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
作者 杨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有效策略,强化神经内科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随机观察法相结合,对神经内科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有效策略,强化神经内科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随机观察法相结合,对神经内科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根据卫计委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具体要求,对问卷调查和随机观察法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总的手卫生依从率为52.0%,洗手方法正确率为85.9%,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好、医生次之,保洁员、陪检员较差,大部分医务人员最常用的手卫生方法为流动水洗手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结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应加强培训、检查、督导手卫生执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的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洗手方法正确率,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院内感染
下载PDF
血清组织蛋白酶K、胱抑素C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夏青 卢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K)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超声评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1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3例、稳定斑块组53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采用E...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K)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超声评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1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3例、稳定斑块组53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采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CatK、CysC水平。结果:3组血清CatK和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9和2.733,P均<0.05)。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atK水平较高,而CysC水平较低(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因素校正后,CatK仍为颈动脉不稳定的危险因素(OR=1.229,95%CI=1.089~1.388),CysC为保护性因素(OR=0.995,95%CI=0.991~0.999)。结论:组织蛋白酶CatK及其内源性抑制剂CysC表达失衡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组织蛋白酶K 胱抑素C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牛瑞娜 卢宏 +2 位作者 李文战 焦淑杰 王海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2,共2页
脊髓血管畸形临床比较少见,病变多见于胸腰段,多在45岁前起病,缓慢起病者多见,亦可有间歇性病程。临床症状不一,诊断较困难,很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排便费力起病,后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临床比较 临床症状 胸腰段 间歇性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春 赵高峰 +1 位作者 何谦益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7-01—2016-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7-01—2016-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病情严重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发病90d时的预后,详细询问一般情况,入院当时化验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并常规行血脂、空腹血糖(FB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TBIL)、颈动脉超声检查。选择同期体检的168例健康者为参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NLR(4.76±1.02)较对照组(3.95±1.08)明显增高,NIHSS>7分组NLR水平(4.85±0.94)明显高于NIHSS≤7分组(3.87±1.03),预后不良MRS3~6分组NLR(4.68±1.07)高于预后良好MRS 0~2分组(3.78±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L、NIHSS评分、康复、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琳琳 师云波 +1 位作者 焦淑洁 贾延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近年来报道越来越多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伴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再次升高,伴或不伴有抗NMDAR脑炎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表明,不适当的治疗可导致复发... 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近年来报道越来越多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伴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再次升高,伴或不伴有抗NMDAR脑炎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表明,不适当的治疗可导致复发性抗NMDAR脑炎的再次发生或多次复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本文对复发性抗NMDAR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自身免疫性 复发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谦益 石晓娟 +2 位作者 连晶瑶 刘莎莎 张毅(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数据。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用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评价预后,并分析Breg与预后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数据。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用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评价预后,并分析Breg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Breg,血清IL-10、TGF-β及IL-35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上调(P<0.001)且患者外周血Breg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Breg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382;95%CI:1.978~5.782)。Breg预测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18(0.735~0.900),截断值是7.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4.0%。结论:Breg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增加,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调节性B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亨廷顿舞蹈病4家系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瑞 赵莘瑜 +2 位作者 焦淑洁 李春 滕军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8-410,共3页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或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一种迟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异常和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点。
关键词 亨廷顿舞蹈病 IT15基因 CAG重复序列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IL-17 hs-CRP的表达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春 赵高峰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2677-2683,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10-01—2015-09-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10-01—2015-09-30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性质进行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70例)、不稳定斑块组(90例)和无斑块组(2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老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组研究对象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斑块检出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组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且不稳定组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与其CAS斑块的性质存在一定关联,血清因子水平越高,患者CAS斑块稳定性越差,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概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MMP-9 IL-17 HS-CRP
下载PDF
24例肝性脊髓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焦淑洁 滕军放 +1 位作者 卢宏 赵莘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肝性脊髓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200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性脊髓病24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行脊髓MRI、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等检查,并给予降氨、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治疗。... 目的分析肝性脊髓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200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性脊髓病24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行脊髓MRI、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等检查,并给予降氨、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 24例患者预后均不佳,随访1年发现,2例患者症状改善,其余22例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其中10例死于严重的肝衰竭及其相关并发症。结论肝性脊髓病的预后不良,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肝脏移植可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亚娟 张晓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83-6185,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主题词为“中等长度导管”或者“中长导管”或者“中线导管”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分析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主题词为“中等长度导管”或者“中长导管”或者“中线导管”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各数据收录开始至2020年6月30日国内正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利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6篇,分别发表于54种不同级别期刊,但文献质量不高。第一作者来自20个不同省市及自治区,以江苏省的发文量最多,研究内容以观察中等长度导管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主。结论中等长度导管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研究热点较多,发展势头良好,在研究质量、广度与深度以及标准化等方面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文献计量学 应用现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性细胞比例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何谦益 石晓娟 +2 位作者 连晶瑶 刘莎莎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分析MDSC的比例。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的预后(0~2分为预后好,3~5分为预后差...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分析MDSC的比例。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的预后(0~2分为预后好,3~5分为预后差)。分析预后好组(n=51)与预后差组(n=77)临床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外周血中多形核MDSC(PMN-MDSC)以及单核MDSC(M-MDSC)的比例上调(P<0.05)。与预后差组相比,预后好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PMN-MDSC以及M-MDSC的比例上调(P<0.05)。PMN-MDSC与M-MDSC比例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MN-MDSC比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AUC为0.619(95%CI为0.519~0.720),截断值是4.220,敏感度为0.588,特异度为0.636;M-MDSC比例的AUC为0.747(95%CI为0.661~0.833),截断值是1.410,敏感度为0.784,特异度为0.623。结论:MDSC比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增加,并且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髓源抑制性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连枷臂综合征3例病案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帅凯 张瑞 +3 位作者 王炳皓 韦星 苏巍巍 杨伟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41-142,F0003,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研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神经电... 目的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研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为1.5~2.5a,临床特点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双上肢近端肌无力和萎缩,伴上肢肌张力下降和腱反射减退,神经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呈广泛失神经及再支配表现,例1颈椎MRI显示猫头鹰眼征。结论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改变均符合枷臂综合征的诊断,突出表现为明显的双上肢近端肌无力、萎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可治愈或明显缓解疾病进展。由于其上肢严重病损,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臂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猫头鹰眼征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局部血流灌注与失语类型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聪颖 杨伟民 黄文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0期2238-224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类型与局部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并分折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1-2017-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失语量表对其进行失语评分及分类。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颅脑...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类型与局部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并分折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1-2017-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失语量表对其进行失语评分及分类。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颅脑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检查,记录病灶局部及镜像侧血流灌注参数,观察不同类型失语与脑局部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7例失语患者中69例存在病灶区灌注不足,不同的语言功能障碍与相应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有关(P<0.05),失语严重程度与受累病灶区低灌注的程度关系密切(P<0.05)。结论以ABC量表所得评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作为卒中后失语患者评价失语严重程度标准,进行语言功能与局部脑灌注的相关性分析,语言功能障碍程度与不同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减低量呈正相关,即局部灌注越差,语言功能障碍程度越高。年龄>60岁、入院NIHSS评分较高及病灶局部脑血流减少是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局部脑血流灌注 颅脑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失语类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预后分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文祥 杨伟民 李聪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9期2136-214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预后差异与CT灌注参数及血管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接受一站式脑CT检查(脑CT平扫、CTP、CTA),证实为左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按半暗区灌注水平分为灌注轻中度异常(47例)及严重异...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预后差异与CT灌注参数及血管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接受一站式脑CT检查(脑CT平扫、CTP、CTA),证实为左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按半暗区灌注水平分为灌注轻中度异常(47例)及严重异常(38例)2组;患者于入院、发病14d、发病90d时分别行NIHSS评分、ADL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法(ABC)计算失语商(AQ),明确2组血管狭窄程度的构成,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2组整体、组内及组间的预后趋势及差异,两灌注组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是否有差别。结果 2组间基线各灌注参数(rCBV、rCBF、TTP)代表的灌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灌注异常组整体及各时点功能结局均优于重度灌注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组内比较不同时间节点2组均存在功能改善(P<0.05);两灌注组间血管重度狭窄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轻中度灌注异常组有良好的前循环血管基础(P<0.05)。结论通过CTP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早期灌注水平异常的严重程度,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差异;脑灌注轻中度异常组的功能结局优于重度异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卒中 失语 CT灌注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与GOS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红 杨阳 +1 位作者 荆婧 苗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2669-2675,共7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与患者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5-2018-05收治的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依据GOS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较差组38例。随访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与患者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5-2018-05收治的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依据GOS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较差组38例。随访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1)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烟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情绪控制、意识水平、就诊时间、血压控制、大便平均时间间隔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再出血、脑积水、局灶体征、脑膜刺激征、癫痫样发作、脑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瘤、CT-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情绪控制、意识水平、血压控制、再出血、Hunt-Hess分级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预后主要因素。结论控制情绪的稳定、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等,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采取早期相关措施进行干预,降低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T3综合征 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 CT-Fisher分级 HUNT-HESS分级
下载PDF
GBA基因与帕金森病关联机制的探讨
16
作者 方艳博 范成河 +1 位作者 王雪晶 滕军放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GBA)突变可导致戈谢病(GD),即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大量临床、遗传和病理研究都证实GBA突变是帕金森病(PD)的十分重要又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发现GD患者及其亲属发展为PD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群...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GBA)突变可导致戈谢病(GD),即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大量临床、遗传和病理研究都证实GBA突变是帕金森病(PD)的十分重要又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发现GD患者及其亲属发展为PD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群,且PD患者携带有GBA突变的频率大大增加。因此,阐明二者之间关联的机制将提高我们对PD这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认识,从而为其治疗提出新的见解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景黎君 杨静尘 杨伟民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646-651,共6页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治疗方法有限。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各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陆续报道,使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该文针对近年来...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治疗方法有限。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各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陆续报道,使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该文针对近年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了其发病机制(包括颅内压升高及灌注压降低、血栓进展、出血转化、脑水肿、炎症反应)、影响因素、预测指标(包括影像指标、生物化学指标、分子生物学指标)和治疗(包括收住"卒中单元"、血管内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以及一般治疗),以期为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预测指标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谦益 石晓娟 +2 位作者 连晶瑶 刘莎莎 张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6-481,共6页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FACS检测样本CD4^+T细胞表面PD-1、T...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FACS检测样本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患者随访90 d后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并且预后较好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较差组(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表面PD-1(OR:1.176;95%CI:1.092~1.267)与Tim-3(OR:1.471;95%CI:1.209~1.790)是患者较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示CD4^+T细胞表面PD-1与Tim-3阳性率可帮助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截止值分别为39.2%与10.8%。以上结果提示,CD4+T细胞表面PD-1与Tim-3的阳性率可能成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4^+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预后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弘娟 滕军放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OCSP分型 颈部血管彩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高书理 白亚娟 张晓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2987-2992,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12... 目的观察基于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共6周。比较两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误吸风险等级、吞咽障碍指数问卷(DHI)评分、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185例患者中,3例未完成全部训练被剔除,最终对照组83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干预后的SSA评分和DHI中的误吸症状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A评分、DH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误吸风险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3,P<0.001);观察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13%(13/99)和7.07%(7/99),对照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30%(21/83)和18.07%(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吞咽障碍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误吸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