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路素素 王冠男 +7 位作者 赵武干 张丹丹 张延平 黄思夏 刘恩杰 王伟伟 张岚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23.3扩增,1例仅见11q24.3缺失。随访时间1~18个月,1例死亡,2例带病生存。结论HGBCL-MYC-11q少见,形态学类似Burkitt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MYC基因重排 11q异常
下载PDF
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2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黄会粉 李盼 +3 位作者 任华艳 刘宇琼 李文才 李惠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 fibromatosis of the breast, DF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26例DF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结果 26... 目的 探讨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 fibromatosis of the breast, DF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26例DF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结果 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13~69岁,平均36.8岁,中位年龄34.5岁。发生于左侧乳腺10例,右侧乳腺14例,双侧乳腺2例,临床均以发现乳腺孤立无痛性肿块就诊,3例伴有乳头凹陷。大体见肿物界限不清,质韧-硬,镜下见肿物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和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组成,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呈指突样浸润乳腺导管和小叶。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束状、编织状,形态温和,无明显多形性、不典型性,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或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β-catenin核阳性(20/26),SMA不同程度阳性(20/26),desmin局灶阳性(6/26),CKpan、CK5/6、p63、CD34、CD10、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10%。Sanger测序检测到CTNNB1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18/26),其中15例为T41A位点突变(83.3%),2例为S45P位点突变(11.1%),1例S45F位点突变(5.6%)。其中2例患者同时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3例行局部肿块切除,2例行乳腺单纯切除,1例粗针穿刺诊断后未治疗。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8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DFB罕见,易误诊为恶性,应与多种发生于乳腺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鉴别,需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吸虫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晶晶 吴嫣 +5 位作者 石祥 黎三艳 周先荣 张岚 张丹丹 李文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4-436,439,共4页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合并结直肠癌比较常见,但血吸虫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极为罕见。本研究收集3例胃肠道血吸虫合并淋巴瘤病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合并结直肠癌比较常见,但血吸虫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极为罕见。本研究收集3例胃肠道血吸虫合并淋巴瘤病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旨在提高临床与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淋巴瘤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学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誉 戈立东 +1 位作者 魏建国 吴勇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常见嗜神经现象,通常含有PRKD1 E710D突变。涎腺筛状腺癌(cribriform adenocarcinoma,CASG)是一个有争议的实体,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认为其是PAC变异亚型,属于同一组织学谱系,但也有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WHO(2022)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关于CASG是不同的诊断术语还是PAC的变异亚型仍存在争议。CASG好发于舌根部,呈分叶状生长模式,以实性、筛状、微囊、乳头状结构为主,罕见单行列兵样排列,以周边呈栅栏状排列、裂隙样结构或肾小球样外观及毛玻璃样细胞核为特征,淋巴结转移频发,以PRKD1、PRKD2或PRKD3(PRKD1/2/3)融合为主。鉴于两者不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风险,该文对两者命名的历史变革、形态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不同病理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癌 临床病理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怡晖 严淑萍 +3 位作者 郑湘予 杨琛擘 孙淼淼 陈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8-860,86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SMA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SMA均明确表达于肿瘤间质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膜,在肠壁组织的正常血管内皮未见表达;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平均值为12.11,其在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3)相关。结论PSMA在结直肠癌肿瘤相关血管中表达较高,且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PSMA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血管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为PSMA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SMA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宫颈胃型腺癌6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海峰 王敏 +2 位作者 李婧 严淑萍 付翰林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胃型腺癌(G-EA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确诊的67例G-EAC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信息,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胃型腺癌(G-EA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确诊的67例G-EAC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信息,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症状是阴道出血(56.7%)、腹部不适(16.4%)和阴道排液(9.0%)。TCT和高危HPV异常率分别为37.0%、10.9%。肿瘤标志物升高最多见是TAP(82.4%)、CA19-9(39.2%)和CA125(37.3%)。根据FIGO 2018标准,Ⅰ期26例(Ⅰb1期13例,Ⅰb2期9例,Ⅰb3期4例),Ⅱ期6例(Ⅱa1期2例,Ⅱa2期2例,Ⅱb期2例),Ⅲ期30例(Ⅲc1p期27例,Ⅲc2p期3例),Ⅳ期5例(Ⅳa期1例,Ⅳb期4例)。Kaplan-meier分析证实,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与肿瘤晚期、卵巢转移、TAP持续升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G-EAC发病隐匿,常规筛查手段效率低,治疗效果差,术后易复发。TAP在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测中有一定的价值,但需深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胃型腺癌 临床表现 TAP 卵巢转移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张红燕 胡培珠 +2 位作者 崔黎 武笑宇 张文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E-GB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GB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6例E-GBM中,男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E-GB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GB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6例E-GBM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中青年人多见。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成片生长,黏附性较差,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横纹肌样,胞质丰富、嗜酸性,泡状核,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易见;部分病例可见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16例GFAP均阳性,部分为弥漫阳性,部分局灶阳性;16例S-100和vimentin均强阳性;Oligo-2阳性(15/16),部分病例为灶阳性或少量肿瘤细胞阳性;EMA(6/16)、CK(AE1/AE3)(1/16)灶阳性;ATRX、INI-1和BRG-1均阳性;desmin、Myogenin、MyoD1、HMB45、Melan-A、SSTR2和IDH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60%。分子检测显示:16例中13例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未检测到IDH1基因R132位点及IDH2基因R172位点突变,均未发现EGFR基因扩增;其中10例同时检测了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均未发现突变。术后14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死亡,8例存活,总生存时间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E-GBM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联合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检测是诊断该肿瘤的有效手段,形态学上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其他类型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癌及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4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秦玲 李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2-828,共7页
目的探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1例ARMS和9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另对41... 目的探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1例ARMS和9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另对41例ARMS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1例ARMS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男女比为2.4∶1。发病年龄范围1~74岁,平均年龄22.95岁,中位年龄18.0岁。<18岁者19例,≥18岁者22例。发病部位:头颈部32例,非头颈部9例。与ERMS相比,ARMS的发病患者年龄更大,更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危险度更高(P均<0.05)。41例ARMS患者中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2.3个月。随访过程中,23例死亡,10例存活。平均生存时间23.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9个月。22例成人ARMS患者中17例获得随访。随访过程中,15例死亡,2例存活。平均生存时间14.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7个月。年龄和N分期均与ARMS患者预后相关(P均<0.05),但仅年龄是影响ARM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MyoD1表达、N分期、M分期、TNM分期、IRS分期以及危险度分层与成人ARMS患者预后相关(P均<0.05)。结论ARMS发病率低,临床病理学特征与ERMS不同,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腺泡状 胚胎性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标本不同病理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辉 黄培 庞霞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7期1901-1902,193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标本不同病理学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疑似肺癌患者行超声内镜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取得的标本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涂片细胞学检查,其中术后病理诊断肺癌77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标本不同病理学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疑似肺癌患者行超声内镜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取得的标本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涂片细胞学检查,其中术后病理诊断肺癌77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组织病理学检查、涂片细胞学检查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肺癌74例,确诊率为71.15%;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60例,确诊率为57.69%;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肺癌83例,确诊率为79.81%,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涂片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高于涂片细胞学检查。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能获得更高的诊断效能,必要时可以联合涂片细胞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涂片细胞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TERT和RET分子检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尚轶钒 黄思夏 +6 位作者 王佳鹤 王玉姣 陈伶俐 张慧娟 李烨 王蕾 吕新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三种驱动基因BRAF V600E、TERT和RE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678例PTC,2637例患者行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检测(C250T和C228T位点),另2041例患者行BRAF V600E和RET...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三种驱动基因BRAF V600E、TERT和RE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678例PTC,2637例患者行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检测(C250T和C228T位点),另2041例患者行BRAF V600E和RET检测,并分析以上3种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C中BRAF V600E、TERT及RET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4161/4678)、0.5%(12/2637)、3.7%(75/2041)。BRAF V600E突变仅与被膜侵犯及桥本甲状腺炎伴随相关(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有关(P<0.05);RET基因融合与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桥本甲状腺炎伴随有关(P<0.05)。双基因改变患者合计12例,包括1例BRAF V600E突变伴CCDC6-RET(Exon1-Exon12)基因重排变异,1例BRAF V600E突变伴NCOA4-RET(Exon6-Exon12/partial Exon7-Exon12)基因重排变异,10例BRAF V600E伴TERT启动子双突变。BRAF V600E伴TERT双突变在>55岁、较大肿瘤、多癌灶、有淋巴结转移或晚期患者中更易发生(P<0.05)。结论BRAF V600E在PTC中突变率极高,提示可作为PTC诊断的重要分子学依据;TERT及RET基因改变可反映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并提示预后不佳,两者均可伴有BRAF V600E突变,且BRAF V600E和TERT双突变提示更差的临床预后,因此联合多基因检测可更全面评估患者预后风险,为疾病预后分层及临床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 V600E TERT RET 多基因改变
下载PDF
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婷 陈奎生 +5 位作者 王帅元 张哲 余兰燕 于丽莹 寇松子 孙淼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 目的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均出现阴道出血,其中2例阴道有黄色分泌物,血清AFP均异常升高。6例均行阴道肿物切除术或活检术,镜下肿瘤排列呈疏网状结构,血管周围见S-D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免疫表型:CK、AFP、SALL4、Glypican-3均阳性,OCT-4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术后予以PEB或VCP为主的化疗方案;6例患儿术后随访39~61个月,1例死亡,2例复发,3例未见复发或死亡。结论阴道YST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临床特征为阴道出血或阴道黄色分泌物伴AFP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占位有利于诊断,依靠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术后化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阴道 婴幼儿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的供肾损伤程度对早期移植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刘磊 朱昆仑 +5 位作者 邱阳 李新强 罗振宇 庞新路 王军祥 丰贵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的供肾损伤程度分级方法,及基于该分级的损伤程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实施肾移植的70例ATI供者和139例受者资料。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形... 目的:探讨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的供肾损伤程度分级方法,及基于该分级的损伤程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实施肾移植的70例ATI供者和139例受者资料。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形态学改变及基底膜裸露范围<10%的供肾受者定义为轻度损伤组(n=60),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形态学改变及裸露范围10%~50%的供肾受者定义为中度损伤组(n=79);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梗死或凝固性坏死且肾小管基底膜裸露范围>50%为重度损伤,不用作供肾。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1、3、6、12、18、24个月时的肾功能(eGFR)以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结果:两组eGFR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但组间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中度损伤组DGF发生率为51.9%,DGF持续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0(20.5,43.0)d,高于轻度损伤组[21.7%,18.0(16.5,21.5)](P<0.05)。结论:供肾移植前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进行损伤程度分级评估能够预测受者移植效果;轻、中度供肾损伤均可用于供肾移植,但中度损伤的供肾有更大DGF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前活检 急性肾小管损伤 肾功能延迟恢复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13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郭永强 梁若鹏 +1 位作者 陈壬寅 张豫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胆汁及宿食等一系列症候群[2]。SMAS可先给予营养支持、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已被证实安全、可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下载PDF
胆囊肉瘤样癌16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周雅淑 马怡晖 +4 位作者 裴家鑫 孟园园 郭鹏 梁曦月 路太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2,共6页
目的分析胆囊肉瘤样癌(GB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胆囊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式等,并... 目的分析胆囊肉瘤样癌(GB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胆囊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式等,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62.9±8.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13例(81.3%)、恶心5例(31.3%)、腹胀4例(25.0%)、纳差3例(18.8%)、乏力2例(12.5%)、发热2例(12.5%)、黄疸1例(6.3%),3例为无症状体检发现。其中81.3%(13/16)的患者初诊时处于疾病晚期(Ⅲ/Ⅳ期)。组织病理学表现:镜下观部分癌细胞呈梭形,核分裂像多见且异形性明显。免疫组化分析显示:Vimentin阳性表达率100%(16/16),AE1/AE3阳性表达率100%(16/16),CK8/18阳性表达率100%(16/16),81.3%(13/16)的患者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50%),中位数为70%(范围:20%~90%)。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1例,姑息性手术5例,其中R0切除者9例,R1切除者2例,R2切除者5例,7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16例患者均取得有效随访,随访0.5~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0个月。至随访结束,2例患者存活,1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术后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1.3%、8.3%。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χ^(2)=6.727,P=0.009)、手术方式(χ^(2)=7.508,P=0.006)、切缘情况(χ^(2)=7.934,P=0.005)、辅助治疗(χ^(2)=4.608,P=0.032)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免疫组化,大多数患者初诊时疾病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切缘阴性的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治疗学
下载PDF
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腺样囊性癌1例
15
作者 张哲 孙淼淼 +4 位作者 罗婷 刘肖楠 于丽莹 余兰燕 陈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28,共2页
患者女性,64岁,因绝经20余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周就诊。妇科检查:可见最大径约4 cm的肉芽样赘生物。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示:子宫颈处可见大小45 mm×41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HPV... 患者女性,64岁,因绝经20余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周就诊。妇科检查:可见最大径约4 cm的肉芽样赘生物。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示:子宫颈处可见大小45 mm×41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HPV 16阳性,TCT检查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遂对患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眼观:子宫颈黏膜面可见一外生性肿物,切面灰黄色,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囊性癌 神经内分泌癌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分子分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预后及生育结局
16
作者 王家祎 郭瑞霞 +3 位作者 姜国忠 严淑萍 金玉茜 付翰林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9期648-655,661,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95例EC或AEH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95例EC或AE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化染色(IHC)方法,根据EC前瞻性分子危险分类法(ProMisE)将患者分为4组:POLE核酸外切酶域突变型(POLE EDM)、错配修复缺陷型(MMRd)、p53突变型(p53abn)和p53野生型(p53wt)。比较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对95例患者首次就诊时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测,其中POLE EDM型2例、MMRd型25例、p53abn型5例、p53wt型63例。MMRd型和p53wt型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EC亚组中MMRd型和p53wt型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16.7%(P=0.019),AEH亚组中MMRd和p53wt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8.2%和71.4%(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接受口服高效孕激素治疗的MMRd型和p53wt型患者在9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和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分子分型对早期EC及AEH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进行评估是可行的。MMRd型和p53wt型在接受保留生育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和生育结果,其中p53wt型可能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分子分型 保育治疗 预后 生育结局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学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汉青 庞霞 +2 位作者 赵香田 王青杰 马怡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73例手术切除的SPN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SPN,女性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73例手术切除的SPN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SPN,女性57例,男性16例,发病年龄7~68岁,平均28岁,中位年龄27岁。肿瘤平均直径6.47 cm(0.13~14 cm)。30例SPN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33例位于胰尾,1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胰头及胰尾。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4.8个月(12~99个月)。坏死、钙化、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细胞核异型性、浸润性生长、神经侵犯在非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及增殖指数Ki-67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N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和Ki-67增殖指数≥4%,对于预测SPN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 复发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晨飞 赵武干 +3 位作者 王冠男 李晟磊 王丰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t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IDCS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IDCS男、女各1例,... 目的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t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IDCS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IDCS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颈部淋巴结和左眼内侧球结膜。结内病变位于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片状累及滤泡间或副皮质区;结外肿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胞质丰富弱嗜酸性,界限不清。免疫表型:S-100、Fascin均强阳性,vimentin、CD68部分阳性,CK(AE1/AE3)、EMA、CD45、CD3、CD20、CD79a、CD30、ALK、CD1a、CD21、CD23、CD35、HMB-45和SMA均阴性。结论 IDCS是一类相对较少见的侵袭性肿瘤,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形态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相关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确诊,并需排除相似疾病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5 位作者 孟中勤 冯怡锟 付文静 张敏 张岩 任景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28例为单纯型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镜下见小而深染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胞质稀少,核仁不明显,坏死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30/35)、CD56(27/35)、Syn(28/35)、CgA(20/35)阳性;其他标志物p16(29/35)、PAX-8(3/35)、TTF-1(15/35)及p63(12/35)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0%。27例HPV检测结果为阳性,8例为阴性。2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4例复发或转移,8例死亡。结论 SCCC组织学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癌类似,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表达p16及TTF-1,PAX-8多呈阴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HPV PCR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宫颈原位腺癌的常用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鸿宇 杨建萍 +2 位作者 严淑萍 张红新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8-431,共4页
近50 a来,随着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发展及普及,宫颈鳞癌及其前驱病变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则逐年上升^([1-2]_。宫颈腺癌5 a总生存率为75.5%,而宫颈原位腺癌(AIS)治疗后的5 a年生存率几乎可达100%~([3]_。因此对宫颈腺... 近50 a来,随着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发展及普及,宫颈鳞癌及其前驱病变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则逐年上升^([1-2]_。宫颈腺癌5 a总生存率为75.5%,而宫颈原位腺癌(AIS)治疗后的5 a年生存率几乎可达100%~([3]_。因此对宫颈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寻找切实可行的宫颈腺癌前驱病变的诊断方法十分必要。根据2014年版女性生殖系统肿瘤WHO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位腺癌 液基细胞学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