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F-肌动蛋白聚合在老年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敏 纪木火 +2 位作者 高玉竹 何雪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研究海马F-肌动蛋白聚合在老年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月龄雄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溶质组(CV组)、对照+jasplakinolide(F-肌动蛋白聚合诱导剂)组(CJ组)、模型+溶质组... 目的研究海马F-肌动蛋白聚合在老年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月龄雄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溶质组(CV组)、对照+jasplakinolide(F-肌动蛋白聚合诱导剂)组(CJ组)、模型+溶质组(PV组)及模型+jasplakinolide组(PJ组),每组18只。采用异氟醚麻醉+腹腔探查术建立PND模型。手术麻醉开始前2 h和行为学训练后即刻左侧脑室注射jasplakinolide(0.5μg/1.5μl)(CJ组和PJ组)或等容量溶质(97.5%生理盐水+2.5%DMSO)(CV组和PV组)。手术麻醉后第2天行场景性条件恐惧实验训练、第3天行场景性条件恐惧实验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行为学测试结束后90 min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F-actin、G-actin、突触体和神经元膜上GluR1和GluR2含量;采用高尔基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数目和分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CA1区c-fos数目。结果条件性恐惧实验训练阶段,四组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组比较,PV组在手术麻醉后第3天场景性条件恐惧实验测试中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下降,海马F-actin/G-actin数值、突触体和神经元膜上GluR1和GluR2含量明显降低,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总数、丝状伪足和蘑菇型数目以及c-fos数目明显减少(P<0.05)。与PV组比较,PJ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上升,海马F-actin/G-actin数值、突触体和神经元膜上GluR1和GluR2含量明显升高,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总数、丝状伪足和蘑菇型数目以及c-fos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论F-肌动蛋白聚合诱导剂jasplakinolide可改善老年小鼠术后的场景性恐惧记忆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树突棘重塑和AMPA受体转运上膜,增加神经元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老龄小鼠 海马 F-肌动蛋白聚合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2
作者 胡小义 王迪 +1 位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在术后可以预测麻醉相关不良结局等。本文总结麻醉学领域常用的ML模型,回顾ML应用于围术期各个阶段的相关研究。ML的应用可改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于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降低麻醉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围术期管理 疾病预测 麻醉学
下载PDF
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术后随访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云 孙振涛 刘萍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术后随访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日间手术的118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2年8月-10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术后随访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日间手术的118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2年8月-10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术后随访管理,比较2组随访用时、随访项目完整率以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用时短于对照组(t=27.881,P<0.001),随访项目完整率高于对照组(χ^(2)=6.993,P=0.008),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t=27.933,P<0.001)。结论将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术后随访应用于日间手术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随访效率和随访项目完整率,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软件 日间手术 随访管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牛钦 邢飞 +1 位作者 顾汉文 张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研究,合计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膝关节手术中,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RR=0.44,95%CI:0.25~0.76),输液量少(MD=-424.05,95%CI:-447.43^-400.68),术中低血压(RR=0.34,95%CI:0.15~0.79)、术后恶心呕吐(RR=0.25,95%CI:0.14~0.46)、尿潴留(RR=0.08,95%CI:0.03~0.24)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阻滞效果为优、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输液量少,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膝关节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全麻下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评估对术后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揽月 纪木火 +2 位作者 杨建军 孙杰 夏江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术前衰弱评估方法对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2—6月在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311例,男178例,女133例,年龄≥6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采用表型评估法(Fried)、修正后... 目的比较3种术前衰弱评估方法对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2—6月在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311例,男178例,女133例,年龄≥6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采用表型评估法(Fried)、修正后衰弱指数(mFI)和衰弱基本工具法(EFT)评估术前衰弱状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入住情况、住院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内再入院及死亡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衰弱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Fried、mFI与EFT评估患者术前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3.4%、19.6%和21.5%。单因素分析显示,3种方法评估衰弱患者术后ICU入住率均明显高于非衰弱患者(P<0.05);Fried和EFT评估衰弱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衰弱患者(P<0.05);mFI评估衰弱患者术后3个月内再入院率明显高于非衰弱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ied(RR=9.816,95%CI 2.660-36.227,P<0.001)、mFI(RR=4.834,95%CI 1.844-12.672,P<0.001)、EFT(RR=5.317,95%CI 2.002-14.124,P<0.001)评估虚弱患者术后进入ICU的风险均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Fried、mFI和EFT预测术后入ICU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36及0.849,临界值分别为0.10、0.11及0.06,敏感性分别为84.0%、76.0%及76.0%,特异性分别为80.8%、87.4%及78.0%(P<0.05)。结论在预测患者术后3个月内预后时,需根据不同预后选择合适的术前衰弱评估方法。术前衰弱是术后入ICU的独立风险因素,且3种评估方法中Fried评估法更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非心脏手术 评估方法 预后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琰 储勤军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47,共2页
患者,女,29岁,156 cm,71.5 kg,因“停经38+5周,不规律下腹痛8 h”入院。初产,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疾病史,妊娠期血压、血糖均正常。查体:HR 80次/分,RR 20次/分,BP 110/70 mmHg。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患者,女,29岁,156 cm,71.5 kg,因“停经38+5周,不规律下腹痛8 h”入院。初产,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疾病史,妊娠期血压、血糖均正常。查体:HR 80次/分,RR 20次/分,BP 110/70 mmHg。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患者临产后在子宫颈口扩张2 cm时行分娩镇痛,经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过程中注射器负压试验阴性,继续进针阻力突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子宫颈口扩张 负压试验 硬膜外穿刺 硬脊膜穿破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咪达唑仑减轻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发的小鼠术前焦虑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伟伟 高玉竹 +3 位作者 肖亚芹 纪木火 杨建军 周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建立动物焦虑行为的效果和咪达唑仑对减轻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导的小鼠焦虑行为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9只,2月龄,体重20~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升高平台应激组(E组)和升高平台应激... 目的探索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建立动物焦虑行为的效果和咪达唑仑对减轻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导的小鼠焦虑行为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9只,2月龄,体重20~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升高平台应激组(E组)和升高平台应激+咪达唑仑组(EM组),每组13只。C组正常饲养;E组每天接受2次(每次持续3 min)升高透明平台应激,连续1周;EM组小鼠除接受与E组相同的升高透明平台应激外,于建模结束后第1天和第3天的行为学测试前30 min腹腔注射咪达唑仑0.5 mg/kg。建模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与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检测小鼠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中心区停留时间、中心区运动距离和进食潜伏期。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Cor)浓度及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组中心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和中心区运动距离明显缩短(P<0.05),进食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血清Cor浓度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GABA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EM组中心区进入次数明显增加(P<0.05),中心区时间明显延长(P<0.05),进食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GABA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高透明平台应激可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咪达唑仑可改善小鼠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Cor浓度,升高海马组织GAB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术前焦虑 咪达唑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颈段硬膜外腔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枕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可行性
8
作者 陈苏 王艳萍 +4 位作者 郭海明 孔存龙 李新新 樊肖冲 卜慧莲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观察颈段硬膜外腔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联合周围神经电刺激(PNS)治疗枕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疼痛科住院的枕神经PHN患者57例,... 目的观察颈段硬膜外腔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联合周围神经电刺激(PNS)治疗枕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疼痛科住院的枕神经PHN患者57例,年龄、性别不限,病程>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并根据不同电刺激植入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SCS-PNS组、SCS组和PNS组。SCS-PNS组患者同时接受颈段(C_(1)~C_(2))硬膜外腔脊髓电刺激和周围神经(枕神经)电刺激,SCS组患者接受颈段(C_(1)~C_(2))硬膜外腔脊髓电刺激,PNS组患者接受周围神经(枕神经)电刺激。记录治疗前患者的一般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在术后1、3、5、7、14、21 d时记录患者VAS评分及VAS≤3分患者的例数。记录患者术后21 d的PSQI评分,记录3组患者的电极拔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共30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SCS-PNS组11例,SCS组11例,PNS组8例。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PNS组相比,SCS-PNS组VAS评分从治疗后3 d开始就出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 d时,SCS-PNS组和SCS组即出现VAS≤3分的病例(P均<0.05)。与SCS组和PNS组相比,SCS-PNS组在治疗后21 d时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更低(P均<0.05)。与SCS组相比,SCS-PNS组和PNS组电极拔出时间较晚,治疗时间更稳定(F=4.04,P=0.029)。3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颈段硬膜外腔SCS联合PNS治疗枕神经PHN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SCS或PNS治疗,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脊髓电刺激 周围神经电刺激 枕神经
原文传递
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弓胜凯 艾英 +1 位作者 应亮 方建超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 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1)、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5 min(T3)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结果EBB组插管时间比VDLT组短,在T1和T2时刻,两组的HR和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组定位时间快于EBB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B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支气管堵塞器 双腔管 炎症应激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中间神经元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斌 纪木火 +1 位作者 贾敏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神经网络是学习与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生物学基础,而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衡很可能是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其中,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及其抑制性神经环路在神经网络形成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 神经网络是学习与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生物学基础,而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衡很可能是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其中,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及其抑制性神经环路在神经网络形成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中间神经元参与调控神经网络活动并在认知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就SOM中间神经元在认知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认知功能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神经元 神经精神疾病 认知功能 功能失衡 生长抑素 兴奋与抑制 神经环路 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臭氧+玻璃酸钠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燕 马民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臭氧+玻璃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5—2021-04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疼痛科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60例KOA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PRP组和...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臭氧+玻璃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5—2021-04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疼痛科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60例KOA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PRP组和臭氧+玻璃酸钠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12周、2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炎程度WOMAC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IKDC评分。统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24周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IKDC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12周时2组患者间的VAS评分、WOMAC评分、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PRP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KOA患者实施关节腔内注射PRP与臭氧+玻璃酸钠的近期疗效相仿,其中注射PRP的长期效果更佳。但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臭氧 玻璃酸钠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贯宇 朱泽飞 +2 位作者 郑红雨 何士凤 孙振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方法评价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方法评价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S组吸入1~2%七氟醚。使用容量控制模式,V T 6~8 ml/kg,FiO 250%,I∶E 1∶2,RR 12~20次/分。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T 0)、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5 min(T 1)、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30 min(T 2)、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60 min(T 3)时的HR、MAP、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P ET CO 2和ONSD。结果与T 0时比较,T 1-T 3时P组MAP明显降低,T 2-T 3时S组MAP明显降低(P<0.05),T 1-T 3时两组Peak、Plat明显升高(P<0.05),T 1-T 3时两组ONSD明显升高(P<0.05)。T 1时P组MAP明显低于S组(P<0.05)。T 3时P组ONSD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使用七氟醚比较,应用丙泊酚维持可一定程度减轻颅内压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丙泊酚 七氟醚 颅内压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评估临时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晶晶 马民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评估临时脊髓电刺激(t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行tSCS治疗的36例病程1~4个月的PH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SCS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评估临时脊髓电刺激(t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行tSCS治疗的36例病程1~4个月的PH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SCS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压力疼痛阈值,以及病变区域红外热像图的温度变化与VA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及压力疼痛阈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侧红外热像图与健侧温差(ΔT_(0))为(0.85±0.31)℃,电刺激拔除当天两侧温差(ΔT_(1))为(0.3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_(0)与电刺激拔除当天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8、0.685,P<0.05)。结论tSC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HN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状况,使红外热成像图健侧与患侧温差减小。治疗前两侧温差大小有助于判断tSCS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医源性脊柱和椎管内感染的诊治经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卜慧莲 陈苏 +6 位作者 王艳萍 卜春晓 陈艳玲 李新新 孔存龙 刘文杰 樊肖冲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89-994,共6页
本文报道1例医源性脊柱感染的治疗经验,在治疗过程中将MRI等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验以完成快速诊断,足量足疗程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快速控制脊柱感染,定期进行炎性指标、肝肾功能、抗生素血药浓度监测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最终患者未遗留... 本文报道1例医源性脊柱感染的治疗经验,在治疗过程中将MRI等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验以完成快速诊断,足量足疗程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快速控制脊柱感染,定期进行炎性指标、肝肾功能、抗生素血药浓度监测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最终患者未遗留相关后遗症,为临床上脊柱感染的快速诊断和规范抗感染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疾病 椎管 感染 头孢曲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微循环的影响
15
作者 王照飞 索小燕 +4 位作者 王聪 吕保峰 孙政 童建华 王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6-2139,共4页
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 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左侧迷走神经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电压持续电刺激30 min。各组犬均行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经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股静脉置管备用。使模型稳定4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模型制备完成后每小时记录1次尿量。并记录氧供和氧耗的数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后,SHEM组平均动脉压MAP(mmHg)高于其余4组[(121.30±8.66)、(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F=110.156,P<0.01],STM组和THA组在90 min时MAP(mmHg)高于HEM组[(65.30±10.63)、(59.30±5.85)、(54.00±5.66),F=105.649,P<0.01]。犬血乳酸值(mmol/L)在0 min时HEM组高于SHAM组[(5.58±0.57)、(0.79±0.18),F=51.454,P<0.01],在180 min时HEM组高于SHAM、STM及THA组[(9.93±2.04)、(0.86±0.14)、(3.19±0.42)、(3.50±1.12),F=75.875,P<0.01]。120 min及180 min时除SHAM组外其余组尿量均减少,但STM组和THA组均高于HEM组[(11.00±1.80)、(10.00±1.20)、(7.00±1.00) ml/h;(11.00±1.00)、(9.00±1.20)、(4.00±0.82) 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772、129.037,P<0.01)。180 min时除SHAM组外,犬血中氧供及氧耗均降低,STM组和THA组氧供[(284.0±14.8)、(260.7±18.1) ml/min]HEM组[(179.1±7.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026,P<0.01);HEM、VGX、STM和THA组氧耗[(73.6±6.6)、(71.5±4.3)、(78.4±3.2)、(73.6±9.2) ml/min]均低于SHAM组[(138.0±18.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67,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内脏痛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6
作者 樊肖冲 徐富兴 +3 位作者 任欢 卜春晓 卜慧莲 张勇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18-522,共5页
内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因病因复杂,目前对其机制研究尚不深入。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疼痛相关神经病理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静息态fMRI在内脏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神经影像学 慢性疼痛 内脏痛 疼痛 肿瘤
原文传递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索小燕 王照飞 +3 位作者 陈超 崔明珠 巫春艳 姚曙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89-2392,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连续电流电刺激30 min。刺激开始前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0、12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浆中TNF-α,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计算氧合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时除SHAM组外其余4组犬MAP[(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mmHg]、CO[(1.10±0.20)、(1.10±0.14)、(1.10±0.33)、(1.00±0.28)L/min]和CI[(2.00±0.46)、(2.00±0.27)、(2.00±0.70)、(1.80±0.45)L/min·m2]处于低水平。HEM组在制模成功90 min时MAP(54.00±5.66)低于STM组和THA组[(65.30±10.63)、(59.30±5.85),F=120.401,P<0.01];CO在120 min时STM组(1.60±0.34)高于HEM组(1.00±0.24,F=87.409,P<0.05),180 min时THA组(1.60±0.13)高于HEM组(0.90±0.21,F=65.491,P<0.05);CI在150 min时HEM组(1.80±0.43)低于STM组(2.93±0.58,F=95.519,P<0.01);180 min时SHAM组、STM组和THA组犬血浆中TNF-α含量显著低于HEM组[(0.25±0.10)、(0.42±0.19)、(0.50±0.11)、(1.08±0.37)pg/ml,F=17.244,P<0.01];氧合指数0 min时SHAM组[(580.0±11.2)mmHg]高于HEM组[(453.0±23.3)mmHg,F=77.931,P<0.01],180 min时STM组[(523.0±18.7)mmHg]及THA组[(505.0±24.7)mmHg]显著高于HEM组[(400.0±12.7)mmHg,F=156.538,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