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1 位作者 谭志梅 何晓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6-652,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最终10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最终108只完成实验。将这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和FES组,每组36只,每组再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治疗1、3、7和lgd四个亚组,每亚组9只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以表面电极刺激瘫痪侧前肢,治疗强度(约4~5mA)以引起瘫痪侧出现伸腕伸指动作为准,每日1次,每次治疗15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SVZ的BrdU^+/GFAP^+、BrdU^+/DCX^+、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的动态改变。结果治疗第7天和第14天,FES组的mNSS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单独行运动功能项目的评分比较,FES组的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天达到高峰;FES组BrdU^+/GFAP^+阳性细胞数目表达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DCX^+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在治疗第14天时FES组阳性细胞数日均高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NeuN^+仅在治疗第14天时有少量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