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理学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强 乔海灵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阐述以《临床药理学》教材建设为基础,探讨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模式和经验。方法对郑州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临床药理学》教材20余年建设历程进行回顾,对教材内容的演进及教材应用的经验加以分析,论证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目的阐述以《临床药理学》教材建设为基础,探讨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模式和经验。方法对郑州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临床药理学》教材20余年建设历程进行回顾,对教材内容的演进及教材应用的经验加以分析,论证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的方法,探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教学新模式。结果该校《临床药理学》教材经过20余年的建设,从最初的教材自编自用发展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临床药理学教学特点的教材建设模式,并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并增强了综合能力。结论加强临床药理学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临床药理学 教学改革 本科生培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晨旭 郜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 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未来有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质谱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注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楠 李晓华 +3 位作者 刘平 司倩 王金亮 乔海灵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2例存在黏痰不易排出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病例(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和...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2例存在黏痰不易排出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病例(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和洗脱后静脉注射治疗,以及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静脉推注和洗脱后雾化治疗。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在痰液中及血液中的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浆)/AUC(痰液)、达峰浓度、达峰时间,结合临床疗效考察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结果两种给药方式血浆的Tmax、Cmax、AUC基本一致,但是雾化给药方式痰液的Tmax、Cmax、AUC均高于静脉注射方式,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好转速率优于静脉注射治疗。结论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较静脉注射给药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静脉注射 药代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螺内酯片临床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静 乔海灵 +3 位作者 郜娜 贾琳静 郭玉忠 武红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6-78,共3页
2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200 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螺内酯的代谢物坎利酮的浓度。发现参比制剂与被试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Cmax、Tmax均无明显差异,提示本文方... 2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200 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螺内酯的代谢物坎利酮的浓度。发现参比制剂与被试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Cmax、Tmax均无明显差异,提示本文方法适用于螺内酯的人体药动学研究,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坎利酮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头孢克洛胶囊临床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 乔海灵 +2 位作者 贾林静 郜娜 郭玉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78,共2页
选择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500 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间头孢克洛的浓度。结果显示,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0... 选择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500 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间头孢克洛的浓度。结果显示,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0为(95.60±28.23)%,F0∞为(95.45±27.23)%。认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洛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等引发药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培培 李奕 +2 位作者 杨飞 乔海灵 杨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等引发药疹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8例药疹患者,采用PCR-SSP方法检测HLA-B*1502、HLA-A*0206、HLA-A*3101、HLA-A*1101、HLA-B*5901、HLA-Cw*0704、HLA-Cw*0801、HLA-DRB...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等引发药疹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8例药疹患者,采用PCR-SSP方法检测HLA-B*1502、HLA-A*0206、HLA-A*3101、HLA-A*1101、HLA-B*5901、HLA-Cw*0704、HLA-Cw*0801、HLA-DRB1*1202等8个等位基因。采用RT-PCR检测HLA-B*1502基因阳性者中mRNA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引发的药疹可能与HLA-B*1502、HLA-Cw*0801、HLA-A*0206和HLA-Cw*0704等位基因相关(P<0.05);其中抗癫痫药物引发的重症药疹与HLA-B*15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最强(P<0.01);且抗癫痫药物引发的重症药疹HLA-B*150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耐受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抗癫痫药物引发的重症药疹与HLA-B*1502等位基因密切相关。HLA-B*1502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基因多态性 抗癫痫药物 HLA PCR-SSP RT—PCR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艳伟 宋立言 +1 位作者 代雪平 宋汉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该制剂质量的控制。方法运用WatersAlli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40℃...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该制剂质量的控制。方法运用WatersAlli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4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在14批双黄连注射液基础上建立了有14个特征峰的双黄连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其中10个成分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A和C,咖啡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黄芩素。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同时提供的信息较多,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的全面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指纹图谱 HPLC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隐丹参酮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汤姝 吴占申 +3 位作者 李纳 温强 康建 张晓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隐丹参酮(CTS)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方法以CTS为研究对象,使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PharmMapper靶点预测平台收集CTS相关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隐丹参酮(CTS)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方法以CTS为研究对象,使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PharmMapper靶点预测平台收集CTS相关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TCGA数据库收集NSCLC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TS-交集靶点-KEGG通路"网络。结果得到交集靶点75个,主要涉及信号传导、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细胞凋亡与血管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CTS主要通过胰腺癌、大肠癌、癌症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发挥其抗NSCLC作用。结论 CTS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其抗NSCLC作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隐丹参酮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乔海灵 杨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142例青霉素类过敏患者和101例健康受试者血清中针对4种青霉素类药物即青霉素G(PG)、青霉素V(PV)、氨苄西林(AP)、阿莫西林(...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142例青霉素类过敏患者和101例健康受试者血清中针对4种青霉素类药物即青霉素G(PG)、青霉素V(PV)、氨苄西林(AP)、阿莫西林(AX)的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BPO、BPA、APO、APA、AXO、AXA、PVO、PVA-IgE)。结果:142例抗体阳性患者中,仅对一种抗原决定簇抗体阳性的占43,66%(62例),总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为56,34%(80例)。BPO、BPA、APO、APA、AXO、AXA、PVO、PVA分别与其他7种抗原决定簇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为29.58%,28,17%,30.28%,16.90%,16.90%,11.27%,14.08%,28.17%。仅对一种药物抗体阳性的占46.48%(66例),总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为53.52%(76例),PG、AP、AX、PV分别与其他3种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率分剐为45.07%,40.85%,25.35%,36.62%。结论:特异性过敏反应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青霉素类药物之间仅存在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青霉素 交叉反应 IGE抗体 入射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姝 李纳 +2 位作者 朱振峰 张晓坚 温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4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究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47... 目的探究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476例患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其中有136例(27.98%)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实施抗凝治疗,有340例(69.96%)患者采用华法林实施抗凝治疗;经血栓栓塞危险评估显示,有383例(78.81%)患者为高危,有90例(18.52%)患者为中危,有13例(2.67%)患者为低危。结论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指南栓塞评分中推荐的药物完全吻合,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精准医学的人肝药物代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海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14-214,共1页
目的人肝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精准医学的关键.方法建立了体外肝脏药物代谢的研究平台,并对与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相关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首次对100余例正常人肝与药物代谢相关物质(肝微粒体、CYP及其10种亚型)进行了绝对定量;对C... 目的人肝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精准医学的关键.方法建立了体外肝脏药物代谢的研究平台,并对与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相关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首次对100余例正常人肝与药物代谢相关物质(肝微粒体、CYP及其10种亚型)进行了绝对定量;对CYP1A2等10种CYP亚型酶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活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首次系统地研究了CYP基因多态形态性对其代谢活性的影响,证明CYP基因多态性对其活性的影响是有限的,有的是通过影响酶含量而实现的;首次提出传统的以微粒体水平表示的酶活性存在明显不足,酶活性应以CYP亚型水平表示较为合适;首次提出个体内差异的概念,发现同一个体内不同亚型CYP代谢药物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首次采用体外不同个体CYP药物代谢参数对体内药动学参数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成功预测.结论上述研究为实现个体化医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药物代谢 CYP 基因多肽性 肝微粒体 酶动力学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素培 海灵 郜娜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通过康艾注射液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考察其体内转化过程对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心脏采血,采用MTT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清对卵巢癌H0-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并与康艾注射液体... 目的:通过康艾注射液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考察其体内转化过程对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心脏采血,采用MTT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清对卵巢癌H0-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并与康艾注射液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苦参素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对HO-8910细胞的IC50分别为:681.64、686.27mg·L^-1,苦参素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氧化苦参碱为康艾注射液中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增殖 增殖抑制作用 康艾注射液 体内外 HO-8910细胞 静脉注射给药 细胞增殖作用 苦参素注射液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28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强 杜红梅 汤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4期78-78,共1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药与美西律治疗,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西律联合治疗,对比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观察组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药与美西律治疗,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西律联合治疗,对比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西律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心电图改变不明显,安全性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安全性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研究
14
作者 黄素培 乔海灵 郜娜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68-68,共1页
目的:建立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方法,分析康艾注射液中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物苦参碱的药动学与其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与康艾注射液250、200、150mg·kg^-1后,分别与0、0.25... 目的:建立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方法,分析康艾注射液中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物苦参碱的药动学与其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与康艾注射液250、200、150mg·kg^-1后,分别与0、0.25、0.5、1、1.5、2、3、4、6、8、10、12h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氧化苦参碱和其代谢物苦参碱的浓度,同时采用MTT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清对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的抑制率。应用SPSS10.0软件对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血药浓度和含药血清对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康艾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浓度和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氧化苦参碱:0.818、0.878、0.905、0.799,苦参碱:0.620、0.911、0.925、0.621;2.各剂量组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25、0.876、0.909(P〈0.05),各剂量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大于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单独作用的回归模型,提示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联合作为含药血清的效应成分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艾注射液 药动学 药效学 卵巢癌细胞HO-8910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SPSS10.0软件 肿瘤细胞增殖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彬彬 田鑫 乔海灵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63-63,共1页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制备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全抗原,建立豚鼠过敏反应模型,采用PCA和ELISA方法测定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鱼腥草素组和新鱼腥草素组致敏豚鼠经激发后,两致敏组过敏...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制备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全抗原,建立豚鼠过敏反应模型,采用PCA和ELISA方法测定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鱼腥草素组和新鱼腥草素组致敏豚鼠经激发后,两致敏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90%,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0%和50%,死亡率分别为20%和40%,致死豚鼠的肝肺组织病理均呈现典型的过敏性休克变化特征;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均在第23天达到高峰,两组抗体效价与过敏反应分级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IgE和IgG抗体效价之间无相关性(P〉0.05);ELISA和PCA所测特异性IgG效价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被动致敏肥大细胞经抗原攻击后,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两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经抗原攻击后,肠管收缩明显增强,并能被苯海拉明所阻断。结论: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与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的过敏原性有关,其发生机制与特异性IgG、IgE抗体产生、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机制 鱼腥草注射剂 血清特异性IGE 实验研究 肥大细胞脱颗粒 豚鼠离体回肠 ELISA方法 新鱼腥草素
下载PDF
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特异性IgE抗体的研究
16
作者 杨静 乔海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0,共2页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检测248例青霉素过敏患者和101例正常人血清中4种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PG、PV、AP、AX)的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发现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总的阳性率为57.26%;过敏...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检测248例青霉素过敏患者和101例正常人血清中4种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PG、PV、AP、AX)的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发现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总的阳性率为57.26%;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患者中PG的阳性率最高,其他症状患者中PV阳性率最高;只检测BPO-IgE一种抗体的阳性率(21.37%)低于检测8种抗体(57.26%);过敏患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认为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次要抗原决定簇IgE抗体,与主要抗原决定簇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敏 青霉素V IGE
下载PDF
三种利巴韦林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郜娜 郭玉忠 +4 位作者 乔海灵 贾琳静 张莉蓉 张启堂 田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测定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三交叉口服两种利巴韦林被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各6 0 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计算药代... 目的:测定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三交叉口服两种利巴韦林被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各6 0 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者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标准参比制剂和两种被试制剂峰浓度(Cmax)分别为0 .76±0 .37、0 .72±0 .2 2和0 .75±0 .4 0mg·L- 1,达峰时间(Tmax)分别2 .0 7±0 .89、1.6 7±0 .4 9和1.86±0 .4 1h ,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2 2±3、2 4±4和2 2±4h ,AUCt0 分别为12±4、14±4和12±4mg·h·L- 1,AUC∞0 别为16±5、18±5和15±5mg·h·L- 1。两种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2±2 1) %和(10 0±18) %。结论:两种被试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HPLC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玉荣 乔海灵 +5 位作者 孙健 田鑫 贾琳静 张莉蓉 郭玉忠 郜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2组,按双周期交叉口服雷贝拉唑的2种制剂,剂量4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计算2种制剂药...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2组,按双周期交叉口服雷贝拉唑的2种制剂,剂量4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计算2种制剂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雷贝拉唑片和雷贝拉唑胶囊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50±s470)和(1149±750)μg·L-1;tmax分别为(3.3±1.1)和(3.2±0.8)h;t12ke分别为(1.7±0.9)和(1.6±0.7)h;AUC0~t分别为(4211±3225)和(4373±3578)μg·h·L-1;AUC0~∞分别为(4340±3568)和(4478±3732)μg·h·L-1。2制剂间无显著差异(P>0.05)。雷贝拉唑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103±29)%。结论: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雷贝拉唑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内氯苯那敏血药浓度及药动学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敏 贾琳静 +3 位作者 郜娜 郭玉忠 田鑫 乔海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马来酸氯苯那敏药物浓度.并研究马来酸氯苯那敏健康人体药动学。方法:AgilentC1s柱(4.6mm×25(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125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pH3.5)(27:7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马来酸氯苯那敏药物浓度.并研究马来酸氯苯那敏健康人体药动学。方法:AgilentC1s柱(4.6mm×25(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125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pH3.5)(27:73),检测波长为200nm。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8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后,体内药时数据采用3tx)7程序统计方法处理。结果:本实验条件下,血浆样品中氯苯那敏无杂质干扰,线性关系良好,所得回归方程为:C=(1.3235A-(1.703.r=(1.9992,线性范围为(1.75~48.00μg·L^-1,本方法最低定量浓度为(1.75μ·L^-1,高、中、低3浓度日内和日间的RSD〈15%,提取回收率大于75%,满足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马来酸氯苯那敏健康人体药动学参数Cmax为(16.4±8.9)μg·L^-1 tmax为(3.8±1.5)h.t1 2k为(13.1±2.3)h,V/F为(871.7±187.3)L,AUG11-t,为(181.5±52.3)μg·h·L^-1,AUG11-t为(2(18.2±6(1.1)μg·h·L^-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氯苯那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国产替米沙坦片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鑫 贾琳静 +4 位作者 乔海灵 张莉蓉 郭玉忠 郜娜 张启堂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1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交叉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后血浆替米沙坦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两种替...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1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交叉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后血浆替米沙坦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两种替米沙坦片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参比制剂、受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931.0±367.7)μg·L-1和(894.2±421.7)μg·L-1;Tmax分别为(1.0±0.6)h和(1.4±0.8)h;T1/2β分别为(28.1±14.1)h和(27.0±10.8)h;AUC0-t分别为(4 085±2 313)μg·L-1·h和(3 920±2 199)μg·L-1·h;AUC0-∞分别为(4 751±2 742)μg·L-1·h和(4 352±2 569)μg·L-1·h。国产替米沙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97.5±15.6)%,F0-∞为(96.5±15.8)%。结论: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证明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