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瘤术中EMG监测的重要意义
1
作者 罗永刚 刘献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听神经瘤术中的面神经监测的重要意义及刺激阈值的预测价值。方法 45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在面神经监测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中分别记录刺激阈值并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听神经瘤术中的面神经监测的重要意义及刺激阈值的预测价值。方法 45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在面神经监测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中分别记录刺激阈值并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89%),次全切除5例11%)。面神经解剖保留41例(90%),保留未成功4例(10%)。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30例(67%),Ⅲ、Ⅳ级10例(22%),Ⅴ、Ⅵ级5例(11%)。肿瘤切除后刺激阈值在脑干端﹑粘连段及内听道端分别小于10mA同时前两者与内听道端比值小于1者面神经功能保留好。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预测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保护 刺激阈值
下载PDF
脑梗塞的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探讨
2
作者 董辉 徐滨 +1 位作者 任增玺 宋来君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阻塞性脑缺血的方法。方法:对11例由颈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脑梗塞的病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方法,通过疗效分析,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证。结果:有1例病人术后10天因抗凝切口渗血,给予清创止...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阻塞性脑缺血的方法。方法:对11例由颈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脑梗塞的病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方法,通过疗效分析,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证。结果:有1例病人术后10天因抗凝切口渗血,给予清创止血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其余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为1个月~2年。随访期间有1侧因肺心病死亡,其他患者无脑缺血症状发生,彩超复查显示血管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和预防颅外阻塞性脑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血管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永生 宋来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手术资料,按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近、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手术资料,按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近、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一周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具有损伤小、减压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近期疗效,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内减压手术 颅脑损伤 脑肿胀
原文传递
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永生 宋来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颅骨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9例患者按照导致脑膨出的具体原因分为三组:脑积水组、脑软化囊变组及硬膜下/纵裂积液组,术中颅骨修补时分别针对不同病因做了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手术...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颅骨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9例患者按照导致脑膨出的具体原因分为三组:脑积水组、脑软化囊变组及硬膜下/纵裂积液组,术中颅骨修补时分别针对不同病因做了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共有7例出现并发症,经分别处理后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术后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及肌张力等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并同期去除引起膨出的诱因,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脑膨出 颅骨修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