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患儿消化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孟徐 李春伟 许松涛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游离脂肪酸(FFA)、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A、RBP、TRF、ALB、F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痊愈率45.71%、显效率40.00%、有效率14.29%,对照组的痊愈率28.57%、显效率50.00%、有效率18.57%、无效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更好、更早地纠正腹泻症状,对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及营养吸收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活菌散 微生态制剂 消化不良 腹泻 胃肠道激素 营养
下载PDF
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登纳 刘汉友 +6 位作者 陈功勋 赵云霞 王玉梅 程志伟 王军 李巧秀 蔡威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在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合理赋值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3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 目的探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在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合理赋值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3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同GMFCS分级水平的脑瘫患儿分别应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NA)量表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分析应用SGNA量表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各GMFCS分级组间中的分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组间统计学差异将各GMFCS分级脑瘫患儿分成不同亚组,对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评分分别赋值0分或1分,组成不同赋值方案。以SGNA量表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上述不同赋值方案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8.1%(209/360)和36.9%(133/360)。营养不良发生率在GMFCSⅡ级和Ⅲ级,GMFCSⅣ级和Ⅴ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据此将脑瘫患儿分成3个亚组(Ⅰ级组、Ⅱ~Ⅲ级组和Ⅳ~Ⅴ级组)。3个亚组疾病风险项予不同评分,组成3种赋值方案:方案一(3个亚组疾病风险评分分别为0分、0分、1分)、方案二(分别为0分、1分、1分)和现行方案(分别为1分、1分、1分)。以SGNA量表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标准,3个方案的敏感度分别为85.7%、92.5%、93.2%,特异度分别为81.1%、78.0%、62.6%,约登指数分别为0.668、0.705、0.558,方案二的约登指数相对较高。结论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能有效筛查出脑瘫患儿营养不良风险,而GMFCS分级Ⅰ级和Ⅱ~Ⅴ级的患儿疾病风险项评分分别赋值为0分和1分的改进方案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儿科主观全面营养评定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原文传递
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孟徐 李春伟 +2 位作者 许松涛 陈功勋 王玉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消化科收治的7例通过血尿串联质谱和基因检测确诊的Citrin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一般情况、血生化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基因检测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例NICCD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1~3月,均以不同程度的黄疸入院。7例患儿均行血生化、血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7例AST、TBA、TBIL、DBIL、GGT、AFP均有升高;6例TP及血清ALB有下降;2例ALT升高及凝血功能障碍。血串联质谱提示精氨酸、瓜氨酸、蛋氨酸升高为主,尿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主要表现为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7例患儿均予无乳糖+高中链甘油三酯奶粉喂养,随访6例于1岁内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好转时间不详。结论NICCD患儿均于3月以内因黄疸发病就诊,生化特点为胆汁淤积及代谢紊乱,基因检测可确诊,进行饮食干预及熊去氧胆酸应用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陷 肝内胆汁淤积 生化分析 基因检测 预后
下载PDF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量表在脑性瘫痪住院患儿中的临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汉友 朱登纳 +8 位作者 陈功勋 王玉梅 赵云霞 李巧秀 熊华春 袁俊英 高永强 王以文 王瑞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验证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NA)量表在脑瘫住院患儿营养评估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住院的1~5岁脑瘫患儿20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SGNA量表评估结果,并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验证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NA)量表在脑瘫住院患儿营养评估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住院的1~5岁脑瘫患儿20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SGNA量表评估结果,并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法作为参照标准,验证SGNA量表评估脑瘫患儿营养状况的临床有效性。结果SGNA量表和Z评分法对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2.3%、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NA量表的应用在不同评估者间呈高度一致性(κ=0.621,P<0.001)。以Z评分法作为参照标准,SGNA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5%、82.5%、75.0%、86.7%,两种评估方法呈高度一致性(κ=0.622,P<0.001)。SGNA量表与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均呈中度一致性(分别κ=0.495、0.478,P<0.001),与身高别体重Z评分一致性低(κ=0.197,P<0.05)。结论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SGNA量表可以作为评估脑瘫患儿营养状况的工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188-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 Z评分 儿童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补液盐Ⅲ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孟徐 李春伟 许松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补液盐Ⅲ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非感染性腹泻患儿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补液盐Ⅲ,...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补液盐Ⅲ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非感染性腹泻患儿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补液盐Ⅲ,研究组加用补液盐Ⅲ及益生菌。比较两组疗效、生理状态恢复时间、相关营养指标值。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56/60)高于对照组(71.67%,43/60),P<0.05。治疗显效患儿中,研究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腹痛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71±0.45)、(2.31±0.51)、(3.37±0.34)d,少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值分别为(148.96±10.15)mg/L、(98.36±5.31)g/L,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结论补液盐Ⅲ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有效率高,生理状态恢复时间短,患儿营养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益生菌 补液盐Ⅲ
原文传递
1~6月龄婴儿食物过敏致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6
作者 李四保 王玉梅 +2 位作者 赵会茹 李春伟 张孟徐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电子结肠镜和肠黏膜病理改变的特点,总结婴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消化科收住院的1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例(81.3%)发现...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电子结肠镜和肠黏膜病理改变的特点,总结婴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消化科收住院的1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例(81.3%)发现有灶性红斑、局部黏膜水肿、易脆;11例(68.8%)发现有黏膜疣状隆起,部分伴有小糜烂面;1例(6.3%)发现有溃疡。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多,共10例(62.5%),降结肠2例(12.5%),横结肠1例(6。25%)。组织病理学检查皆显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其中8例(50.0%)伴有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食物回避3月后复查,结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均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食物过敏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电子结肠镜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嗜酸粒细胞性浸润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下消化道出血 结肠镜
原文传递
患儿3210例常见食物性过敏原致敏谱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松涛 梁艳萍 +1 位作者 张孟徐 王玉梅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 了解郑州及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食物性过敏原致敏谱及变化趋势,为该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接受食物过敏原SPT检查的3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 了解郑州及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食物性过敏原致敏谱及变化趋势,为该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接受食物过敏原SPT检查的3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6种食物过敏原SPT试剂进行SPT检测,分析常见的食物过敏原致敏谱及过敏原种类的变化趋势。结果 3210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PT阳性2826例,阳性率88.04%;阳性率前5位分别是牛奶(38.32%)、鸡蛋(35.3%)、花生(21.25%)、鲫鱼(19.44%)、大豆(18.13%)。食物过敏原SPT强阳性反应(++++)最多为牛奶(7.04%),其次为鸡蛋(5.17%)。在所有年龄段中,<1岁年龄段食物过敏原SPT阳性率最高(95.45%),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各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42,P=0.00)。牛奶的SPT阳性率3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20年及2021年较2019年高,2020年和2021年阳性率接近;鸡蛋的SPT阳性率3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阳性率逐年增高;花生的SPT阳性率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郑州及其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食物性过敏原以牛奶、鸡蛋、花生、鲫鱼、大豆等为主,其中牛奶、鸡蛋为最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过敏原SPT的阳性率逐渐下降,<1岁年龄段食物过敏原SPT阳性率最高。三年间,牛奶、鸡蛋、鲫鱼的SPT阳性率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患儿 食物性过敏原 致敏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