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晓艳 王留义 +1 位作者 何姗姗 史威力 《中国医药》 2017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46例作为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46例作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冠心病组HDL-C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冠心病组患者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37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与三支病变组(61例)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HDL-C、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数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9±0.21)mmol/L比(1.08±0.24)mmol/L、(1.6±0.3)比(1.8±0.5)](均P〈0.05)。2组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患者中,排除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混杂因素后,HDL-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3.171,P=0.032)。冠心病组患者中,血管内皮功能与HDL-C具有相关性(比值比=5.132,P=0.043),且HDL-C与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数呈明显线性正相关(r=0.470,P〈0.001)。非冠心病组患者中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血压相关(比值比=4.611,P=0.005)。冠心病组患者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数逐渐下降[(1.52±0.23)、(1.44±0.19)、(1.40±0.1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中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HDL-C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的保护因素,且HDL-C与血管内皮功能呈线性正相关。提示提高HDL-C可能会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病变 程度
下载PDF
Apelin-13对人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
作者 孙梦娜 徐予 +5 位作者 刘洪智 岳凤阳 郝家亮 陈昌 孙志阔 张春丽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研究Apelin-13对人巨噬细胞极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为M1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后,分别用不同终浓度(100、500、1 000 ng/mL)的Apelin-13(分别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诱导后巨噬细胞进行干... 目的研究Apelin-13对人巨噬细胞极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为M1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后,分别用不同终浓度(100、500、1 000 ng/mL)的Apelin-13(分别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诱导后巨噬细胞进行干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巨噬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pelin-13干预组中人巨噬细胞CD206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P<0.05)且呈Apelin-13浓度依赖性,而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的分泌则减少(P<0.05)。结论 Apelin-13可以促进人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的极化及其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巨噬细胞极化 CD206表达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智文 雷志博 +6 位作者 李牧蔚 黄改荣 王山岭 刘静静 王婷 赵丹清 杨海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RFCA的312例房颤患者。按照患者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房颤,分...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RFCA的312例房颤患者。按照患者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85例)和未复发组(22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FCA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预测RFCA后房颤复发的价值;按照患者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LR组(156例)和低PLR组(156例),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房颤类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及左心房内径对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有一定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持续性房颤(OR=2.519)、hs-CRP(OR=2.249)、血小板(OR=1.023)、PLR(OR=1.030)及左心房内径(OR=1.224)是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OR=0.255)是RFCA后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预测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0.672~0.774,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PLR组RFCA术后的房颤复发率明显高于低PLR组(P<0.001)。结论房颤患者PLR水平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密切相关,高PLR水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信号,临床应加强PLR监测以及时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炎性反应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