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徐锴字词关系思想研究
1
作者
张素凤
刘梦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在字词关系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具体包括:1.把“词”界定为语气助词并阐释其功能;2.首次把“六书”分为三耦;3.从逻辑上阐释“六书”的排序理据;4.以新颖的视角阐释“六书”每一“书”的内涵;5.以按语形式补充...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在字词关系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具体包括:1.把“词”界定为语气助词并阐释其功能;2.首次把“六书”分为三耦;3.从逻辑上阐释“六书”的排序理据;4.以新颖的视角阐释“六书”每一“书”的内涵;5.以按语形式补充说明某些字相关职能的其他用字,并阐释其字词关系变化;6.揭示词义的系统性。徐锴这些独到见解在字词关系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力推动了汉字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锴
六书
字词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语言学史”教学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2
作者
李晶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四通”原则,并从教学方式、课后实践、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探索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言学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正印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130-137,共8页
俗字是京族文字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此以《中国京族喃字汉字对照手册》提供的字料为研究对象,勾勒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轨迹,探求俗字对喃字在创制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和...
俗字是京族文字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此以《中国京族喃字汉字对照手册》提供的字料为研究对象,勾勒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轨迹,探求俗字对喃字在创制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和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京族
喃字
汉字传播
跨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解
4
作者
尉侯凱
《简帛研究》
2023年第1期32-41,共10页
清華簡《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之“燮”均應訓爲“和”,整理者將“燮”破讀爲“襲”是不能成立的。“方讎”“仇”非指仇敵,而應解釋爲匹耦的大臣。“畏燮方讎”謂謹慎地協和大臣。“燮仇啓國”謂協和大臣,啓建國家。清...
清華簡《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之“燮”均應訓爲“和”,整理者將“燮”破讀爲“襲”是不能成立的。“方讎”“仇”非指仇敵,而應解釋爲匹耦的大臣。“畏燮方讎”謂謹慎地協和大臣。“燮仇啓國”謂協和大臣,啓建國家。清華簡《耆夜》中的“克燮仇讎”,“燮”也當訓爲“和”,“仇讎”是表“仇匹”義的“仇”“讎”組合成的同義複詞,也是“匹耦”的意思。“克燮仇讎”,言周武王稱贊周公能够協和他的匹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良夫毖》
燮
方讎
仇
仇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硕”字看《诗经》的审美倾向
5
作者
宋仕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46-49,共4页
在《诗经》中,“硕”字经常出现用来描述男女的好貌,似与今天的审美观念背离,因此,要试图理解《诗经》时代的审美,也要从“硕”字入手。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文本,归纳出“硕”在《诗经》中主要包含“大”和“大德”两个义位;从色彩义的...
在《诗经》中,“硕”字经常出现用来描述男女的好貌,似与今天的审美观念背离,因此,要试图理解《诗经》时代的审美,也要从“硕”字入手。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文本,归纳出“硕”在《诗经》中主要包含“大”和“大德”两个义位;从色彩义的角度看,“硕人”在《诗经》中是美人的代名词,“硕”在修饰其他事物时也往往含有褒义。从民族文化内涵来看,这种以“硕”为美的审美观念主要与先民的物质生存意识和生殖崇拜有关,反映了先民从实用性角度生发出来的较为质朴的原始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硕
审美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言文献“■”及相关字词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运富
宋丹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及相关字词,认为“■”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与“[止口口]”“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及相关字词,认为“■”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与“[止口口]”“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物于器”义的{贮}词,其中“宁”“者”为初文本字,“贮”为“宁”的本义分化字,“[止口口]”“■”为“者”之变形分化字,“■”又可看作是“[止口口]”的增义符异构字。本义为“筷子”的“箸”及其俗写异体“著_(1)”在表示“贮藏、盛放”义时为“[止口口]”“■”的借用。而表示草木义的“著_(2)”则与{贮}词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字文献
方言
■
[止口口]
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评介
7
作者
张青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0-44,56,共6页
俞绍宏广稽学界研究成果,查阅文献近四千余篇(部),著成《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厥功甚伟。该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利于古文字研究,有利于普通汉字学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有利于汉语发展史研究,有利于以简帛文献为材料的文、史、哲...
俞绍宏广稽学界研究成果,查阅文献近四千余篇(部),著成《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厥功甚伟。该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利于古文字研究,有利于普通汉字学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有利于汉语发展史研究,有利于以简帛文献为材料的文、史、哲诸学科的发展。该著的研究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点:信息量大,体例周全;择善而从,取舍谨慎;字词考释,新见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
古文字
出土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的军旗考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洪德荣
《殷都学刊》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有对于军旗作用及图像的记载,通过对材料本身及传世文献的对比,可以发现军旗的形制及图像具有时代及地域的特殊性与系统,对于研究古代旗帜及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
旗帜
军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徝、德及相关字字际关系考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甲骨文"徝"字从"彳""直"声,表巡行义,为本字用法;传世文献中这一用法或假借"陟"字。"德"字从"心","徝"声,其正字本作"徳",西周早期金文已见,"德...
甲骨文"徝"字从"彳""直"声,表巡行义,为本字用法;传世文献中这一用法或假借"陟"字。"德"字从"心","徝"声,其正字本作"徳",西周早期金文已见,"德"为其俗讹体,产生于东汉;恩德、道德为其本义,训"升"为假借用法,训"升"这一用法的本字或为"陟"。"惪"为"德"省"彳"的省简异体。先秦时期"德""惪"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与地域互补性,战国时期■字形的使用大致具有地域互补性。疑"直"所从的■或与臬、圭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
徝
德
惪
陟
字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简字词考辨三则
10
作者
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楚简“■”之类字形学者多释为“■/毄/擊”。此释可备一说,但无法说清构字理据。“■”或为“撞”字异体,可以同义换读为“击/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或可读“诟治”,意思是对君臣治政之失进行责詈。六国文字“幹”为“倝...
楚简“■”之类字形学者多释为“■/毄/擊”。此释可备一说,但无法说清构字理据。“■”或为“撞”字异体,可以同义换读为“击/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或可读“诟治”,意思是对君臣治政之失进行责詈。六国文字“幹”为“倝”的变形声化字;秦汉以来的“榦”字俗体字形“幹”来源于秦文字,俗体“幹”为“榦”的变形声化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撞/击
■■
幹/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的影响探微
11
作者
牛振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测查清末民初中日化学书籍中的元素译名用字,发现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有过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元素译名影响中国元素译名用字,集中在1898—1921年间。1921年后日源元素译名全部被淘汰,仅有硅1被用来记录硅...
测查清末民初中日化学书籍中的元素译名用字,发现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有过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元素译名影响中国元素译名用字,集中在1898—1921年间。1921年后日源元素译名全部被淘汰,仅有硅1被用来记录硅元素译名。(2)日源元素译名用字绝大多数存在于中国固有汉字系统中。日本汉字系统中特有的讹混现象会影响中国元素译名用字。(3)中国汉字系统中的同音字、异体字,及原有元素译名用字,影响译者选用元素译名用字。(4)日源译名被淘汰,缘于元素译名简便、意义单一、准确、实用等内在要求,及汉译日本著作的出版热潮消退、中国元素译名用字逐渐规范统一等外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日语言接触
元素译名
用字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論兵學出土文獻中的“奇正”思想
12
作者
洪德榮
《诸子学刊》
2019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中國古代兵學思想自《孫子兵法》有《形》《勢》兩篇分論,其後諸多兵學文獻都論及了關於形、勢的思想,《漢書·藝文志》中將"兵形勢"列爲兵學四個思想分類之一,也可見其重要性。奇正是古代兵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孫子兵...
中國古代兵學思想自《孫子兵法》有《形》《勢》兩篇分論,其後諸多兵學文獻都論及了關於形、勢的思想,《漢書·藝文志》中將"兵形勢"列爲兵學四個思想分類之一,也可見其重要性。奇正是古代兵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孫子兵法》對此有專門闡述,《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則以奇正爲核心構成問對的思想主體,闡發奇正相應、變化無窮的道理。銀雀山漢簡本《奇正》篇反映奇正思想在先秦兩漢之際的内涵,其特點在於以"形名"爲辨物識形的基礎,在其中找到作戰致勝之機。《奇正》篇的出土,對於我國兵學思想的探索有莫大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孫子兵法》
奇正
銀雀山漢簡
兵形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博五《姑成家父》“爲士忨”新説
13
作者
季旭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上博五《姑成家父》舊説以爲與《左傳》《國語》差異較大,對於簡1的■,説法很多。本文以爲當隸爲“夗/宛”,讀爲“忨”,“爲士忨”就是“爲官貪忨”,這就可以把《姑成家父》與《左傳》《國語》的差異全部解决。另外,簡1“君臣之節”的...
上博五《姑成家父》舊説以爲與《左傳》《國語》差異較大,對於簡1的■,説法很多。本文以爲當隸爲“夗/宛”,讀爲“忨”,“爲士忨”就是“爲官貪忨”,這就可以把《姑成家父》與《左傳》《國語》的差異全部解决。另外,簡1“君臣之節”的“君”下面打的“提示性符號”,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貪忨
郤犨
君臣之節
提示性符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字”职用的异同
14
作者
李运富
闫潇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6,127,共21页
“文”始见于甲骨文,形体来源于有文身之人形,本义为刻画线纹或刻画的线纹,先秦时已引申出文字符号义。“字”始见于金文,形体来源于双手助产妇分娩之形,与“娩”字同形分化,专门记录生育义,并引申指由“名”滋生的字号,约在西汉时,由...
“文”始见于甲骨文,形体来源于有文身之人形,本义为刻画线纹或刻画的线纹,先秦时已引申出文字符号义。“字”始见于金文,形体来源于双手助产妇分娩之形,与“娩”字同形分化,专门记录生育义,并引申指由“名”滋生的字号,约在西汉时,由名字称号义引申出文字符号义。许慎对“文”“字”的分别说明,意在阐释同一事物的不同命名及其理据,而不在辨明所指的结构类型差异,故“文”“字”指称文字符号时基本含义相同,常通用同用。但由于“文”“字”产生文字符号义的时代不同,音义来源不同,引申路向不同,存现语境不同,二者又各有使用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不可互换。“文”“字”的使用区别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古代与后代的区别;二是群体与个体的区别;三是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字
文字
理据
职用
同异
原文传递
近四十年《说文解字》版本研究综述
15
作者
任健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近四十年来,随着各类善本、学者书札等材料的影印公布,《说文》版本研究日臻细密,不少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说文》版本研究主要包括写本研究与刻本研究。在写本方面,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木部》残卷,主要关注点是真伪及底本问题。在...
近四十年来,随着各类善本、学者书札等材料的影印公布,《说文》版本研究日臻细密,不少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说文》版本研究主要包括写本研究与刻本研究。在写本方面,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木部》残卷,主要关注点是真伪及底本问题。在刻本方面,学界对宋刻本《说文》的研究较为深入,对清刻本的研究则集中在汲古阁本。版本研究的深入为《说文》文本、《说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扎实基础和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版本
《说文》学史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16
作者
张青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所收"■、■、■、■、[忄多]、[申東]、■"七字均为疑难字,其正字分别是"嗂、懜、栲、■、恃、朄、徑"。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疑难字
正字
同形字
古文
原文传递
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17
作者
李运富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89-206,共18页
古代文献中常有几个不同的字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如果所用字具有时代的先后差异,就被叫作“古今字”。古今字反映的用字现象包括四种情况:古代用甲字,后代用乙字,甲乙为异体字关系;古代用借字,后代用本字;古代用本字,后代用借字;古代用...
古代文献中常有几个不同的字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如果所用字具有时代的先后差异,就被叫作“古今字”。古今字反映的用字现象包括四种情况:古代用甲字,后代用乙字,甲乙为异体字关系;古代用借字,后代用本字;古代用本字,后代用借字;古代用借字,后代用另外的借字。古今用字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为了表义或表音更明确,有时为了避讳或禁忌,有时为了简易和便利,有时为了区别形近字,有时为了存古或仿古,有时也可能是偶然失误。了解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和原因,有助于掌握字词关系,更准确有效地解读古书,也有助于探讨汉字职用变化,丰富和完善汉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字
用字现象
字词关系
汉字职用学
原文传递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及其俗字释例
被引量:
3
18
作者
刘正印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8,126,共11页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是一批亟待发掘的新材料。这批文献数量可观,年代为19至20世纪,多由壮族、瑶族、芒族、汉族人写成,内容涉及道经科仪、风水占卜、民歌诗词、杂字蒙学。文献中使用了不少俗字,有的形近讹混,如"灲(州)";有的简...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是一批亟待发掘的新材料。这批文献数量可观,年代为19至20世纪,多由壮族、瑶族、芒族、汉族人写成,内容涉及道经科仪、风水占卜、民歌诗词、杂字蒙学。文献中使用了不少俗字,有的形近讹混,如"灲(州)";有的简省变异,如"莧(■)";有的草书楷化,如"■(貫)";有的音近借用,如"■(麼)";有的符号同化,如"■"。这些俗字现象反映了汉字在越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和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籍
少数民族
汉字传播
俗字
原文传递
许慎《说文解字》之“词”观探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素凤
葛海楠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共5页
清代以前,“词”一般专指虚词,这在学界几乎成为一种共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文解字》对“词”的训释、训释语中“词”的意义、双音词的训释方式显示出的“词”的意义,以及先秦两汉文献中“词”的意义,揭示了许慎《说...
清代以前,“词”一般专指虚词,这在学界几乎成为一种共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文解字》对“词”的训释、训释语中“词”的意义、双音词的训释方式显示出的“词”的意义,以及先秦两汉文献中“词”的意义,揭示了许慎《说文解字》中“词”的内涵和外延。认为《说文解字》中的“词”,内涵是以意义为内核、以声音为外在形式的“文辞”,外延不限于虚词,而是兼包虚、实两类性质的语素、词、短语等各级语言单位。许慎《说文解字》对各级语言单位统一用“词”来称谓,说明他还没有十分清晰的现代语言学意义的“词”的观念。许慎《说文解字》对联绵词采用整体训释的方法,则说明他对字与词的不同已经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词
虚词
文辞
字与词
原文传递
楚简“■”字补释
被引量:
1
20
作者
俞绍宏
宋丽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学者或以为楚简中"■"字从"■"得声。然现有的出土文字材料无法证明字形"■"的产生早于字形"■","■"为"■"声旁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的简...
学者或以为楚简中"■"字从"■"得声。然现有的出土文字材料无法证明字形"■"的产生早于字形"■","■"为"■"声旁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的简省体。"■"有可能是表干犯义的"閒"字的楚系异体。《说文》"閒"字古文"■"为"■"之讹,"■"或为从"门""外","外"亦声,为楚系閒隙之"閒"字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
■
■
原文传递
题名
徐锴字词关系思想研究
1
作者
张素凤
刘梦学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河北省滦州市
教育
教学
研究
与教师培训
中心
全员培训办公室
郑州大学
文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YY016)。
文摘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在字词关系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具体包括:1.把“词”界定为语气助词并阐释其功能;2.首次把“六书”分为三耦;3.从逻辑上阐释“六书”的排序理据;4.以新颖的视角阐释“六书”每一“书”的内涵;5.以按语形式补充说明某些字相关职能的其他用字,并阐释其字词关系变化;6.揭示词义的系统性。徐锴这些独到见解在字词关系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力推动了汉字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徐锴
六书
字词关系
Keywords
Xu Kai
“"The Sia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characters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语言学史”教学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2
作者
李晶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基金
国家(8部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G3902)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M672253)
+2 种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言接触视野下的中古汉语词汇新质研究”(2021-ZZJH-38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0CYY024)
郑州大学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示范课程一般项目“汉语语言学史”(2022ZZUKCSZ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四通”原则,并从教学方式、课后实践、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探索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发。
关键词
汉语语言学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Keywords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cours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teaching reform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正印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文学院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越南汉字资源整理及相关专题研究”(17ZDA308)阶段成果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汉字研究中心项目“俗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影响”(2018khz004)阶段成果。
文摘
俗字是京族文字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此以《中国京族喃字汉字对照手册》提供的字料为研究对象,勾勒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轨迹,探求俗字对喃字在创制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和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俗字
京族
喃字
汉字传播
跨文化
Keywords
Chinese folk characters
Jing people
Zinan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crossculture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解
4
作者
尉侯凱
机构
“古文字與中華
文明
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鄭州大學漢字
文明
傳承傳播與
教育
研究
中心
出处
《简帛研究》
2023年第1期32-41,共10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楚系簡帛文字職用研究與字詞合編”(20&ZD310)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資助項目“甲骨文合集三編釋文與闡釋”(G1008)階段性成果。
文摘
清華簡《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之“燮”均應訓爲“和”,整理者將“燮”破讀爲“襲”是不能成立的。“方讎”“仇”非指仇敵,而應解釋爲匹耦的大臣。“畏燮方讎”謂謹慎地協和大臣。“燮仇啓國”謂協和大臣,啓建國家。清華簡《耆夜》中的“克燮仇讎”,“燮”也當訓爲“和”,“仇讎”是表“仇匹”義的“仇”“讎”組合成的同義複詞,也是“匹耦”的意思。“克燮仇讎”,言周武王稱贊周公能够協和他的匹耦。
关键词
《芮良夫毖》
燮
方讎
仇
仇讎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硕”字看《诗经》的审美倾向
5
作者
宋仕丽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文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46-49,共4页
基金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外国专名汉译用字的歧异与规范历史研究”(ZDI145-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诗经》中,“硕”字经常出现用来描述男女的好貌,似与今天的审美观念背离,因此,要试图理解《诗经》时代的审美,也要从“硕”字入手。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文本,归纳出“硕”在《诗经》中主要包含“大”和“大德”两个义位;从色彩义的角度看,“硕人”在《诗经》中是美人的代名词,“硕”在修饰其他事物时也往往含有褒义。从民族文化内涵来看,这种以“硕”为美的审美观念主要与先民的物质生存意识和生殖崇拜有关,反映了先民从实用性角度生发出来的较为质朴的原始审美理念。
关键词
诗经
硕
审美观念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言文献“■”及相关字词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运富
宋丹丹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古文字与华夏
文明
传承
创新
研究
中心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与发展方略研究”(编号:18JZD015)子课题“语言文字资源与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及教育研究”。
文摘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及相关字词,认为“■”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与“[止口口]”“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物于器”义的{贮}词,其中“宁”“者”为初文本字,“贮”为“宁”的本义分化字,“[止口口]”“■”为“者”之变形分化字,“■”又可看作是“[止口口]”的增义符异构字。本义为“筷子”的“箸”及其俗写异体“著_(1)”在表示“贮藏、盛放”义时为“[止口口]”“■”的借用。而表示草木义的“著_(2)”则与{贮}词没有关系。
关键词
杂字文献
方言
■
[止口口]
贮
Keywords
Zazi literature
dialect
Zhu(■)
Zhu(■)
Zhu(贮)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评介
7
作者
张青松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0-44,56,共6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18BYY142)
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汉字理论与汉字史”(2018-CXTD-03)
文摘
俞绍宏广稽学界研究成果,查阅文献近四千余篇(部),著成《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厥功甚伟。该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利于古文字研究,有利于普通汉字学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有利于汉语发展史研究,有利于以简帛文献为材料的文、史、哲诸学科的发展。该著的研究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点:信息量大,体例周全;择善而从,取舍谨慎;字词考释,新见迭出。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
古文字
出土文献
Keywords
The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Chu Bamboo Slips collected in Shanghai Museum
YU Shaohong
Ancient Script
Excavated Documents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的军旗考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洪德荣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殷都学刊》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18CYY03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有对于军旗作用及图像的记载,通过对材料本身及传世文献的对比,可以发现军旗的形制及图像具有时代及地域的特殊性与系统,对于研究古代旗帜及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
旗帜
军事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徝、德及相关字字际关系考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俞绍宏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骨学大辞典”(18ZDA303)
国家社科基金“战国古文与敦煌先秦写卷俗字对比研究”(17BYY020)。
文摘
甲骨文"徝"字从"彳""直"声,表巡行义,为本字用法;传世文献中这一用法或假借"陟"字。"德"字从"心","徝"声,其正字本作"徳",西周早期金文已见,"德"为其俗讹体,产生于东汉;恩德、道德为其本义,训"升"为假借用法,训"升"这一用法的本字或为"陟"。"惪"为"德"省"彳"的省简异体。先秦时期"德""惪"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与地域互补性,战国时期■字形的使用大致具有地域互补性。疑"直"所从的■或与臬、圭表有关。
关键词
直
徝
德
惪
陟
字际关系
Keywords
直
徝
德
惪
陟
real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简字词考辨三则
10
作者
俞绍宏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战国古文与敦煌先秦写卷俗字对比研究”(17BYY020)
文摘
楚简“■”之类字形学者多释为“■/毄/擊”。此释可备一说,但无法说清构字理据。“■”或为“撞”字异体,可以同义换读为“击/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或可读“诟治”,意思是对君臣治政之失进行责詈。六国文字“幹”为“倝”的变形声化字;秦汉以来的“榦”字俗体字形“幹”来源于秦文字,俗体“幹”为“榦”的变形声化字。
关键词
楚简
撞/击
■■
幹/榦
Keywords
Chu bamboo slips
撞/击
■■
幹/榦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的影响探微
11
作者
牛振
机构
郑州大学
文学院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基金
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汉字理论与汉字史”(2018-CXTD-03)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测查清末民初中日化学书籍中的元素译名用字,发现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有过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元素译名影响中国元素译名用字,集中在1898—1921年间。1921年后日源元素译名全部被淘汰,仅有硅1被用来记录硅元素译名。(2)日源元素译名用字绝大多数存在于中国固有汉字系统中。日本汉字系统中特有的讹混现象会影响中国元素译名用字。(3)中国汉字系统中的同音字、异体字,及原有元素译名用字,影响译者选用元素译名用字。(4)日源译名被淘汰,缘于元素译名简便、意义单一、准确、实用等内在要求,及汉译日本著作的出版热潮消退、中国元素译名用字逐渐规范统一等外部影响。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日语言接触
元素译名
用字
影响
Keywords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ino-J apanese Language Contact
terms for elements
characters used
influence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論兵學出土文獻中的“奇正”思想
12
作者
洪德榮
机构
鄭州大學漢字
文明
傳承傳播與
教育
研究
中心
出处
《诸子学刊》
2019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簡帛及傳世文獻中的兵家學派研究”(18CYY035)的階段性成果
文摘
中國古代兵學思想自《孫子兵法》有《形》《勢》兩篇分論,其後諸多兵學文獻都論及了關於形、勢的思想,《漢書·藝文志》中將"兵形勢"列爲兵學四個思想分類之一,也可見其重要性。奇正是古代兵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孫子兵法》對此有專門闡述,《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則以奇正爲核心構成問對的思想主體,闡發奇正相應、變化無窮的道理。銀雀山漢簡本《奇正》篇反映奇正思想在先秦兩漢之際的内涵,其特點在於以"形名"爲辨物識形的基礎,在其中找到作戰致勝之機。《奇正》篇的出土,對於我國兵學思想的探索有莫大的助益。
关键词
《孫子兵法》
奇正
銀雀山漢簡
兵形勢
分类号
E892 [军事]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博五《姑成家父》“爲士忨”新説
13
作者
季旭昇
机构
鄭州大學漢字
文明
傳承傳播與
教育
研究
中心
出处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文摘
上博五《姑成家父》舊説以爲與《左傳》《國語》差異較大,對於簡1的■,説法很多。本文以爲當隸爲“夗/宛”,讀爲“忨”,“爲士忨”就是“爲官貪忨”,這就可以把《姑成家父》與《左傳》《國語》的差異全部解决。另外,簡1“君臣之節”的“君”下面打的“提示性符號”,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关键词
貪忨
郤犨
君臣之節
提示性符號
Keywords
Tanwan貪忨
Xi Chou郤犨
Junchenzhijie君臣之節
Indicative symbol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字”职用的异同
14
作者
李运富
闫潇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6,127,共2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299)
国家古文字工程项目(G1426)
文摘
“文”始见于甲骨文,形体来源于有文身之人形,本义为刻画线纹或刻画的线纹,先秦时已引申出文字符号义。“字”始见于金文,形体来源于双手助产妇分娩之形,与“娩”字同形分化,专门记录生育义,并引申指由“名”滋生的字号,约在西汉时,由名字称号义引申出文字符号义。许慎对“文”“字”的分别说明,意在阐释同一事物的不同命名及其理据,而不在辨明所指的结构类型差异,故“文”“字”指称文字符号时基本含义相同,常通用同用。但由于“文”“字”产生文字符号义的时代不同,音义来源不同,引申路向不同,存现语境不同,二者又各有使用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不可互换。“文”“字”的使用区别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古代与后代的区别;二是群体与个体的区别;三是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关键词
文
字
文字
理据
职用
同异
Keywords
Wen(文)
Zi(字)
characters
rationale
function and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分类号
H16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近四十年《说文解字》版本研究综述
15
作者
任健行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文摘
近四十年来,随着各类善本、学者书札等材料的影印公布,《说文》版本研究日臻细密,不少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说文》版本研究主要包括写本研究与刻本研究。在写本方面,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木部》残卷,主要关注点是真伪及底本问题。在刻本方面,学界对宋刻本《说文》的研究较为深入,对清刻本的研究则集中在汲古阁本。版本研究的深入为《说文》文本、《说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扎实基础和新契机。
关键词
《说文》版本
《说文》学史
研究综述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16
作者
张青松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18BYY142)
文摘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所收"■、■、■、■、[忄多]、[申東]、■"七字均为疑难字,其正字分别是"嗂、懜、栲、■、恃、朄、徑"。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疑难字
正字
同形字
古文
分类号
H12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17
作者
李运富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89-206,共18页
文摘
古代文献中常有几个不同的字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如果所用字具有时代的先后差异,就被叫作“古今字”。古今字反映的用字现象包括四种情况:古代用甲字,后代用乙字,甲乙为异体字关系;古代用借字,后代用本字;古代用本字,后代用借字;古代用借字,后代用另外的借字。古今用字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为了表义或表音更明确,有时为了避讳或禁忌,有时为了简易和便利,有时为了区别形近字,有时为了存古或仿古,有时也可能是偶然失误。了解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和原因,有助于掌握字词关系,更准确有效地解读古书,也有助于探讨汉字职用变化,丰富和完善汉字学理论。
关键词
古今字
用字现象
字词关系
汉字职用学
Keywords
Gu-Jin-Zi(古今字)
Phenomenon of Characters Us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Words
Stud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Functions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及其俗字释例
被引量:
3
18
作者
刘正印
李运富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8,12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越南汉字资源整理及相关专题研究”(17ZDA30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汉字研究中心项目“俗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影响”(2018khz004)。
文摘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是一批亟待发掘的新材料。这批文献数量可观,年代为19至20世纪,多由壮族、瑶族、芒族、汉族人写成,内容涉及道经科仪、风水占卜、民歌诗词、杂字蒙学。文献中使用了不少俗字,有的形近讹混,如"灲(州)";有的简省变异,如"莧(■)";有的草书楷化,如"■(貫)";有的音近借用,如"■(麼)";有的符号同化,如"■"。这些俗字现象反映了汉字在越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和变异情况。
关键词
越南汉籍
少数民族
汉字传播
俗字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s in Vietnam
minority
the spread of Chinese characters
folk characters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许慎《说文解字》之“词”观探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素凤
葛海楠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字词关系研究史”(项目编号:19AYY016)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以前,“词”一般专指虚词,这在学界几乎成为一种共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文解字》对“词”的训释、训释语中“词”的意义、双音词的训释方式显示出的“词”的意义,以及先秦两汉文献中“词”的意义,揭示了许慎《说文解字》中“词”的内涵和外延。认为《说文解字》中的“词”,内涵是以意义为内核、以声音为外在形式的“文辞”,外延不限于虚词,而是兼包虚、实两类性质的语素、词、短语等各级语言单位。许慎《说文解字》对各级语言单位统一用“词”来称谓,说明他还没有十分清晰的现代语言学意义的“词”的观念。许慎《说文解字》对联绵词采用整体训释的方法,则说明他对字与词的不同已经有所认识。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词
虚词
文辞
字与词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楚简“■”字补释
被引量:
1
20
作者
俞绍宏
宋丽璇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
汉字
文明
研究
中心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国古文与敦煌先秦写卷俗字对比研究”(17BYY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楚系简帛文字职用研究与字词合编”(20&ZD310)。
文摘
学者或以为楚简中"■"字从"■"得声。然现有的出土文字材料无法证明字形"■"的产生早于字形"■","■"为"■"声旁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的简省体。"■"有可能是表干犯义的"閒"字的楚系异体。《说文》"閒"字古文"■"为"■"之讹,"■"或为从"门""外","外"亦声,为楚系閒隙之"閒"字或体。
关键词
楚简
■
■
■
Keywords
Chu(楚)bamboo slips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徐锴字词关系思想研究
张素凤
刘梦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语言学史”教学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李晶
《语文学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刘正印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解
尉侯凱
《简帛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硕”字看《诗经》的审美倾向
宋仕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方言文献“■”及相关字词考
李运富
宋丹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校注》评介
张青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的军旗考论
洪德荣
《殷都学刊》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徝、德及相关字字际关系考辨
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楚简字词考辨三则
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日本元素译名对中国元素译名用字的影响探微
牛振
《中国文字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論兵學出土文獻中的“奇正”思想
洪德榮
《诸子学刊》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上博五《姑成家父》“爲士忨”新説
季旭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文”“字”职用的异同
李运富
闫潇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5
近四十年《说文解字》版本研究综述
任健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
0
原文传递
16
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张青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17
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李运富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18
越南少数民族汉籍及其俗字释例
刘正印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19
许慎《说文解字》之“词”观探析
张素凤
葛海楠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20
楚简“■”字补释
俞绍宏
宋丽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