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理疗联合针刺对重症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芳 周崇臣 +4 位作者 宋春兰 成怡冰 耿香菊 高国财 崔亚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3-647,共5页
背景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可由20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大多经治疗后可缓解,不留后遗症,但重症HFMD可造成周围神经麻痹... 背景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可由20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大多经治疗后可缓解,不留后遗症,但重症HFMD可造成周围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目的研究常规理疗联合针刺对重症HFMD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重症HFMD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患儿8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促受损神经恢复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照组加用常规理疗,观察组加用常规理疗联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相关症状(包括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嗜睡)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CK)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MFM、BB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嗜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WBC、C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WBC、CK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理疗联合针刺治疗重症HFMD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缩短病程,减轻炎性反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 针刺疗法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硫酸镁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陈芳 宋春兰 +5 位作者 顾雪 朱琳 崔亚杰 成怡冰 李鹏 崔君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早期重症HFMD患儿9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早期重症HFMD患儿9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锌、钙离子浓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镁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胱抑素C(Cys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仅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ys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SE、CysC、NE、DA、CK-MB及IFN-γ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和白细胞、血糖恢复正常所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19.35%),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有效提高早期重症HFMD患儿治疗疗效,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激素治疗副作用,有效减少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药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 硫酸镁 神经系统受累 激素治疗副作用
下载PDF
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朱琳 宋春兰 崔君浩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治疗,7d为1个疗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时的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100β、MBP、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7d后,观察组血清S100β、MBP、NSE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7.13±2.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2±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头颅MRI及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0.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有效降低重症HFMD患儿血清S100β、MBP、NSE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对病情的转归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手足口病 脑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前瞻性早期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3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前瞻性早期护理在肠道病毒71(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前瞻性早期护理在肠道病毒71(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4/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6%(1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82/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6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可缩短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早期护理 肠道病毒71型 重症手足口病 脑炎 并发症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若宇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2期194-195,共2页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惊厥抽搐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惊厥抽搐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缩短其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重症肺炎 高热惊厥
下载PDF
血液培养联合血液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彩丽 宋春兰 成怡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培养联合血液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患儿29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者... 目的研究血液培养联合血液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患儿29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者基本资料,血液培养联合血液微生物抗体检测患儿血液中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 200例CAP患儿检出阳性结果,其中呼吸道微生物IgM抗体检测阳性145例,血培养细菌检测阳性55例。呼吸道微生物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中,支原体(19.46%)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6.44%),再次是副流感病毒(6.38%)、腺病毒(5.70%)、甲型流感病毒(0.67%),未检出衣原体。血培养阳性结果中,流感嗜血杆菌(5.36%)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肺炎链球菌(5.03%),再次是克雷伯杆菌(3.02%)、大肠埃希菌(1.68%)、鲍曼不动杆菌(1.01%)。不同年龄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显示29天~1岁患儿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检出率明显大于1~3岁、4~6岁、7~14岁患儿,1~3岁患儿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明显大于4~6岁、7~14岁患儿。结论本地区CAP患儿的最常见病原体是支原体,检出率为19.46%,而且病毒和支原体感染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培养 微生物抗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原文传递
流行性感冒患儿家属流行性感冒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景钰 宋春兰 +1 位作者 陈娜 马晓聪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225-3229,共5页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卫生行为习惯以及健康行为,为今后开展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便利抽取300名流感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职业为农民和工人的流感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知晓...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卫生行为习惯以及健康行为,为今后开展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便利抽取300名流感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职业为农民和工人的流感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且卫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不同职业层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习惯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1.1%的患儿家属采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方法预防流感,30.9%的患儿家属服用预防性西药,34.8%的患儿家属采用中药预防,40.8%的患儿家属选择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流感患儿家属最希望通过医疗卫生人员获取流感知识。结论患儿家属流感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一定误区,且不同职业层流感相关知识及卫生行为习惯也不同,今后应根据不同职业群体患儿家属制定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健康教育策略,增强流感防范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行为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儿科护士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心理授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姬响华 王文华 +2 位作者 郭凯娜 王园园 李丹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1597-1602,共6页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的现状,并探讨儿科护士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心理授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3-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的现状,并探讨儿科护士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心理授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3-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Ⅱ(EOMⅡ)、中文版心理授权量表(PES)以及中文版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SPS-6)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儿科护士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心理授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65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回收率为97.2%。结果452名儿科护士中文版EMOⅡ总得分为(129.21±11.64)分,中文版PES总得分为(38.91±7.04)分,中文版SPS-6总得分为(17.42±4.2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科护士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和心理授权均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态、职称、月均夜班数儿科护士中文版SPS-6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资料中性别、婚姻状态、月均夜班数对儿科护士隐性缺勤有影响;当控制人口学资料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越好其隐性缺勤水平越低,可独立解释总变异的35.7%,心理授权水平越高其隐性缺勤水平越低,可独立解释总变异的40.4%。结论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现象较为明显,隐性缺勤与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和心理授权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通过改善磁性护理工作环境、提升心理授权水平来降低儿科护士的隐性缺勤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儿科 磁性护理 工作环境 心理授权 隐性缺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