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焦扬 王浩 +1 位作者 毕利军 许青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原发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9例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实验室和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原发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9例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数据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和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获得;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例AML患者中,8例患者经诱导化疗后达CR,1例患者诱导化疗后未达CR,HSCT后达CRi。9例中第二肿瘤分别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肺鳞癌、结肠癌、B细胞淋巴瘤、结肠腺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肾透明细胞癌。9例患者两种肿瘤诊断时间间隔为12.0(5.0~24.5)个月。随访结束,4例患者稳定治疗中,3例患者第二肿瘤进展死亡,2例患者白血病复发死亡,9例患者中位OS为51个月,除去3例M3患者,中位OS为34个月。结论: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治疗前后对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基因及影像学等检查,一方面可评估病情,另一方面有助于早期发现第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后 第二肿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明月 肖伟强 +2 位作者 常彦敏 屈元晔 许青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3-51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评估肿瘤患者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的临床显著性差异。并对白假丝酵母菌血症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通过该类分析,及时开展干...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评估肿瘤患者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的临床显著性差异。并对白假丝酵母菌血症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通过该类分析,及时开展干预,尽量避免易感因素,进而改善真菌血症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32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比分析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非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差异。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念珠菌常见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分离病原体中,最常见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7.15%(120/323),而白假丝酵母菌占34.37%。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述因素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相关,即肠外营养(P<0.001)、粒缺(P<0.001)、化疗(P<0.001)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P<0.001),同时肠外营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83,95%CI:0.098~0.340;P<0.001)。结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超越白假丝酵母菌为患者念珠菌血症主要病原体。通过评估患者念珠菌血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期加强和制定感染控制策略,从而预防念珠菌血症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肿瘤 白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扬 姜艳红 +3 位作者 刘冰 米瑞华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41例t-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为血液肿瘤组t-AML(n=28)和实体瘤组t-AML(n=13)。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41例t-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为血液肿瘤组t-AML(n=28)和实体瘤组t-AML(n=13)。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 41例患者第一肿瘤至t-AML的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21.0个月(16.5~46.0个月);24例(58.5%)伴淋系抗原异常表达, 28例(68.3%)染色体核型异常, 18例(43.9%)融合基因阳性, 28例(68.3%)基因突变阳性;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11.0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5个月。血液肿瘤组t-AML患者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比例(0.0, 0/13)、达到完全缓解(CR)的比例(18.2%, 2/11)、中位OS(4.5个月)和中位RFS(2.5个月)低于实体瘤组[分别为35.7%(10/28)、68.0%(17/25)、均未达到], 但M4/M5比例(93.2%, 12/13)高于实体瘤组[53.6%(15/18), 均P<0.05]。实体瘤组PML-RARa基因阳性和预后良好核型比例[分别为35.7%(10/28)和46.4%(13/28)]高于血液肿瘤组[0.0(0/13)和0.0(0/13), 均P<0.05], 而预后中等核型比例(42.9%, 12/28)低于血液肿瘤组[84.6%(11/13), P<0.05]。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组患者CR比例(90.0%, 9/10)、中位OS(未达到)和中位RFS(未达到)均高于无APL的t-AML组[分别为38.5%(10/26)、6和8个月, 均P<0.05]。剔除t-APL患者影响后, 实体瘤组患者CR患者例数8例、中位OS(9个月)和中位RFS(未达到)与血液肿瘤组(分别为2例、4和2个月)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原发肿瘤为血液肿瘤是影响t-AML患者OS和RFS的危险因素(均P<0.10)。结论与实体瘤继发的t-AML患者比较, 血液肿瘤继发的t-AML患者治疗效果差, 预后差;剔除t-APL患者的影响后, 血液肿瘤与实体瘤治疗相关的t-AML患者间治疗效果和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实体瘤 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 跨系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时间间隔患者临床特征及化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扬 姜艳红 +3 位作者 王浩 米瑞华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时间,探讨原发肿瘤进展至AML不同时间间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2014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继发性AML患者75例,根据原发肿瘤进展至AML的中位时间(19个月)分为短...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时间,探讨原发肿瘤进展至AML不同时间间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2014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继发性AML患者75例,根据原发肿瘤进展至AML的中位时间(19个月)分为短间隔组(<19个月)37例和长间隔组(≥19个月)38例。比较2组原发肿瘤类型,AML类型,染色体异常、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基因突变比率及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短的影响因素。11例患者确诊AML后放弃治疗(短间隔组4例,长间隔组7例),余患者根据AML FAB分型给予标准方案化疗,第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未达完全缓解(CR)或形态学完全缓解而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CRi)者再化疗1个疗程。比较2组化疗1~2个疗程后CR、CRi、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率。随访至2022年3月,比较2组总生存期及化疗1~2个疗程后达CR+CRi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短间隔组实体瘤比率(18.9%)、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10.8%)及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71.0(64.5,78.0)g/L]均低于长间隔组[44.7%、39.5%、80.5(67.8,93.8)g/L](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至AML比率(67.6%)高于长间隔组(26.3%)(χ^(2)=12.818,P<0.001),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男性、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比率与长间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进展至AML(OR=5.833,95%CI:2.151~15.818,P=0.001)是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短的影响因素。短间隔组CR、CRi、PR、未缓解率(36.4%、33.3%、9.1%、21.2%)与长间隔组(45.2%、12.9%、16.1%、2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2年3月,短间隔组病死率(81.8%)高于长间隔组(48.4%)(χ^(2)=7.919,P=0.005),中位总生存期(7个月)、无复发生存期(3个月)均短于长间隔组(27、79个月)(χ^(2)=5.605,P=0.018;χ^(2)=10.514,P=0.001)。结论对继发性AML患者,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长者化疗后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较长,MDS进展至AML的时间间隔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继发性 肿瘤 时间间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林琳 曹伟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p53抗体、微小RNA-451(miR-45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疑似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p53抗体、微小RNA-451(miR-45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疑似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癌症分期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比较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单一及联合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正确性,以及比较各指标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患者的TNM分期越高,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08)。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高于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各项指标单一检测结果(P<0.05)。结论p53抗体、miR-451、CYFRA21-1、CE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金标准”诊断方法的替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P53抗体 微小RNA-45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中CEA、NSE与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0期1765-1766,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4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A组,46例... 目的探究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4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A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CEA、NSE与CYFRA21-1水平,并统计148患者CEA、NSE、CYFRA21-1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肺癌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CEA、NSE与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单一检测特异性高于3种方法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CEA、NSE与CYFRA21-1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有助于肺癌的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但联合检测时诊断特异性降低,因此应对肿瘤指标物水平正常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进行诊断,以避免出现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 NSE CYFRA21-1 联合检测 肺癌
下载PDF
医院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同源性研究
7
作者 许青霞 孙明月 +2 位作者 潘军 肖伟强 常彦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1-581,共1页
大肠埃希菌是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相关。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 大肠埃希菌是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相关。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同时分析采自我院患者和医院环境样本,采用多重 PCR 的方法对试验菌株ESBLs基因 TEM、SHV、OXA、PER、VEB、GES、CTX及β-内酰胺酶基因AmpC进行扩增,确定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PFGE)对患者菌株和环境标本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ESBLS大肠埃希菌 同源性分析 医院感染 基因型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Β-内酰胺酶基因 广谱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1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园园 付书贞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行HSCT的患者185例,确诊11例TA-TMA患者,作为病例组。从18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年龄、移植方式、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非TA-TMA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行HSCT的患者185例,确诊11例TA-TMA患者,作为病例组。从18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年龄、移植方式、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非TA-TM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破碎红细胞比例,并分析11例TA-TM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在185例行HSCT的患者中,确诊11例(5.9%,11/185)TA-TMA患者,年龄33(7~45)岁,移植后发病时间76(22~152)d。病例组破碎红细胞比例为3.3%,高于对照组(0.4%)(P<0.05)。11例TA-TMA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减少。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环孢素A(CsA)水平均升高。8例伴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患者24 h尿蛋白阳性。除1例患者未检出病毒DNA之外,其他患者均伴有1种及以上病毒血症,至随访结束仅4例存活。结论TA-TMA是骨髓移植后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如果合并GVHD,则预后较差,综合多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有利于TA-TMA的早期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书锋 董晓峰 +3 位作者 王艳 任磊 兰帅奇 曹伟娟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确诊为肺癌的273例患者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期间,进行TEG、凝血4项及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无血栓组;正常体检人员18名设为对照...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确诊为肺癌的273例患者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期间,进行TEG、凝血4项及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无血栓组;正常体检人员18名设为对照组,并比较3组凝血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 TEG检测显示R值降低,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项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TEG检测中R值降低,显示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肺癌 凝血四项 血栓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圣洁 张小琴 +8 位作者 周健 张莉 祖璎玲 许青霞 符粤文 房佰俊 李玉富 魏旭东 宋永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3期32-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科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微生物学诊断BSI的临床特点、病... 目的探讨血液科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微生物学诊断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3份血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9株,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BSI 24株,单一菌感染227株,复数菌感染12株(6例)。其中,G-菌136株(56.9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5.90%、9.62%、8.79%;G+菌66株(27.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6.28%、5.86%;真菌37株(15.48%),均属于念珠菌。G-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G+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年龄≥60岁、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7 d、疾病非缓解状态和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BSI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科BSI以G-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G+菌的耐药率低;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高龄、粒细胞缺乏、原发疾病不缓解和合并主要脏器损害是BSI的高危因素并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院内感染 血流感染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淋系抗原表达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艳红 焦扬 +3 位作者 王浩 米瑞华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 分析伴淋系抗原表达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post cytotoxic therapy, AML-pCT)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 AML-pCT患者41例,均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 目的 分析伴淋系抗原表达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post cytotoxic therapy, AML-pCT)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 AML-pCT患者41例,均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分型及AML治疗指南给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化疗期间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有条件者病情缓解后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2年9月30日,记录无复发生存、总生存情况。41例均于入院次日抽取骨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并根据免疫表型结果分为淋系抗原表达组和无淋系抗原表达组。比较2组染色体核型、AML分型、染色体预后分层、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记录入院次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外周血原始细胞比率及血总胆红素、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 (1)41例中24例伴淋系抗原表达,其中CD7阳性表达10例,CD56阳性表达9例,CD4、CD2阳性表达各6例,CD19、CD25阳性表达各4例,CD10阳性表达1例。(2)淋系抗原表达组白细胞计数[10.2(3.1,33.4)×10^(9)/L]、FLT3-ITD突变率(33.3%)均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组[2.8(1.3,12.8)×10^(9)/L,5.9%](U=127.000,P=0.042;χ^(2)=4.377,P=0.036),血红蛋白[(74.9±20.2)g/L]低于无淋系抗原表达组[(88.8±20.3)g/L](t=2.176,P=0.036),年龄、原发肿瘤确诊至AML发病时间、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外周血原始细胞比率、总胆红素、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AML分型、染色体核型、染色体预后分层及男性、实体瘤、PML-RARa突变、ABCB1突变比率与淋系抗原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淋系抗原表达组2例、无淋系抗原表达组3例放弃治疗。淋系抗原表达组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50.0%(11/22)]与无淋系抗原表达组[57.1%(8/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P=0.676)。(4)末次随访时,淋系抗原表达组无复发生存率[66.7%(10/15)]、总生存率[9.09%(2/22)]均低于无淋系抗原表达组[88.9%(8/9)、57.1%(8/14)](χ^(2)=9.208,P=0.002;χ^(2)=4.596,P=0.032)。结论 CD7、CD56、CD4和CD19是AML-pCT患者常表达的淋系抗原;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pCT患者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水平下降,FLT3-ITD突变率高,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 淋系抗原表达 临床特征 生存率
原文传递
9例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析
12
作者 付书贞 刘冰 +6 位作者 吕晓娴 焦扬 王园园 边萌 宋真真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目的分析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和基因表型特征及预后。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9例,提取骨髓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UP98-... 目的分析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和基因表型特征及预后。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9例,提取骨髓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UP98-HOX融合基因类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血液系统肿瘤相关42个基因突变情况。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染色,观察FAB分型;骨髓细胞培养24~48 h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9例患者均按指南行诱导方案治疗,随访6~48个月,观察患者疗效、复发及生存情况。比较NUP98-HOXA9与NUP98-HOXD13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生存时间。结果9例患者中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6例,NUP98-HOXD13融合基因阳性3例;染色体易位6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3例;伴FLT3基因突变5例;FAB分型M2a 7例,M41例,M51例。末次随访时,未缓解2例,经2个以上疗程化疗达缓解状态7例,其中缓解后6~13个月复发6例。9例患者中单纯化疗5例,其中存活1例;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其中存活2例。9例患者2年存活3例(33.3%),生存时间6~48个月。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8.3(25.3,60.5)×10^(9)/L]高于NUP98-HOXD13融合基因阳性患者[3.9(1.4,4.6)×10^(9)/L](Z=2.324,P=0.020),发病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生存时间与NUP98-HOXD13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NUP98-HOX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AB分型多为M2a,化疗效果差,缓解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UP98-HOX 融合基因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常温下放置时间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光意 付书贞 +2 位作者 杨占军 姜艳红 许青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网织红细胞各参数随常温下静置时间延长而改变的情况。方法采集65例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10mL,分成5份,每份2mL,于室温22-28℃静置保存,分别于采血后2、5、8、11和24h应用ADVIA2120血球仪检测网织...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网织红细胞各参数随常温下静置时间延长而改变的情况。方法采集65例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10mL,分成5份,每份2mL,于室温22-28℃静置保存,分别于采血后2、5、8、11和24h应用ADVIA2120血球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采血后2、5、8、11和24h时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C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4h时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86.45±8.73)%]较采血2h时[(82.89±8.05)%]增高,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4.64±9.67)%]较采血2h时[(18.01±11.17)%]降低(P〈0.05);采血后8h时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3.47±5.81)%]高于采血2h[(12.04±6.70)%]时、24h时[(10.93±6.68)%]低于采血2h时(P〈0.05);采血后8、24h时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45±3.62)%、(3.71±2.81)%]均低于采血2h时[(5.97±4.47)%](P〈0.05);采血后5、8、11和24h时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E(94.42±7.30)、(95.68±7.52)、(95.80士7.47)、(97.80±8.22)f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69士1.30)%、(1.71±1.34)%、1.82±1.41)%、1.56±1.29)%]均高于2h时[(88.24±21.20)fL、(1.45±1.44)%];采血后5、8、11h时网织红细胞数量[(52.25±38.81)×10^9/L、(53.74±38.91)×10^9/L、(56.65±40.95)×10^9/L]较采血2h时[(46.10±33.54)×10^9/L]增高(P〈0.05)。结论常温下随静置时间延长,血液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网织红细胞参数除CHr外均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全血标本 网织红细胞参数
原文传递
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对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黎丽 陈小兵 +2 位作者 王丹 王茂勋 罗素霞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5-89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对老年胃癌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胃癌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同期104例胃部良性病变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对老年胃癌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胃癌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同期104例胃部良性病变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并计算CEA和CA19-9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胃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有效性. 结果 胃癌组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t=3.001和5.110,P=0.039和0.016);两种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和有效性均高于单项检测(x 2=2.101和2.109,P=0.031和0.019);血清中的CEA水平不但对胃癌的淋巴结(Z=5.109,P=0.002)及肝脏(Z=3.910,P=0.026)转移有较好的预测.血清中的CA19-9水平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Z=4.189,P=0.003). 结论 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有效性,CEA水平升高可能预示胃癌转移,CA 19-9升高可能预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原文传递
NPM1突变阳性与阴性初治原发AML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5-978,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其发生率大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60%,虽然其发病机制往往涉及染色体的多种形式改变,但是大约45%的初诊AML并不能检测到染色体的改变.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其发生率大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60%,虽然其发病机制往往涉及染色体的多种形式改变,但是大约45%的初诊AML并不能检测到染色体的改变.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是目前AML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是导致白血病发生的主要分子事件之一;与原发性AML密切相关,然而在继发AML中却偶有发生;多分布在M3、M4EO、M7以外的其他AML各亚型中,多累及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NPMl突变的研究对AML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AML 临床特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初治 阴性 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