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康成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护理,综合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护理,综合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疼痛认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综合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认知优良率为73.33%(22/30),综合组为96.67%(2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郭艳萍 魏瑞丽 李旭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5期60-60,共1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测定血浆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5%,2组相比差异有...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测定血浆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下载PDF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文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15-02—2015-08诊治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2例,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并符合2004年《中... 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15-02—2015-08诊治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2例,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并符合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1-87岁;病史1-14a;脑梗死42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混合型脑卒中11例;糖尿病史1-1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便秘 护理
下载PDF
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恩会 许春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组)和观察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强化立普妥组),2组分别于治疗... 目的观察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组)和观察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强化立普妥组),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4例(13.8%),观察组1例(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hs-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普妥 缺血再灌注损伤 溶栓
下载PDF
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体会
5
作者 郭艳萍 魏瑞丽 李旭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6期37-38,共2页
机械通气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气流绕过大部分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其湿化、温化作用丧失或部分丧失,呼吸道的水分蒸发较正常平均状态下显著增加,当湿度低于75%,温度32℃以下时,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停止。主动排除... 机械通气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气流绕过大部分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其湿化、温化作用丧失或部分丧失,呼吸道的水分蒸发较正常平均状态下显著增加,当湿度低于75%,温度32℃以下时,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停止。主动排除肺内的分泌物和异物能力下降,痰液易粘稠,不易排出。同时对空气的过滤功能丧失,增加了肺部的感染机会,随着气管湿化的降低和湿度的降低,通气性的相关肺炎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湿化 人工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