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婴儿血管瘤增生期聚多卡醇注射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雪莉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婴儿血管瘤(IH)增生期聚多卡醇注射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IH增生期患儿1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8)和研究组(n=98)。两组均采用聚多卡醇注射液(... 目的:研究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婴儿血管瘤(IH)增生期聚多卡醇注射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IH增生期患儿1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8)和研究组(n=98)。两组均采用聚多卡醇注射液(浓度1%)局部注射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负性情绪[焦虑(HAMA评分)、抑郁(HAMD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家属HAMA、HAMD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14/98)]低于对照组[27.55%(27/98)](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3.88%(92/98)]高于对照组[78.57%(77/98)](P<0.05)。结论:IH增生期患儿聚多卡醇注射液治疗过程中施行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显著改善家属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血管瘤 聚多卡醇注射液 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 家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灵性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2
作者 史岩 张卉悦 +2 位作者 陈长英 徐晓霞 刘东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灵性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灵性需求评估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灵性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灵性需求评估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piritual needs scale,SNS)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灵性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灵性需求总分为(69.24±28.92)分,处于较高水平。5个维度中,条目均分最高为"希望与和平",为(3.07±1.33)分;均分最低为"与超自然的联系",为(2.86±1.30)分。专业对灵性需求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手术情况和宗教信仰(均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灵性需求水平,医护人员应注意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灵性需求水平,并为其提供灵性照护和实施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灵性需求 灵性照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KK3基因过表达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洪耀 乔军波 +1 位作者 林斌 沙树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究DKK3基因过表达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瘢痕疙瘩组织21例和正常皮肤组织20例,采用qRT-PCR检测其中DKK3 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 0-DKK3,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入瘢痕成纤维细胞中... 目的:探究DKK3基因过表达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瘢痕疙瘩组织21例和正常皮肤组织20例,采用qRT-PCR检测其中DKK3 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 0-DKK3,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入瘢痕成纤维细胞中(DKK3组),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组,转染pc DNA3. 0空质粒的细胞为pc DNA组。转染48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 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双染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KK3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下调(P <0. 05)。3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DKK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KK3组高于其他两组(P <0. 05)。3组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KK3组增殖减少,凋亡增加(P <0. 05)。结论:DKK3基因过表达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3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乔军波 李金 +1 位作者 柴昌 王卫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血管瘤外科收治的66例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的病例资料,男31例,女35例,年龄2~25岁.6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从发迹处做...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血管瘤外科收治的66例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的病例资料,男31例,女35例,年龄2~25岁.6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从发迹处做弧形切口分离暴露眼部,用针状电极刀头从额部和颞部向眼部沿皮肤真皮下脂肪层分离病变,深处分离显露眼轮匝肌及提上睑肌,针状电刀精细化切除病变并及时止血和将创面病变彻底处理.结果66例患者病变均彻底、完整切除,一期术后外观满意58例;8例切口瘢痕愈合,行择期瘢痕切除并美容修复术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0.5~3.0年,眼部肿块无复发,均达到根治.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淋巴液长期渗出6例,其中4例并发切口裂开,2例术区感染.结论及早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瘤体的方法,可以根治眼部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防止病情恶化,保护眼睑功能,并能达到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眼部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钙结合蛋白S100A11对人静脉畸形组织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局部侵袭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王宇娇 林俊杰 +7 位作者 乔军波 陈长宽 王雯秋 刘文博 朱高赞 张昊 冉方斌 王战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观察对钙结合蛋白S100A1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其对静脉畸形组织和HUVEC的增殖、血管生成、局部侵袭等生物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静脉组织研磨后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观察对钙结合蛋白S100A1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其对静脉畸形组织和HUVEC的增殖、血管生成、局部侵袭等生物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静脉组织研磨后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人静脉畸形组织和对照正常血管组织标本中S100A11的相对表达量。将HUVEC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si-S100A11组和si-NC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i-S100A11组编码S100A11蛋白mRNA。通过RT-qPCR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转染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检测两组细胞的局部侵袭能力;Matrigel血管生成实验检测沉默后细胞的成管数目。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RT-qPCR结果表明,静脉畸形组织(VMs组)与正常血管组织(NC组)中S100A11的表达量分别为14.97±16.30和1.0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1);RNA干扰后的si-S100A11组和si-NC组S100A11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0.02和1.9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3,P<0.01);CCK-8实验结果表明,HUVECs在处理后48 h si-S100A11组与si-NC组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74±0.00和0.8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P<0.05);处理后72 h si-S100A11组和si-NC组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85±0.00和1.0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P<0.01);Transwell局部侵袭的细胞数量si-S100A11组和si-NC组分别为(114.67±19.55)个和(566.67±113.7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1);血管生成实验si-S100A11组和si-NC组总成管数目分别为(56.67±3.48)个和(149.00±5.7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0,P<0.01)。结论沉默S100A11后HUVECs的增殖、血管生成、局部侵袭能力受到抑制,S100A11可能对静脉畸形增殖、血管生成、局部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A11 静脉畸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生成 侵袭
原文传递
三叶因子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俊华 林俊杰 +4 位作者 乔军波 张德馨 张昊冉 王雯秋 王宇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0-853,共4页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TFF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09月01日至2020年8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选取26例四肢静...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TFF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09月01日至2020年8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选取26例四肢静脉畸形组织为实验组,26例距病变切缘3cm的正常静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中筛选出下肢静脉畸形病变患者共11例进行研究,术中切除的11例下肢静脉畸形组织作为实验组;另收集距病变切缘3 cm的11例正常静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TFF3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F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对照组[11.54%(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FF3 mRNA相对表达量(7.436±6.612)高于对照组(1.494±2.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TF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25±0.48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9±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5)。结论TFF3可能与下肢静脉畸形的发展和局部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静脉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静脉畸形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昊冉 林俊杰 乔军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多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本身不能编码蛋白质。静脉畸形作为一类先天性脉管畸形,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其分子发病机制了解日渐深入。lnc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多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本身不能编码蛋白质。静脉畸形作为一类先天性脉管畸形,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其分子发病机制了解日渐深入。lnc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lncRNA可选择性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等,从而影响静脉畸形的发生、发展。lncRNA有望成为静脉畸形一类新的诊断标志物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调控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在静脉畸形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雯秋 张昊冉 +7 位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方斌 陈长宽 王宇娇 朱高赞 刘文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 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脉畸形组织边缘>3 cm),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静脉畸形组织(实验组)和正常静脉组织(对照组)中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采用χ^(2)检验,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阳性表达率为74.29%(26/35),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9,P<0.01);RT-qPCR结果显示CTHRC1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327±0.472比0.926±0.174,t=16.4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HRC1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0.078比0.429±0.029,t=42.1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HRC1 mRNA和蛋白在静脉畸形组织中均较正常静脉组织高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疾病的局部侵袭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 血管生成 侵袭
原文传递
舌部重症淋巴血管畸形的射频消融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乔军波 林俊杰 +5 位作者 张德馨 李俊华 方斌 李晓娣 陈长宽 于洪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舌部重症淋巴血管畸形的效果,评价手术治疗的价值及美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3例舌部淋巴血管畸形的病例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1个月至50岁,中位...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舌部重症淋巴血管畸形的效果,评价手术治疗的价值及美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3例舌部淋巴血管畸形的病例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1个月至50岁,中位年龄5岁,单侧24例,双侧9例,全部接受了射频消融术,统一选取工作尖端直径为1 mm、发热尖端为5 mm的18 G射频消融电极针,功率调至25 W,彩超监测下将工作尖端刺入距病变最底部即最深处约1 mm处,通电行消融工作5~20 s,后依次退出电极针1 mm,直至距病变表面1 mm处,分别行多点消融,间距5 mm。结果单侧病变24例,18例一期手术彻底消融,6例舌动脉旁有少许残留;双侧病变9例,一期行一侧病变射频消融术,术后3~6个月二期行另一侧射频消融手术,6例病变彻底消融,3例舌动脉旁有少许残留。3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彻底消融的18例单侧病变和6例双侧病例均无复发,且舌双侧对称;单侧6例、双侧3例未彻底消融的病例,均为舌全层受累者,近舌动脉旁残留少量病变,但无临床症状。33例均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是针对舌部淋巴血管畸形在治疗方法上的重要补充,临床上基本达到治愈,无明显并发症且外观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管畸形 射频消融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半乳糖凝集素3在静脉血管畸形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德馨 林俊杰 乔军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5-2367,共3页
静脉血管畸形(VM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病理机制复杂,其中重症静脉血管畸形综合征尚无根治办法。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血管生成、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Gal-3在VMs组织中高表达,提示Gal-3可能参与VMs的发生与发... 静脉血管畸形(VM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病理机制复杂,其中重症静脉血管畸形综合征尚无根治办法。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血管生成、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Gal-3在VMs组织中高表达,提示Gal-3可能参与VMs的发生与发展,并促进VMs局部血管内凝血(LIC)。本文拟对Gal-3与VMs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管畸形 半乳糖凝集素3 血管生成 血栓
原文传递
沉默多配体蛋白聚糖-1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德馨 林俊杰 +4 位作者 乔军波 李俊华 张昊冉 王雯秋 王宇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91-697,共7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SDC1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静脉畸形病理标本取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手术切除的20...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SDC1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静脉畸形病理标本取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病变组织(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57岁,中位年龄7岁);HUVECs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静脉畸形组织中SDC1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学实验均分为2组进行,分别转染SDC1的小干扰RNA(siRNA)(si-SDC1组)和对照siRNA(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筛选、验证所合成siRNA对SDC1表达的沉默效果并用于后续实验。分别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血管生成实验检测HUVECs的迁移、侵袭、血管生成能力。结果(1)20例静脉畸形组织中,13例(65.0%)SDC1呈阳性表达,且主要表达于静脉内皮细胞胞质。(2)与对照组HUVECs相比,si-SDC1组HUVECs的SD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说明所合成针对SDC1的siRNA可以沉默SDC1的表达。(3)与对照组相比,si-SDC1组HUVECs的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均增强(P<0.05)。结论SDC1在静脉畸形组织中多呈阳性表达,沉默SDC1表达后,HUVECs的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多配体蛋白聚糖-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迁移 侵袭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面颈部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手术治疗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治疗颇为棘手。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诊治1例面、颈部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患儿,男性,11个月。采用电刀(针状消融电极)逐层精细分离,以保护重要血管及神经,手术切除巨大... 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治疗颇为棘手。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诊治1例面、颈部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患儿,男性,11个月。采用电刀(针状消融电极)逐层精细分离,以保护重要血管及神经,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24个月,病变无复发,外观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原文传递
隧道式切除婴幼儿重症静脉血管畸形伴内出血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5期3760-376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1岁2个月婴幼儿左侧颈、胸及腋窝大面积静脉血管畸形伴内出血的重症病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治疗流程。详细、准确、及时地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评估手术治疗利弊,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保证患者良... 本文报道1例1岁2个月婴幼儿左侧颈、胸及腋窝大面积静脉血管畸形伴内出血的重症病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治疗流程。详细、准确、及时地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评估手术治疗利弊,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血管畸形
原文传递
新生儿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手术根治1例
14
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新生儿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鉴于新生儿生理特点,治疗意义重大。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1例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新生儿,出生后1 h,男性。精准手术切除巨... 新生儿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鉴于新生儿生理特点,治疗意义重大。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1例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新生儿,出生后1 h,男性。精准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达到临床根治,效果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基于APP的使用实现护士多点执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倩倩 李天天 +2 位作者 田丽 李佳 张萌萌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22期4048-4051,共4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利用APP实现护士多点执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实现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2018年1~3月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职护士3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于APP的使用实现护士多点执业的意愿及影响因...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利用APP实现护士多点执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实现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2018年1~3月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职护士3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于APP的使用实现护士多点执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88.3%的护士愿意通过APP实现护士多点执业,影响其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时间,学历和职称,多数护士认为需要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才能推广。结论护士对基于APP的多点执业持乐观态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给予支持和鼓励,以期解决我国护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多点执业
原文传递
沉默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昊冉 王雯秋 +7 位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方斌 陈长宽 王宇娇 朱高赞 刘文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即NC组和si-LEF1-AS1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力的变化;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LEF1-AS1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RT-qPCR结果显示,si-LEF1-AS1组LEF1-A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059±0.010)低于NC组(1.000±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24,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HUVECs在处理24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0.103±0.004)少于NC组(0.129±0.006),在处理48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235±0.016)也少于NC组(0.431±0.018),在处理72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454±0.029)也少于NC组(0.846±0.034);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迁移到小室下侧的相对细胞数(0.446±0.025)少于NC组(1.000±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0,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的总成管长度(3152.333±200.959)少于NC组(13263.667±24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91,P<0.01)。结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EF1-AS1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军波 林俊杰 +5 位作者 李俊华 张德馨 方斌 李晓娣 陈长宽 于洪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单侧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5~25岁,平均16岁。均为单侧膝关节受累,病变...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单侧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5~25岁,平均16岁。均为单侧膝关节受累,病变范围从局限性病变到弥漫性广泛病变。选取工作尖端直径为0.5 mm的射频消融电极针,功率调至25 W。手术全程在彩色超声监控引导下,将工作尖端刺入距病变最底部即最深处约l mm处,通电消融10~30 s,其后依次退出电极针1 mm,直至距病变表面1 mm处,行多点消融,直至病变彻底消除。结果本组15例均一期手术彻底消融病变,包括骨关节面及关节腔韧带和股骨下段、小腿上段肌肉内和皮肤的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膝关节外形与健侧膝关节基本对称,无瘢痕,外观满意。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病灶消融彻底,无明显并发症,预后良好,且外观美观,是一种有价值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膝关节 静脉畸形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卡梅现象
18
作者 乔军波 林俊杰 +7 位作者 张昊冉 王文秋 张德馨 李俊华 方斌 王宇娇 陈长宽 于洪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 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 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病灶彻底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 d内射频区域稍变硬,坚持换药2周后渐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消失,无复发,局部功能良好,局部轻度瘢痕形成,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KMP弥补了传统手术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基本可达到治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Kasabach-Merritt现象 血管瘤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