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地区10730份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慧茹 廖世秀 +5 位作者 杨艳丽 张朝阳 廖二娟 黄飞飞 王莉 张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5-756,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地区10730份成功培养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对应的产前诊断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比例最高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筛查高风险(4045例)、高龄孕妇(...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地区10730份成功培养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对应的产前诊断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比例最高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筛查高风险(4045例)、高龄孕妇(≥35岁)(3907例)及超声检查异常(890例)。10730份羊水细胞核型检出异常核型335例,异常率为3.12%。检出率最高的产前诊断指征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7.23%。335例异常核型中占比例最高的是21三体,共93例(27.76%),其次是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嵌合。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情况下,染色体易位、衍生、倒位的检出较高。高龄孕妇(≥35岁)中21三体、染色体嵌合和18三体检出较高,超声异常情况下21三体、18三体、染色体嵌合检出较高,产前筛查高风险情况下21三体、染色体嵌合、47,XXY检出相对较高。结论羊水染色体分析能够为临床诊断胎儿染色体提供可靠依据,是产前诊断中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染色体异常的夫妻、超声检查异常和高龄孕妇尤其要警惕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叶酸代谢基因MTHFR及MTRR多态性与河南地区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洁 王涛 +6 位作者 肖海 娄桂予 郭梁洁 吴东 李涛 秦利涛 廖世秀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A1298C位点及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MTRR)A566G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观察组MTHFR 677位点携带突变T基因、MTHFR 1298位点携带突变C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TR 566位点携带G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当有两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概率。结论 MTHFR C677T和A1298C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 复发性流产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一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海 张卉 +5 位作者 李涛 吴东 张朝阳 时伟丽 秦利涛 廖世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5-709,共5页
背景 某些遗传性疾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因此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医学研究及临床工作的需求.第二代测序(NGS)技术由于具有费用低及检测速度快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先天性眼病突变基因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有待验证.... 背景 某些遗传性疾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因此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医学研究及临床工作的需求.第二代测序(NGS)技术由于具有费用低及检测速度快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先天性眼病突变基因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有待验证.目的 探讨NGS技术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致病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于2013年1月收集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汉族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抽取家系中3例患者(Ⅱ2、Ⅲ3、Ⅲ4)和3名表型正常者(Ⅱ3、Ⅲ1、Ⅲ2)的外周血各2 ml,EDTA抗凝,在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应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NGS结果进行验证,然后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其他成员的外周血样本进行突变位点的序列分析,根据确定的致病突变位点对先证者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检测方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该家系4代14位成员中共5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分布于Ⅰ、Ⅱ、Ⅲ代中,其他家系成员表型正常,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NGS检测发现先证者Ⅲ3CRYBB1基因第6外显子上存在c.682T>C(p.S228P)杂合突变,Sanger法验证了该点突变.Sanger法检测发现家系中患者均存在CRYBB1基因c.682 T>C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CRYBB1基因的c.682位点基因型为T/T野生型.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Ⅳ1)CRYBB1基因c.682位点基因型为T/T野生型.结论 NGS可用于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该家系致病性基因为CRYBB1基因c.682T>C突变,应用NGS技术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成功对先证者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家系谱 基因突变 DNA测序分析方法 第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莉 娄桂予 +4 位作者 张冰 于雪菡 秦利涛 杨科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分析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 XLI)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XLI家系4例患者及21例表型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4例患者基因组重复或缺失,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先... 目的分析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 XLI)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XLI家系4例患者及21例表型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4例患者基因组重复或缺失,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系4例患者、21例表型正常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placental steroid sulfatase, STS)基因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XLI家系4例患者均未检测到与XLI相关的200 kb以上基因组重复或缺失;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4例患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半合子缺失突变,Ⅲ:3、Ⅲ:4、Ⅲ:8及Ⅳ:5 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杂合缺失突变,该家系余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均未发现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可能是该XLI家系的致病机制,二代测序联合荧光定量PCR是XLI家系致病基因诊断的准确、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罕见耳聋家系GJB2基因新发突变基因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利涛 王莉 +7 位作者 郭梁洁 李涛 王红丹 刘红彦 娄桂予 肖海 杨艳丽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对1个耳聋家系进行耳聋致病基因检测和胎儿产前诊断,探讨建立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规范流程。方法1个耳聋家系,采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初筛;采用PCR反应和Sanger测序进行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分析,... 目的对1个耳聋家系进行耳聋致病基因检测和胎儿产前诊断,探讨建立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规范流程。方法1个耳聋家系,采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初筛;采用PCR反应和Sanger测序进行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分析,采用羊膜穿刺术对胎儿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取5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人DNA作为对照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结果该家系中检测到已知致病性突变c.235del C和c.299del AT,新发突变c.446C>A(p.149Ala>Asp);在50例正常人的DNA中未检测到c.446C>A(p.149Ala>Asp)突变;排除羊水母体污染,检测到胎儿携带235del C杂合突变;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左耳25db,右耳30db,听力正常。结论突变c.446C>A(p.149Ala>Asp)可能是该家系中致病性突变,可能是GJB2基因的一种新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新发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患者临床分析和基因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科 崔淑娴 +7 位作者 张冰 娄桂予 王红丹 侯巧芳 张玉薇 苏宁 李涛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对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方法 1例17OHD患者,抽提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YP17A1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接区域,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 目的对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方法 1例17OHD患者,抽提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YP17A1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接区域,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CYP17A1基因上检测到纯合突变c.985-987delinsAA(p.Y329KfsX89),该突变生成包含417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结论该例患者17OHD是由纯合突变c.985-987delinsAA(p.Y329KfsX89)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台勇 秦利涛 +4 位作者 郭梁洁 王红丹 刘红彦 娄桂予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NGS...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NGS技术在先证者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检测到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Sanger法验证了该突变;采用Sanger法检测发现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MITF基因c.796位点为野生型。结论 NGS技术可用于Warrdenburg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MITF基因c.796delG突变为首次报道,是新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莉 赵慧茹 +6 位作者 廖世秀 杨艳丽 李涛 张冰 丁雪冰 马崧 刘宏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和GJB2全编码序列分析对66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为7例高危孕妇提供产前...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和GJB2全编码序列分析对66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为7例高危孕妇提供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66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两种方法共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14例(21.21%,1例芯片未检测到),包括235delC纯合突变3例、176dell6纯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99delAT/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1例、c.339T〉G/313del12bp复合杂合突变1例、235delC杂合突变5例。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3例(19.70%),包括2168A〉G纯合突变2例、IVS7—2A〉G纯合突变2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2168A〉G杂合突变3例、IVs7—2A〉G杂合突变3例。mtDNAl2SrRNA基因突变3例(4.54%),包括1555A〉G均质突变2例、1494C〉T均质突变1例。7例高危胎儿中,3例分别为235delC、35insG和2168A〉G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未见突变,随访听力正常;1例为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235delC纯合突变。结论基因芯片结合GJB2序列分析是诊断非综合征性耳聋的一种准确和高效的方法。产前诊断可为遗传性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时伟丽 张卉 +5 位作者 吴东 侯巧芳 娄桂予 张玉薇 楚艳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9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产前诊断孕12~26周孕妇4 300例,采集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风险值,对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胎儿染...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产前诊断孕12~26周孕妇4 300例,采集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风险值,对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芯片检测,对检测结果提示低风险者电话随访至分娩。结果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提示高风险者45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29例,18-三体综合征11例,13-三体综合征5例;1例13-三体综合征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基因芯片检测发现孕妇13号染色体存在微重复,余44例高风险妊娠均经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提示低风险4 255例,其中3 008例完成随访,新生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可高效、准确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且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胎儿游离DNA 孕妇外周血 产前检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