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一帆 李珍英 +3 位作者 刘腊梅 王建丽 刘春慧 徐晓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家庭复原力水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于术后确诊期(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4个时间点,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家庭复原力水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于术后确诊期(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4个时间点,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2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4个时间点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依次为(98.95±11.31)分、(98.05±11.08)分、(99.38±10.57)分、(100.69±9.33)分。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患者家庭复原力变化趋势的因素有:学历、居住地、在职状况、家庭月收入、子女数量、疾病分期、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家庭复原力得分随着时间变化整体呈升高趋势,应重点关注学历低、居住偏远、无工作、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高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促进家庭应对和疾病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家庭复原力 家庭弹性 家庭韧性 家庭抗逆力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纵向研究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激素受体状态关联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琦 贺亚宁 刘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29-1934,共6页
目的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的关联性研究。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癌、易... 目的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的关联性研究。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癌、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激素受体状态"作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4-05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的相关研究和进展;2)乳腺癌易感基因的SNP和激素受体状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共42篇。结果一些易感基因位点的SNP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易感性相关,如FGFR2、MP3K1的1p11.2等;而另一些位点如19p13.11和8q24的基因多态性则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TOX3基因多态性则与激素受体阳性及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均相关,且与ER阳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性更强。因为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所开展的研究,不同的SNP位点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及激素受体状态的影响不尽相同。结论激素受体状态在乳腺癌的免疫分型中起主要作用,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SNP与激素受体状态的关联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转归,有望在关于SNP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激素受体状态
原文传递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免疫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琦 贺亚宁 +5 位作者 刘朝俊 刘慧 孙献甫 邵营波 黄涛 徐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3例乳腺癌患者和34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imLDR技术对TOX3rs3803662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3例乳腺癌患者和34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imLDR技术对TOX3rs3803662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并运用x2检验检测不同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分布,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评估在不同的遗传模型中不同等位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激素受体状态、Ki-67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状态的关联性.结果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内以Ki-67、HER2为基础的分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例组中及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在共显性遗传模型(OR =2.19,95%CI:1.19~4.02)及隐性遗传模型(OR =2.06,95%CI:1.15 ~3.70)中,与等位基因型AA、GA相比,等位基因型GG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以雌激素受体状态(ER-status)为基础进行分层分析,在隐性遗传模型机共显性遗传模型中,TOX3rs3803662位点等位基因型GG增加了ER阳性及阴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在以ER状态为基础的两组亚型中,该SNP与其发病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河南人群中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SNP与河南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与Ki-67、HER2基因无明显相关性.在共显性遗传及隐性遗传模型中,等位基因型GG增加了河南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且与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乳腺癌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状态 TOX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焦得闯 朱久俊 +5 位作者 乔江华 王丽娜 马有钊 阳跃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8期2989-2993,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同侧锁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 目的 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同侧锁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178例.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年龄、PCR率、Ki67表达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锁骨上PCR率为52.2%.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χ2=7.717,P=0.005)、乳腺PCR(χ2=33.564,P<0.001)和腋窝PCR(χ2=31.750,P<0.001)与锁骨上PCR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OR=4.096,95%CI:1.176~14.263,P=0.027)、乳腺PCR(OR=4.452,95%CI:1.894~10.461,P<0.001)和腋窝PCR(OR=5.183,95%CI 1.974~13.605,P<0.001)是锁骨上PCR的独立预测因素.Ki67>30%、乳房和腋窝同时PCR的患者,锁骨上PCR率达90.9%.结论新辅助化疗后锁骨上PCR率高于乳腺和腋窝PCR率,KI67表达水平、乳腺PCR和腋窝PCR是锁骨上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锁骨上淋巴结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民豪 焦得闯 +4 位作者 吴军召 田沛琦 马有钊 刘真真 陈秀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ispCR)的预测模型, 以指导局部治疗。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新辅助化疗后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211...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ispCR)的预测模型, 以指导局部治疗。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新辅助化疗后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211例, 分为训练集142例, 验证集6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影响因素, 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价。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Ki-67指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乳腺pCR、腋窝pCR、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大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OR=5.035, 95%CI为1.722~14.721)、乳腺pCR (OR=4.662, 95%CI为1.456~14.922)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大小(OR=4.231, 95%CI为1.194~14.985)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最佳logistic回归模型, 基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乳腺pCR、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大小、腋窝pCR、Ki-67指数这5个因素, 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55和0.838, 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新辅助化疗后ispCR组和非ispCR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3%和5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8%和70.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明显改善。所构建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ispCR列线图预测模型拟合良好, 利用该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制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区的局部处理策略, 并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病理完全缓解 列线图预测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