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7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非中文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分析——基于河南省四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闫岑 冯东霞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当前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学素养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阅读少、文学常识性知识了解不够、不注重文学知识积累等,而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情况又有不同。这些均与高校非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关,有些高校没有足够重视文学常识的普及。高... 当前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学素养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阅读少、文学常识性知识了解不够、不注重文学知识积累等,而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情况又有不同。这些均与高校非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关,有些高校没有足够重视文学常识的普及。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设文学公选课程,举办国学讲座等,让当代大学生更多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素养 文化 公选课程
下载PDF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的分期、特征及其成因论析
2
作者 高小慧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大致可以分为三期:明初至成化为初期,弘治到嘉靖为中期,嘉靖到明末为晚期。明代中州文学社群的基本特征为:与明代文学发展和演进脉络相契合,尤其在中后期,呈现积极回应甚至引导趋势;由地域分布特点看,以洛阳、开封、商...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大致可以分为三期:明初至成化为初期,弘治到嘉靖为中期,嘉靖到明末为晚期。明代中州文学社群的基本特征为:与明代文学发展和演进脉络相契合,尤其在中后期,呈现积极回应甚至引导趋势;由地域分布特点看,以洛阳、开封、商丘、信阳等文化重镇为结社中心;文学社群形式多样,留存丰富的文学资源,建构明代中州文学谱系。就明代中州文化生态而言,明代中州文学社群的发展既有中州文人结社传统的助力,也有书院讲学之时代风气的推动,中州科举成就也促进了文学社群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州 文学社群 特征 成因
下载PDF
体例谨严,求实出新——评《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3
作者 王允亮 关思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魏晋是文人文献整理的繁荣时期,各类型的文献整理蔚为大观。与之前的文献整理相比,魏晋文献整理的文学色彩较为浓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文献整理和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互动共生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张振龙教授等所著《魏晋文... 魏晋是文人文献整理的繁荣时期,各类型的文献整理蔚为大观。与之前的文献整理相比,魏晋文献整理的文学色彩较为浓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文献整理和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互动共生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张振龙教授等所著《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一书,对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魏晋文学研究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魏晋文学 文献整理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诗文补辑考论
4
作者 张相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虽未有别集流传至今,但其遗作散见于各类文献,数量相当可观。《海粟集辑存》《全元文》《全元诗》在冯子振诗文的辑录上取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误辑、漏辑的问题。《光武庙记》题冯子振之作由来已久,据现存碑刻可证其误...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虽未有别集流传至今,但其遗作散见于各类文献,数量相当可观。《海粟集辑存》《全元文》《全元诗》在冯子振诗文的辑录上取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误辑、漏辑的问题。《光武庙记》题冯子振之作由来已久,据现存碑刻可证其误。《扬州琼华集》存录冯子振题咏琼花的大赋1篇;其他相关佛教典籍、地理方志、书画文献等,记载冯子振佚文9篇、佚诗14首。这些未曾引起研究者注意的诗文,对完善冯子振的生平、交游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子振 散佚诗文 补辑
下载PDF
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河南文学在当代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文学豫军已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支劲旅。当代河南文学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流变: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河南的文学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作品公式化、政治教化的... 河南文学在当代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文学豫军已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支劲旅。当代河南文学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流变: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河南的文学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作品公式化、政治教化的局限性;80年代,文学大奖频频花落中原,文学豫军阵容已相当严整,并日益为全国文坛所关注;90年代以后的河南文坛佳作层出不穷,取得了优于任何时期的骄人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豫军 发展流变 自我观照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河南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萍 《焦作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章就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流变给予观照: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河南的文学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作品公式化、政治教化的局限性;80年代,文学大奖频频问鼎中原,文学豫军阵容已相当严整,并日益为全国文坛所关注;90... 文章就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流变给予观照: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河南的文学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作品公式化、政治教化的局限性;80年代,文学大奖频频问鼎中原,文学豫军阵容已相当严整,并日益为全国文坛所关注;90年代以后的河南文坛佳作倍出,取得了优于任何时期的骄人成绩。文学豫军已经成为一支驰骋中国文坛的文学劲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豫军 自我观照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7
作者 赵艳花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74-176,共3页
外国文学史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引入过程性评价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两个学年的改革与实践,笔者为外国文学史课程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进学生投入,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外国文学史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引入过程性评价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两个学年的改革与实践,笔者为外国文学史课程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进学生投入,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采用课堂参与、小组任务、读书笔记、文学经典改写等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情境性的作业题目,把“掌握知识多少”为标准的评价模式转变到“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上来;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整合了课程的资源,实现课堂内外互动结合,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动态性数据和合理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过程性评价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书院精神的“传文承学”与文化自信——兼论清代中州书院与文学的研究随想
8
作者 简东 马霖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在研究清代中州书院与地域文学发展相关问题时,书院文化精神的当代传承是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命题。虽已做出一定实践成果,但今后仍需在两方面用力。一则应传之以“文”,即价值关怀上要发扬“文以载道”“以文明道”的传统,以“... 在研究清代中州书院与地域文学发展相关问题时,书院文化精神的当代传承是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命题。虽已做出一定实践成果,但今后仍需在两方面用力。一则应传之以“文”,即价值关怀上要发扬“文以载道”“以文明道”的传统,以“大文学”的视野,将之生发为一种博大浩然的人文气息,使新时代的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在“文”中相遇交融,达到统一;二则应承之以“学”,即在强化当代学术话语建设,引领学术发展潮流中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精神。在人性修养、学行并重、学术独立、自动研究、尊师重道、师生情笃等传统内涵之外,书院精神还应有两点不可忽视的重要时代特征:善待传统,开放包容;自觉自信,求是担当。惟如是,书院文化精神才可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中州 文化精神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黄河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基于在豫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9
作者 吕兆格 刘玲艳 田珊珊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5,共8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传播,筑牢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社会审美风尚等方面的变革,黄河文化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以在豫...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传播,筑牢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社会审美风尚等方面的变革,黄河文化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以在豫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加分层访谈的方式,旨在探明该群体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黄河文化传播困境主要有: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参与度以及了解程度不高;在豫高校黄河文化学习氛围营造不足;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渠道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等。针对目前存在的困境,研究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传承传播黄河文化,大学生需加强思想淬炼和文化认同;高校要秉持文化自觉,应有担当与作为;文博景区需要优化实地体验活动,巩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官媒应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新媒体时代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在豫大学生 现实困境 传承与传播
下载PDF
河南文学困境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河南文学困境的根源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丧失其政治中心的保护伞后演化出的负面效应:农业文明的保守闭塞,使得河南文学乡土情结过重,文本题材和视野比较单一、封闭;创新精神弱化、缺失。因此,先进的文化是河南文... 河南文学困境的根源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丧失其政治中心的保护伞后演化出的负面效应:农业文明的保守闭塞,使得河南文学乡土情结过重,文本题材和视野比较单一、封闭;创新精神弱化、缺失。因此,先进的文化是河南文学兴盛的重要依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使文学回归到正常的审美判断中来;引进外来文化,丰富河南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价值选择,使创作方法多元化;加强当代文化创新,使河南文学注重题材领域的开拓和艺术形式的创新,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新型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文学 困境 中原文化 现代化开发
下载PDF
文学豫军传播的融媒突破
11
作者 侯巧红 程华宇 刘俊娟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学豫军”是当代文坛的重要力量,方兴未艾的融媒技术正为文学豫军的国际化传播带来重要契机。融媒技术在理念上实现了从认同到共同的突破,形成了立足融媒平台,内容与渠道齐头并进的新态势。如何利用融媒技术打造文学豫军的跨国际、... “文学豫军”是当代文坛的重要力量,方兴未艾的融媒技术正为文学豫军的国际化传播带来重要契机。融媒技术在理念上实现了从认同到共同的突破,形成了立足融媒平台,内容与渠道齐头并进的新态势。如何利用融媒技术打造文学豫军的跨国际、跨文化传播,这是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通过打造IP产业链、拓宽文学传播渠道,可以进一步提升文学豫军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世界文学审美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豫军 融媒技术 国际化传播
下载PDF
试论明清文学中的性别意识
12
作者 王怡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叙述在不同的时代和阶层中源远流长,它展现了作家对性别问题的思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是这一模式的初步定型,随后以陈端生为代表的清代弹词小说女作家进一步运用这一叙述模式来表达对父权压迫下女性觉醒的... 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叙述在不同的时代和阶层中源远流长,它展现了作家对性别问题的思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是这一模式的初步定型,随后以陈端生为代表的清代弹词小说女作家进一步运用这一叙述模式来表达对父权压迫下女性觉醒的关注和思考。不论是在哪个时代,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性别意识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状元辞凰得凤》 《再生缘》 性别意识
下载PDF
论先秦文献中时间概念的多重隐喻
13
作者 钱建成 李梦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正是隐喻作为思维方式的结果。先秦文献中对时间的隐喻主要包含对动态时间推移的表达,以及对静态历法、时令、四季节气的描述,形成“时间是空间”与“时间是客观实体”两个根本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空间方位 客观实体 隐喻思维
下载PDF
仓颉--突破表达困境的圣人
14
作者 罗家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F0002,共7页
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首要标志。仓颉造字,华夏文明由此破局,也构成中国文学的开端。文字的发明,解决了文明体自我表达与自我积累问题,提升了人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人才识别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在黄帝时代文明涌生的背景上,仓颉担任黄帝的左... 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首要标志。仓颉造字,华夏文明由此破局,也构成中国文学的开端。文字的发明,解决了文明体自我表达与自我积累问题,提升了人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人才识别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在黄帝时代文明涌生的背景上,仓颉担任黄帝的左史,造字既是黄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帝事业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 造字 文学起源 文明跃迁
下载PDF
试析语气副词“复”的形成与演变
15
作者 彭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复”不仅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诘或疑问,同时也用于否定句或肯定句中,表示强调。不过,自从产生以后,语气副词“复”的虚化程度和使用频率并不太高,受同一形式的词尾“复”的冲击和制约,以及同一意义范畴内副词“又”“还”的排挤与压制,唐宋时期,“复”的使用已呈明显衰落趋势;元明时期,在语言文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语气副词“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 累加副词 语气副词 主观化
下载PDF
异托邦的建构与苦难时代的呈现——《我们的路》小说诗学的独特性
16
作者 刘宏志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17,共5页
赵大河的长篇小说《我们的路》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展示了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民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小说在叙事上独居匠心,以传奇故事的讲述方式,讲述民众的苦难,使得其传奇书写带有了反传奇的意味;另一方面,在叙事的延宕中,建构了... 赵大河的长篇小说《我们的路》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展示了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民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小说在叙事上独居匠心,以传奇故事的讲述方式,讲述民众的苦难,使得其传奇书写带有了反传奇的意味;另一方面,在叙事的延宕中,建构了一个异托邦世界,形象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荒诞、无序。两条叙事线索的互相照应,也使得小说建构出一个立体的时代图景,全方位呈现出军阀混战时代的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的路》 反传奇的传奇 异托邦 小说诗学
下载PDF
《诗经·邶风·谷风》“伊余来塈”释义考辨
17
作者 彭慧 曹瑞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一首极富代表性的弃妇诗,作者以真实感人、凄凉哀婉的笔触叙写了自己被弃的孤独无助和悲痛欲绝,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和冷漠无情。然而,对于诗末“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一句中“塈”的释义,前... 《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一首极富代表性的弃妇诗,作者以真实感人、凄凉哀婉的笔触叙写了自己被弃的孤独无助和悲痛欲绝,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和冷漠无情。然而,对于诗末“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一句中“塈”的释义,前贤时修却有不同见解。其中,以毛亨、王夫之、王引之、马瑞辰、于省吾、高亨、向熹等为代表,先后出现了“息也”“涂也”“怒也”“爱”“语词”“除去”“忌恨”等几种不同观点。对比众说,并结合诗文通篇的内容情感和前言后语的语义逻辑、相关诗篇的情感对比和“塈”字的具体用法来看,释“塈”为“爱”更契合诗意、允当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邶风·谷风》 “塈” 释义
下载PDF
缺席、重建与循环:论《宠儿》中的母系之爱
18
作者 辛雅敏 朱子琪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母系之爱的主题尤为突出,它关涉着作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个体与群体精神遗产的叙述。通过描写塞丝家族和贝比·萨格斯家族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小说深刻地阐释了暴力与爱对宠儿、塞丝与丹芙等人的影响。爱的被...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母系之爱的主题尤为突出,它关涉着作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个体与群体精神遗产的叙述。通过描写塞丝家族和贝比·萨格斯家族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小说深刻地阐释了暴力与爱对宠儿、塞丝与丹芙等人的影响。爱的被迫缺席使得宠儿遭受来自奴隶制与母爱的双重暴力,爱的艰难重建显示了黑人间个体与群体之爱的复杂性,爱的循环流转则表明了非洲共同文化与精神的独特性,呼唤着黑人群体记忆的重述与生命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母系之爱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走出“启蒙与救亡”:从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说起
19
作者 贺玉高 牛旭阳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这种框架导致双方貌似合理的论证中都频繁出现了对“西方”“西方文化”“现代性”“民族主义”等概念绝对化、简单化的理解与使用。1980年代以来“启蒙与救亡”的二元对立思想所带来的盲点在这场争论中暴露无遗。国内外思想史研究界早已超越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鲁迅研究界的最重要成果也都是建立在这种超越之上的,但这场争论及后来的回响说明它的影响依然强大,现代文学研究界需要继续对“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的基础思维框架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族主义 启蒙与救亡 二元对立
下载PDF
鹿善继著述考
20
作者 张艳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鹿善继为明末理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官时抗旨筹措军费,从军关外苦寒之地;居乡时,课徒著书,阐扬理学,成为北方王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丰赡,是研究明清儒学发展的重要文献。今选取其著述中重要者十三种,据鹿氏本人、... 鹿善继为明末理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官时抗旨筹措军费,从军关外苦寒之地;居乡时,课徒著书,阐扬理学,成为北方王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丰赡,是研究明清儒学发展的重要文献。今选取其著述中重要者十三种,据鹿氏本人、师友、门人记载及相关文献,以刊刻年代为序,略考其版本、卷数、馆藏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善继 理学 北方王学 版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