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中的应用
1
作者 闫宏旭 安乾 +3 位作者 王梦宇 胡昕涛 殷向阳 王兵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索残端压(stump pressure,SP)、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 目的探索残端压(stump pressure,SP)、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6例行CEA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SEP、EEG、SP和TCD监测并设定预警标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26例患者发生多参数监测预警34次,其中SEP预警7次、EEG预警8次、SP预警10次、TCD预警9次。3例患者在升压后未解除预警而使用转流管。术后发生症状性脑梗死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颅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术侧颈动脉均通畅,均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患者术后mRS评分0分21例,1分4例,2分1例。结论对于合并对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CEA术中多参数监测可更准确地评估术中脑血流状态,指导转流管的合理使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残端压 体感诱发电位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转流
下载PDF
机械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刘文江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李越 高士钦 丁亚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2,11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59)和单纯CDT组(n=64)。观察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膝下10 cm和膝上15 cm处周径差,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术后6、12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膝下10 cm、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的周径差均低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的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高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12个月PTS发生率均低于单纯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CDT治疗相比,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CDT治疗急性髂股DVT的临床疗效更好,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更高,尿激酶使用量更少,患肢肿胀减退更好,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PT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管残余缺损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安乾 吴斐 司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169处(44.9%),颈内动脉(ICA)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后CT血管成像 血管残余缺损
下载PDF
双联降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孟欣 王梦宇 +2 位作者 韩韦姣 臧西超 常红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对比双联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67... 目的对比双联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67例,药物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35例,手术组(CAS)32例。随访12个月,记录与狭窄血管有关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以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药物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ApoA1/Apo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CAS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也能够提高ApoA1/ApoB比值,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双联降脂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狭窄
下载PDF
血管腔内穿刺系统辅助原位开窗术用于腔内修复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3
5
作者 耿金宝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司江涛 牛晓阳 王广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5-637,共3页
胸主动脉病变(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为极其凶险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1-2]。传统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方法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目前腔内修复胸主动脉(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 胸主动脉病变(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为极其凶险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1-2]。传统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方法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目前腔内修复胸主动脉(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治疗胸主动脉病变的主要术式,但用于治疗累及弓上动脉、升主动脉及锚定区不足病变时仍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浩 王兵 +4 位作者 王越 李阳 吴斐 王梦宇 牛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487-3490,共4页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动脉ISR患者(狭窄程度≥70%)的病历资料,采用CBA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动脉ISR患者(狭窄程度≥70%)的病历资料,采用CBA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16.41±5.21)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程度、收缩压、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血清肌酐(SCr)。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84.83±7.36)%]下降至术后[(21.92±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内出血、肾动脉闭塞、夹层动脉瘤、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CBA术后、1 a随访时,肾动脉PSV、收缩压均低于术前(P<0.05);CBA术后、1 a随访时,SC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随访时,发生ISR 2例,再狭窄率为16.67%,狭窄程度约为50%,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CBA治疗肾动脉ISR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越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刘文江 高士钦 丁亚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4-729,共6页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狭窄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腔内治疗43例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DCB组),21例行普通球囊治疗(PAB组)...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狭窄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腔内治疗43例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DCB组),21例行普通球囊治疗(PAB组),术后对比两组3、6、12个月靶病变一期通畅率(TLPP)、循环通路一期通畅率(ACPP)、晚期管腔丢失(LLL)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两组TL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个月DCB组的TLPP较PAB组明显提高[(81.8%vs.47.6%)、(54.5%vs.23.8%),均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的AC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DCB组6、12个月LLL明显低于PAB组(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的中短期临床效果较好,对比普通球囊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瘘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金波 赵艳生 +1 位作者 高强 王梦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以治疗术式差异分为支架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剥脱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剥脱组的肿瘤...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以治疗术式差异分为支架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剥脱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剥脱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脂蛋白-α(LP-α)、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支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支架组(P<0.05)。术后6个月,剥脱组病变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低于支架组(P<0.05)。剥脱组术后半年内的颈动脉再狭窄率低于支架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士钦 王兵 +2 位作者 李越 刘文江 丁亚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46-148,183,共4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3—7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巧克力球囊治疗的53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3—7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巧克力球囊治疗的53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发生率。结果5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1%(52/53),均未发生截肢、死亡、限流性夹层,50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随访结束时,踝肱指数(ABI)为(0.89±0.13),高于术前的(0.4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53例患者一期通畅率为70.9%,免于CD-TLR发生率为81.1%。随访结束时,不同钙化分型患者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球囊 股腘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疗效分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郑浩哲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崔文军 王岭 吕正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96-2801,共6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DES组),23例行金属裸支架治疗(BMS组),术后对比两组的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DES组与BMS组相比,术后7 d、3个月两组患者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个月DES组患者ABI增长值均高于BMS组(P<0.05)。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7%vs.65.2%、83.3%vs.56.5%,P<0.05)。术后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MS组有明显的优势(4.0%vs.26.1%,P<0.05)。结论DE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临床疗效优于B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股腘动脉
下载PDF
83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斐 王洛波 +5 位作者 王兵 丁语 张帝 厉建林 刘俊超 李攀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结论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抗凝药 静脉血管通畅率 出血率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晓哲 王兵 +4 位作者 刘俊超 丁语 吴斐 牛晓阳 孙利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截肢或死亡患者,无失防。DCB组与CB组相比,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在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对86.9%,P>0.05),但术后6、12个月明显升高(86.4%对69.6%,P<0.05;81.8%对47.8%,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靶血管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明显高于CB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靶血管LLL明显低于CB组(P<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ISR较CB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攀峰 王兵 +4 位作者 崔文军 安乾 丁语 吴斐 李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6例;分析3组术中收缩期颈动脉残端压(SCSP)变化、转流管应用情况和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30%~69%组、≥70%组术中SCSP分别为(55.7±18.2)mm Hg、(53.5±19.7)mm Hg、(46.3±15.2)mm Hg,术中转流管使用率分别为8.4%、7.4%、27.6%;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及转流管使用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明显下降(P〈0.01),转流管使用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30 d内对侧颈动脉狭窄〈70%组与狭窄≥70%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心脏并发症、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CEA中转流管应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Willis环及椎-基底动脉状态的评估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返流压 血管内转流
下载PDF
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广华 王兵 +2 位作者 崔文军 司江涛 王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死亡或截肢,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术后1周Rutherford临床分级较术前降低(P=0.012)。术后3、6、12个月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25/26)、84.62%(22/26),12个月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f-TLR)率为88.46%(23/26)。结论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股动脉 腘动脉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机械取栓
下载PDF
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乾 崔文军 +5 位作者 司江涛 王颖 吴婓 丁语 李阳 王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64-2869,共6页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的30,60,90,120 d进行X射线检查及支架植入段血管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植入后30 d,支架完全扩张,结构完整;植入后60 d,支架变形,部分支架断裂,失去支撑作用;植入后90 d,只有少量支架支杆残留,大部分支架已降解;植入后120 d,血管中无支架支杆残留,支架已完全降解;(2)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6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 d(P<0.05),植入后9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 d(P<0.05),植入后12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90 d(P<0.05);剩余支杆数和天数呈负相关,支架完全降解天数为植入后124.8 d。植入90 d的血管内膜面积大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血管管腔面积小于小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后3个时间点的血管内膜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完全降解时间为124.8 d,在支架植入90 d时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最明显,90 d后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镁合金支架 降解 腹主动脉 血管狭窄
下载PDF
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文军 王兵 +4 位作者 安乾 司江涛 王颖 吴斐 李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06-4109,共4页
目的评价TurboHawk斑块旋切术(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的43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行DA联合DCB治疗,21例行DA联合普通球... 目的评价TurboHawk斑块旋切术(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的43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行DA联合DCB治疗,21例行DA联合普通球囊(POBA)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或截肢患者。DA+DCB组与DA+POBA组相比,术后3、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5.2%,95.5%vs. 85.7%,均P> 0.05),但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较DA+POBA组明显提高(90.9%vs. 66.7%,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最小管腔直径(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2个月DA+DCB组MLD高于DA+POBA组,晚期管腔丢失率(LLL)低于DA+POBA组(均P <0.05)。结论 DA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股腘动脉 药物涂层球囊 斑块切除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安乾 王兵 +2 位作者 崔文军 司江涛 王颖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R)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2例RAAA患者(其中EVAR组13例、OSR组1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内漏发生率、术后死亡率、高腹压发生率、二次有创干预率。...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R)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2例RAAA患者(其中EVAR组13例、OSR组1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内漏发生率、术后死亡率、高腹压发生率、二次有创干预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输液量、住院时间、术后30 d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二次干预率等方面,EVAR组明显低于OSR组(P<0.05)。但EVAR组高腹压及内漏发生率较高。结论:EVAR救治RAAA的临床疗效比OSR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破裂腹主动脉瘤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下载PDF
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乾 王兵 +2 位作者 崔文军 李阳 李攀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099-4102,共4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LEAO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在原发疾病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低...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LEAO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在原发疾病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患者另给予纤溶酶注射液200单位,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片40μg,tid,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黏附率、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和血清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踝肱指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LEAOD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其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 纤溶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组织SNAT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军 杨卓 +3 位作者 杨如意 袁小威 孙利坤 牛晓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26-430,共5页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human sodium coupled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SNAT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观察89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human sodium coupled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SNAT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观察89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瘤周组织中的SNAT1的表达与分布,其中低级别胶质瘤55例(WHOⅠ-Ⅱ),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34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蛋白质印迹中SNAT1的表达,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SNA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观察SNAT1的不同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SNAT1的表达明显高于瘤周组织(t=-9.803,P=0.001),高病理级别组织中SNAT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t=-6.682,P=0.003);SNAT1的表达与胶质瘤直径,病理级别有关(χ-2=4.963,8.527,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病理级别,SNAT1蛋白不同表达为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NAT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胶质瘤生物学特征及评价患者预后的分子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T1 胶质瘤 病理参数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