT在诊断肺瘢痕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肺部瘢痕癌CT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10例瘢痕癌继发于结核,3例继发于肺炎瘢痕,癌肿病灶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可出现分叶征及毛刺征,但与周围瘢痕及原发病灶混杂,炎性病灶常见的长毛刺及卫星病灶均可见,初次诊断困难,多数病例随访复查时诊断。结论:肺瘢痕癌与原发病灶及瘢痕同时存在,容易混淆,形态缺乏特征性,鉴别困难,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时应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尤其注意随诊复查,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 瘢痕癌 CT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阳永康 夏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5期144-144,共1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AVM患者行MS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进行脑静动脉畸形三维重建。结果:24例AVM瘤巢全部显示,22例发现供血动脉,16例显示...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AVM患者行MS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进行脑静动脉畸形三维重建。结果:24例AVM瘤巢全部显示,22例发现供血动脉,16例显示引流静脉,20例病人合并脑出血。结论:MSCTA对AVM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汉忠 刘小兵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37例单发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单发脑转移瘤病灶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区;形态多样,可表现为结节、环形及囊实性不规则形,以结...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37例单发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单发脑转移瘤病灶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区;形态多样,可表现为结节、环形及囊实性不规则形,以结节多见,多伴有明显水肿,水肿程度与解剖部位有关;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单发脑转移瘤具有不典型CT表现。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CT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鑫 龙廉国 刘小兵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2期110-11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多平面重建(MPR)法,表面阴影遮盖(SSD)法和容积渲染成像(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3种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多平面重建(MPR)法,表面阴影遮盖(SSD)法和容积渲染成像(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3种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MPR法能清晰显示全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害情况,但图像缺乏立体感;SSD法图像立体感强,但对细小骨折显示欠佳;VR法对所有骨折能清晰显示,特别是对细小骨折及无移位的骨折显示明显优于SSD法,但其对复杂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则不及SSD。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R法、SSD法和VR法显示病变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三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颌面部骨折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附30例分析)
15
作者 葛汉忠 金仕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1期93-93,98,共2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病例 ,主要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及胆管内的密度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30例阻塞性黄疸中 ,2 0例为良性...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病例 ,主要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及胆管内的密度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30例阻塞性黄疸中 ,2 0例为良性梗阻 ,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扩张者占 89.5 % (17/ 19) ,且主为轻、中度或无扩张者占 90 % (18/ 2 0 ) ;10例为恶性梗阻 ,肝内胆管呈“软藤征”扩张者占 10 0 % ,且主为中、重度扩张者占 80 % (8/ 10 )。肝内胆管扩张的密度 ,恶性较良性更低。结论 :“枯树枝”与“软藤征”胆管扩张及胆管内密度的高低虽不是鉴别良恶性梗阻的特异征象 ,但结合B超、临床以及生化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CT诊断 病因诊断 良性梗阻 恶性梗阻
下载PDF
肾上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16
作者 周忆 刘小兵 夏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总结其特征性CT表现。结果皮质腺瘤12例,皮质腺癌5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总结其特征性CT表现。结果皮质腺瘤12例,皮质腺癌5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4例,转移瘤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的定性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浅谈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和超声表现比较
17
作者 龙廉国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4X期44-44,共1页
目的:研究超声设备以及CT设备对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进行诊查的表现差异。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本医院的CT以及超声诊察档案中抽选出90份甲状腺结节病人的检查资料进行研究,这些病例的结节生成情况均得到手术证实。分别通过CT... 目的:研究超声设备以及CT设备对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进行诊查的表现差异。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本医院的CT以及超声诊察档案中抽选出90份甲状腺结节病人的检查资料进行研究,这些病例的结节生成情况均得到手术证实。分别通过CT设备和超声设备给病人进行结节诊查。结果:(1)两种设备在判断良性/恶性结节方面都有极高的准确性;(2)在结节钙化情况方面,超声设备及CT设备取得的检出概率是32.2%和24.5%,在囊变方面超声检出的概率是22.2%,CT则是12.22%。(3)在包膜外表检查方面,CT设备诊查出包膜外表平整、光滑的概率是55.6%,超声设备是44.4%,两种设备在不同方面取得的检出概率均呈现区别P<0.05。结论:临床通过超声设备以及CT设备皆可诊查出结节在人体内生成的位置、大小以及病变的状态,在观察包膜状态方面,CT设备的效果比超声设备更好,而在观察囊变状态以及钙化情况上,超声设备比CT设备更好,所以医院可普及联合诊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结节 CT设备 甲状腺 良性结节 超声扫描
下载PDF
股骨头血供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巍 周小兵 +4 位作者 李靓 钟旭红 向宇燕 谭建国 唐茂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发展.Therom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股骨头动脉的解剖和分布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建立股骨头血供的数字化可视模型,对股骨头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发展.Therom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股骨头动脉的解剖和分布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建立股骨头血供的数字化可视模型,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立体观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血供 三维可视化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显微外科治疗 建模 血管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分支分布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分析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19
作者 夏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23例,分别行CTA和CAG检查,记录患者冠脉狭窄情况及CRP值,评估患者冠脉狭窄情况。探讨冠脉CTA的诊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23例,分别行CTA和CAG检查,记录患者冠脉狭窄情况及CRP值,评估患者冠脉狭窄情况。探讨冠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CAG检出狭窄冠脉286支,CTA检出狭窄冠脉278支,CTA检查其灵敏度为95.80%,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56%,阴性预测值为85.71%。对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软斑块组(CT值≤60 HU)患者CRP值明显高于混合斑块(60 hu<CT值<130 HU)组和钙化斑块(CT值≥130 H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相当,且CRP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特异性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原因及防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申 赵秀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0-431,共2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细胞癌 漏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