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何美霞 张莉蓉 +1 位作者 张明明 华海婴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_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组[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患者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外周血DNA 聚合酶链反应 高血脂患者 健康志愿者 酚-氯仿法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何美霞 张明明 +3 位作者 刘琼 华海婴 巴云鹏 张莉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多态性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PCR-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多态性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PCR-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组〔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关联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是高脂血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736,95%CI=1.257~2.397)。高脂血症组中,CG及GG基因型者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CC型,GG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CC型。结论 IL-6-634 CG及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高脂血症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634C/G 基因多态性 高脂血症
下载PDF
两种提取人血凝块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建立 李晓天 +4 位作者 温战迎 王巨才 赵阳 华海婴 何美霞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33-35,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方法提取人血凝块中基因组DNA。方法分别用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和改良碘化钾提取方法提取人血凝块基因组DNA。结果 PCR结果显示,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较改良碘化钾提取方法提取的DNA总量明显较高,提取效率...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方法提取人血凝块中基因组DNA。方法分别用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和改良碘化钾提取方法提取人血凝块基因组DNA。结果 PCR结果显示,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较改良碘化钾提取方法提取的DNA总量明显较高,提取效率高,PCR扩增的效果好。结论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制备的DNA效果较好是从血凝块中提取基因组DNA中首选考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块 DNA提取 改良酚-氯仿提取方法 改良碘化钾提取方法
下载PDF
实验性大脑皮质梗死继发丘脑损伤后DNA修复酶的变化
4
作者 何美霞 张明明 华海婴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45-45,共1页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继发性损害是否导致DNA修复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以及Escherichia coli MutY DNA glycosylase(MYH)的改变。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继发性损害是否导致DNA修复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以及Escherichia coli MutY DNA glycosylase(MYH)的改变。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MCAO)模型后分为:1)假手术组,2)模型组。2周后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APE以及MYH的表达:免疫双标用于研究MYH是否为神经元细胞特异表达,采用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作为神经元的标志蛋白。结果:MCAO后2周,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胞浆丰富,每个细胞有清晰的胞核,细胞核完整。而缺血组同侧VP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减少,胞核固缩。免疫组化发现APE定位于VPN的胞核,MCAO后2周同侧VPN的APE水平显著下降。免疫荧光可见MCAO后2周,同侧假手术组VPN神经细胞的胞浆和胞核有MYH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同侧VPN的MY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免疫双标发现VPN的MYH阳性细胞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的DNA修复酶APE和MYH的水平明显下降,MYH的改变是神经元细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酶 脑继发性损害 脑皮质梗死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实验性 脑损伤后 神经细胞形态 免疫组化检测
下载PDF
大脑皮质梗死大鼠继发丘脑腹后外侧核损伤后DNA修复酶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美霞 曾进胜 +2 位作者 华海婴 刑世会 巴云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7-590,I0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PN)继发性损害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依布硒啉对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PN)继发性损害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依布硒啉对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依布硒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不结扎;溶剂组和依布硒啉组术后24 h分别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2%吐温20的溶剂或依布硒啉各5 ml/kg.2周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VPN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和大肠杆菌MutY DNA转葡萄糖基酶(MYH)两种DNA修复酶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依布硒啉可以改善皮质梗死所致的VPN细胞形态异常;免疫组化显示APE定位于VPN的胞核,MYH定位于VPN的胞质和胞核.模型组和溶剂组VPN的APE和MYH阳性细胞数(个)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APE:57.0±14.7、49.4±12.5比101.0±13.6,MYH:15.0±4.7、10.4±2.5比56.0±13.2,均P<0.05);依布硒啉组APE和MYH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和溶剂组显著增多(APE:72.2±7.6比57.0±14.7、49.4±12.5,MYH:32.2±7.6比15.0±4.7、10.4±2.5,均P<0.05);模型组与溶剂组间APE和MYH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2周,VPN的DNA修复酶APE和MYH水平明显下降,抗氧化剂依布硒啉可明显升高其水平,从而阻止受损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丘脑腹后外侧核 DNA修复酶 抗氧化剂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