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与传承研究
1
作者 王一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1,102,共5页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社交媒体在乡村的广泛使用,促使我国乡村逐渐演变为媒介化乡村,农民的价值观出现代际断层。本文采用人的现代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阐释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农民价值观 代际断层
下载PDF
内参传播研究的重要发现和典型观点——一个尝试性梳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宪阁 岳婧帆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52,共3页
酝酿于1949年前、正式初创于1953年、此后延续至今的内参现象及其工作机制,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信息流通方式和政治传播渠道。本文以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例,对内参起源、创设与演进,内参种类及其“家族”,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内参的认... 酝酿于1949年前、正式初创于1953年、此后延续至今的内参现象及其工作机制,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信息流通方式和政治传播渠道。本文以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例,对内参起源、创设与演进,内参种类及其“家族”,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内参的认识与发展等略作梳理和介绍,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渠道 政治传播 信息沟通 媒体类内参
下载PDF
美国在地性文化外交平台传播策略研究——以北京美国中心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亚楠 《对外传播》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美国中心是美国在全球分布最广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平台“美国空间”(American Spaces)项目的一部分。本文选取北京美国中心(Beijing American Center)作为个案研究,通过空间和叙事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如何实现国家形象的“出场”和... 美国中心是美国在全球分布最广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平台“美国空间”(American Spaces)项目的一部分。本文选取北京美国中心(Beijing American Center)作为个案研究,通过空间和叙事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如何实现国家形象的“出场”和“在场”。空间维度具体包括可抵达性、准入机制和场景设置三个方面,叙事维度则从叙事主题、叙事者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整体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空间 北京美国中心 文化外交 公共外交 宣传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举玺 王文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紧扣世界传播格局和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语境,基于"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新理念,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评价体系进行... 紧扣世界传播格局和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语境,基于"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新理念,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评价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确定基础实力、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数字外交能力、经营能力六个一级指标对一流媒体创建的重要性影响程度。所编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可以对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结果为精准管理和提高国际媒体的能力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构建我国国际传播体系提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一流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穆青:群众路线的坚守者和践行者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广安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9期9-13,共5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观的重要内涵。穆青的新闻实践和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群众路线的内涵。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穆青当之无愧是新闻战线始终如一坚守和践行群众路线的代表。网络的出现,特别...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观的重要内涵。穆青的新闻实践和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群众路线的内涵。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穆青当之无愧是新闻战线始终如一坚守和践行群众路线的代表。网络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受到极大挑战。然而,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坚持群众路线依然是今天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和弘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青 群众路线 践行 途径
下载PDF
旋转的新闻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反转与舆论效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褚金勇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新闻空间中的新现象,新闻事实的渐次呈现导致社会舆情的态度反转,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新闻观感,也伤及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新闻反转"事件丛生,无法绕开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新媒...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新闻空间中的新现象,新闻事实的渐次呈现导致社会舆情的态度反转,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新闻观感,也伤及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新闻反转"事件丛生,无法绕开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者因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公众的自我话语赋权促成了新闻事实的多元呈现并加剧了新闻"反转"的传播扩散。面对此情此境,公众需要调整以往的新闻阅读经验,既要保持"让新闻飞一会"的新闻阅读策略,以适应"反转新闻"满天飞的信息乱象,也要乐观地面对新闻传媒的"有机运动",以期待新闻的所有真实得以最终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反转 舆论效应 报刊有机运动
下载PDF
新舆论环境下我国新闻从业者社会认同建构研究
7
作者 李惊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46,共3页
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业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因素:其一是互联网技术;其二是社会转型。由此形成了新的舆论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自我归类理论出发,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当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 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业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因素:其一是互联网技术;其二是社会转型。由此形成了新的舆论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自我归类理论出发,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当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认同的建构,密切新闻从业者成员群体和心理认同群体的贴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社会认同中的一些疏离或者解组的现象,寻找影响自我归类的原因,强化社会认同的建构,进而为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舆论环境 新闻从业者 自我归类 社会认同
下载PDF
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对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示范意义
8
作者 王晓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9,共5页
穆青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业界领导者、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自觉的新闻事业管理的实践者、研究者。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具有敢于亮剑、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媒介技术等特点。他的新闻管理观念和认识对... 穆青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业界领导者、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自觉的新闻事业管理的实践者、研究者。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具有敢于亮剑、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媒介技术等特点。他的新闻管理观念和认识对于当前更好地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青 新闻管理 新闻舆论 示范意义
下载PDF
从穆青笔下的“老坚决”谈民族精神的传播
9
作者 乔云霞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78,共3页
穆青笔下的"老坚决",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缀网劳蛛"的精神为百姓撑起一方绿荫,这部作品传播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民族精神。保护环境,已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行动。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却... 穆青笔下的"老坚决",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缀网劳蛛"的精神为百姓撑起一方绿荫,这部作品传播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民族精神。保护环境,已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行动。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却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时代在前进,伴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新闻的传播方式及传播范围有了巨大的提升和延展,穆青精神和"老坚决"固沙造林的精神恰可以搭上这趟快车,广泛传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青 “老坚决” 传播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学术研究应有距离感
10
作者 刘宪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93-93,共1页
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史论之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其发为言论之时,即已印入作者及其时代之环境背景,实无异于今日新闻之社论时评。”其实何止史论,就是我们的日常言行,也无不有意无意、若隐若现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同样值得... 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史论之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其发为言论之时,即已印入作者及其时代之环境背景,实无异于今日新闻之社论时评。”其实何止史论,就是我们的日常言行,也无不有意无意、若隐若现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陈氏的另一段话。这是他唯一一次指导学生作中国近代史的学位论文时说的。此文即石采的《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政局》。多年后石泉回忆陈寅恪在很多细节上对自己有发蒙解惑之力;更耐人寻味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距离感 中国近代史 环境背景 学位论文 甲午战争 耐人寻味 陈寅恪
下载PDF
夏晓林:被忽略的大公报研究先行者
11
作者 刘宪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3-93,共1页
提及1980年代的大公报研究学术史,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可能是李纯青,特别是他那篇有名的辩诬文章:《为评价大公报提供史实》。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这是基于他1985年夏提交给在重庆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 提及1980年代的大公报研究学术史,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可能是李纯青,特别是他那篇有名的辩诬文章:《为评价大公报提供史实》。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这是基于他1985年夏提交给在重庆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全国新闻学术讨论会”的会议论文,以及他的另一篇文章后来合并修订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先行者 忽略 学术讨论会 80年代 会议论文 学术史
下载PDF
传承穆青精神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12
作者 王晓宁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11·7"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向四做",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人民记者穆青正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楷模。"勿忘人民"是穆... 习近平总书记在"11·7"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向四做",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人民记者穆青正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楷模。"勿忘人民"是穆青精神的核心,是人民至上理念的体现,是对新闻作品文风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作风的要求。传承穆青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关键要牢记"勿忘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7”讲话 穆青精神 勿忘人民
下载PDF
“穆青精神”:传媒人的必修课与教科书
13
作者 邓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13年第10期83-85,共3页
穆青(1921-2003)是当代中国著名记者.1938年8月,他以发表《岛国的呐喊》为肇始,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记者生涯. 1939年春,穆青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8月,发表通讯《雁翎队》.穆青以擅长刻画典型人物著称,其和张铁夫合作的第一个典型人... 穆青(1921-2003)是当代中国著名记者.1938年8月,他以发表《岛国的呐喊》为肇始,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记者生涯. 1939年春,穆青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8月,发表通讯《雁翎队》.穆青以擅长刻画典型人物著称,其和张铁夫合作的第一个典型人物是发表于1942年9月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赵占魁同志》等系列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青 教科书 必修课 传媒人 延安《解放日报》 精神 典型人物 1939年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构框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虹 秦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9,65,共6页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中国国际传播的认知——以战略传播理念为内涵、以中华文化为基石、以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为旨归,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在此基础上亟需提升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行动逻辑,创新涵盖多元主体、多种文化、多重语境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协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特色 战略体系 建构框架
下载PDF
小镇青年短视频使用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15
作者 秦静 杜全清清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67,共3页
小镇青年群体规模庞大,是连接城乡发展的重要阶层,其思想状况与社会稳定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小镇青年的政治认同是重要议题。本研究聚焦小镇青年短视频使用对其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小镇青年合理使用短视频,提升其政治认同提... 小镇青年群体规模庞大,是连接城乡发展的重要阶层,其思想状况与社会稳定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小镇青年的政治认同是重要议题。本研究聚焦小镇青年短视频使用对其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小镇青年合理使用短视频,提升其政治认同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短视频使用 政治认同 媒介信任 政治信任
下载PDF
新华网“富媒体”新闻作品的空间叙事解读
16
作者 张梦玉 王晓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68,共3页
“富媒体”作为一种组合式、交互性的信息承载方式,成为当前媒介将数据、图像等转换为数据产品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空间叙事学角度分析新华网“富媒体”新闻作品,发现其采用主题—并置和分形叙事两种空间叙事模式,通过空间与图像、... “富媒体”作为一种组合式、交互性的信息承载方式,成为当前媒介将数据、图像等转换为数据产品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空间叙事学角度分析新华网“富媒体”新闻作品,发现其采用主题—并置和分形叙事两种空间叙事模式,通过空间与图像、文字和历史叙事结合的方式,在时间逻辑“退隐”到背后的同时,与受众互动探索出一种创新的空间叙事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媒体 主题并置 分形叙事 空间构建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广安 吕冰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0,共5页
物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互联。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技术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能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伦理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互联。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技术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能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伦理体系造成冲击。本文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而从人的主体性、社会心理隐患、信息管控难度三个方面审视物联网传播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最后对物联网伦理挑战的应对提出思考,以期对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传播 伦理挑战 信息安全
下载PDF
试析“党媒姓党”的逻辑与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行芳 卢小波 刘修兵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4,共5页
"党媒姓党"的主张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源远流长,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法理逻辑。自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党的机关报就一直作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履行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职能。今天党的最高领导人再次强调... "党媒姓党"的主张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源远流长,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法理逻辑。自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党的机关报就一直作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履行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职能。今天党的最高领导人再次强调这一主张,目的是为了宣示执政理念,应对复杂局面,进行舆论引导,回归媒体职能。要使"党媒姓党"的理念落到实处,就要改善党的领导,严格依法管理;理顺各种关系,确保上下一致;尊重新闻规律,防止出现偏差;尊重媒体劳动,提供必要条件,使媒体和记者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为人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媒姓党 逻辑 内涵
下载PDF
报刊、稿酬与中国近代文人书写的“义利之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褚金勇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6期55-59,共5页
儒家典籍多标举"义"而耻于"利",中国文人受儒家"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观念影响,在文章书写方面也一直尊崇重义轻利的思想。晚清之季,从书籍到报刊的媒介转型促生了用稿付酬的商业化模式,也动摇了中... 儒家典籍多标举"义"而耻于"利",中国文人受儒家"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观念影响,在文章书写方面也一直尊崇重义轻利的思想。晚清之季,从书籍到报刊的媒介转型促生了用稿付酬的商业化模式,也动摇了中国维系两千多年的义利观念。投身报业的中国文人,开始还保存着"重传播、轻获利"传统观念,后来逐渐地接受了用稿付酬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养成了维护个人劳动所得的版权意识,完成了义利观念的现代转型。本文以《申报》为中心探讨中国近代文人著述发表传播中的义利观念的转变问题,并进而思考文人书写观念转型中的媒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书写 稿酬制度 义利之辨
下载PDF
尊崇对话价值 善用对话策略——讲好中国故事策略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成 《对外传播》 2017年第9期34-35,共2页
民族国家间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以及全球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沟通障碍、偏差乃至误解,常演化为"文明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或"理性沟通",不同民族国家或文化主体才能"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 民族国家间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以及全球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沟通障碍、偏差乃至误解,常演化为"文明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或"理性沟通",不同民族国家或文化主体才能"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这不仅"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普遍遵守",也应该是中国故事赢得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的路径选择: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社交化为场景,以沟通理性为桥梁,拓宽对话空间,在“双边·多边-全球”的不断升维中开阔境界,探索能够正确解释和解决世界性议题的中国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生活形式 民族国家 伦理原则 国际话语权 国际交往 文化主体 社交媒体 生日礼物 传播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