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limp-1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文坛 刘俊文 +1 位作者 刘红春 王婷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1,Blimp-1)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1,Blimp-1)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39例初诊MM患者(MM组)和5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IDA组)治疗前BMMNC中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中浆细胞的性质和数量,并收集患者初始临床指标资料。将39例初诊MM患者分为2组,20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BD化疗方案,19例患者接受传统的VAD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采集MM患者3个疗程后的骨髓标本,采用qRT-PCR检测患者BMMNC中Blimp-1 mRNA的表达。结果:IDA组和ISS(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临床分期不同的初诊MM组BMMNC中Blim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IDA组(0.00047±0.00027),ISS I期(0.09543±0.02800),ISSⅡ期(0.13606±0.04162),ISSⅢ期(0.21202±0.03940),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MM患者BMMNC中Blim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Blimp-1 mRNA与患者初诊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骨髓中恶性浆细胞数量、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protein,M蛋白)、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呈正相关(r_(恶性浆细胞)=0.765,r_(M蛋白)=0.685,r_(β2-MG)=0.446,r_(LDH)=0.583,r_(CRP)=0.671,P均<0.05),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b)呈负相关(r=-0.439,P<0.05),与年龄、血钙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MM患者经BD或VAD 3个疗程化疗后,M蛋白水平下降>50%的患者BMMNC中Blimp-1 mRNA水平显著低于M蛋白水平下降≤50%的患者(P<0.05)。两组MM患者化疗3个疗程后,BD组Blim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BMMNC中Blimp-1 mRNA的水平在反映初诊MM患者患病程度和体内肿瘤负荷方面具有一定意义。Blimp-1 mRNA水平变化与M蛋白变化可能具有一定关联,提示其可能用于评估治疗反应。抑制骨髓瘤细胞中Blimp-1 mRNA的表达,可能是硼替佐米发挥治疗效果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LIMP-1 MRNA 恶性浆细胞 肿瘤负荷 硼替佐米
下载PDF
某医院HIV感染者中HBV HCV TP混合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万海 孟真 +5 位作者 高楠 杨若男 常谦 孟宪春 张磊 明亮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首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混合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艾滋病(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以非艾滋病首诊于某综合性...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首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混合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艾滋病(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以非艾滋病首诊于某综合性医院而确证为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和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检测。结果共确证359例HIV感染者,其年龄中位数为45岁(2~86岁),男性251人(69.92%),女108人(30.08%)。15例(4.18%)通过母婴途径感染,122例(33.98%)通过性途径感染和222例(61.84%)通过血液(单采血浆)途径感染。混合感染中,35例(9.75%)感染HBV,63例(17.55%)感染HCV,57例(15.88%)感染TP。HIV感染的不同途径中,HBV、HCV和TP的混合感染率存在差异。HIV感染者首诊科室共涉及26个,其中15个内科相关科室,4个外科相关科室,7个其他科室。涉及疾病谱18类,主见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论首诊综合性医院的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和TP感染率相对较高,涉及就诊科室多,疾病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螺旋体 混合感染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监测循环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数量与髓内瘤细胞负荷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玉珂 蒲琦瑶 +3 位作者 谭然 吴博文 李继伟 岳保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3-1162,共10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循环外周血中DLBCL细胞数量与髓内瘤细胞负荷、预后相关指标的联系, 评价循环DLBCL细胞反映髓内瘤负荷及病情进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循环外周血中DLBCL细胞数量与髓内瘤细胞负荷、预后相关指标的联系, 评价循环DLBCL细胞反映髓内瘤负荷及病情进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75例, 其中男43例, 女32例, 年龄61(37, 85)岁。依据诊疗标准分为初发及复发组53例、部分缓解(PR)组14例和完全缓解(CR)组8例。依据循环DLBCL细胞阳性标准分为循环DLBCL细胞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27例。筛选本院同期30例非B细胞肿瘤相关疾病的贫血患者为对照组,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52(30, 79)岁。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用于方法学优化, 男36例, 女34例, 年龄39(25, 57)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骨髓和循环中DLBCL细胞的比例, 同时分析循环DLBCL细胞与LDH、β_(2)-MG、LYM、HGB、淋巴瘤B症状、BCL-2、BCL-6、CMYC、PD-L1、年龄、ECOG、aaIPI/IPI评分和Ann分期各预后相关指标的联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Spearman秩相关、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R组和对照组未检测出骨髓和循环DLBCL细胞;初发及复发组、PR组中循环DLBCL细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47%、57.14%, 两组间骨髓和循环DLBCL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20)。(2)骨髓和循环DLBCL细胞比例在初发及复发组、PR组、CR组和对照组依次减低(P<0.05), DLBCL细胞比例分别为27.72%(骨髓初发及复发组)、26.92%(循环初发及复发组)、3.23%(骨髓PR组)、1.67%(循环PR组)。(3)与阴性组相比, 循环DLBCL细胞阳性组的LDH增高、β_(2)-MG增高、LYM减低、HGB<100 g/L、有淋巴瘤B症状、CMYC表达量≥80%、表达PD-L1、年龄≥60岁, 呈现出较高的ECOG、aaIPI/IPI评分和Ann分期(P<0.05)。且年龄≥60岁、有淋巴瘤B症状、表达PD-L1是循环DLBCL细胞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优化流式细胞术前处理条件可提高循环DLBCL细胞的检出率;循环DLBCL细胞可反映DLBCL患者的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疗效;检测循环DLBCL细胞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循环DLBCL细胞 侵犯骨髓的DLBCL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