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鹏 蔡启卿 +7 位作者 高嵩涛 姚伟涛 王家强 王鑫 李超 赵耀 杜鑫辉 田志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8例骶骨肿瘤患者基本资料、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128例骶骨肿瘤患者中有21例(16.4%)出现术后...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8例骶骨肿瘤患者基本资料、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128例骶骨肿瘤患者中有21例(16.4%)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手术次数、放疗史、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缝合前手术视野行双氧水冲洗、切口距肛门距离和围手术期行胃肠道准备是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χ2=9.969、12.764、10.557、10.819、19.574、14.131、25.7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史和放置内固定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2.376和1.461,95%CI=1.213~2.869和1.044~2.805),缝合前手术视野行双氧水冲洗和围手术期行胃肠道准备是其保护因素(OR=0.772和0.731,95%CI=0.512~0.895和0.498~0.836)。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放置内固定要有严格的适应证。缝合前手术视野应行双氧水冲洗,围手术期应行胃肠道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姚伟涛 蔡启卿 +2 位作者 高嵩涛 王家强 王闯建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2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节段骶骨肿瘤的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观察不同节段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骶骨... 目的分析不同节段骶骨肿瘤的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观察不同节段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骶骨肿瘤与手术风险及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骶骨肿瘤手术风险、手术方式与骶骨受累节段呈明显的相关性,骶骨节段是骶骨肿瘤手术风险预测的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结论对骶骨肿瘤应采用充分的术前手术风险评估、确定有效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治疗 回顾性调查研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仿生骨支架成骨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李坡 程威 +4 位作者 王家强 姚伟涛 徐云强 李瑞欣 张西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探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法制备的三维仿生复合支架材料内BMSCs增殖、分化、成骨特异性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低温3D打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三维支架,提取新西兰大...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探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法制备的三维仿生复合支架材料内BMSCs增殖、分化、成骨特异性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低温3D打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三维支架,提取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s,用倒置显微镜及免疫组化鉴定BMSCs的形态及特征。将第3代BMSCs与支架复合培养,分成1cm支架培养组、2cm支架培养组和空白组。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分别进行MTT检测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细胞以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培养的原代BMSCs呈梭形或三角形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8代内仍有很强的增殖能力。ALP染色和脂肪染色均为阴性,糖原染色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均为阳性,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44、CD5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本实验制备的三维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冻干后成白色立方体的多孔结构,HE染色及SEM可见细胞在支架孔壁黏附、增殖、生长良好,呈现伸展状态。在实验早期,复合培养组细胞增殖、ALP水平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大于空白组(P<0.05);在实验晚期,2cm支架培养组细胞增殖、ALP水平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1cm支架培养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以及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44、CD5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说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BMSCs的特性。本实验室制备的丝素/胶原/羟基磷灰石三维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诱导性,有利于细胞黏附、增殖,能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仿生骨支架材料 成骨效应
下载PDF
特异性谷氨酸受体拮抗药非诺班对骨肉瘤LM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楚广民 张建波 姚伟涛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谷氨酸受体拮抗药非诺班对骨肉瘤细胞LM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谷氨酸抑制剂受体非诺班作用于骨肉瘤细胞系LM7,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谷氨酸受体拮抗药非诺班对骨肉瘤细胞LM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谷氨酸抑制剂受体非诺班作用于骨肉瘤细胞系LM7,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细胞TUNNL染色实验观察骨肉瘤细胞系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细胞活性为(99.8±0.2)%,100μmol/L非诺班治疗组细胞活性为对照组的(98.3±3.4)%,200μmol/L组细胞活性为对照组的(68.6±5.6)%,300μmol/L组细胞活性为对照组的(46.4±3.5)%。随着非诺班浓度的增加,Ki-67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减少,对照组及100、200、300μmol/L组依次为(2750±32)、(2720±45)、(1280±47)、(695±50)个;LM7细胞形成的集落数相应减少;同时TUNEL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逐渐增加,对照组及100、200、300μmol/L组分别为(14±5)、(23±6)、(2653±274)、(3152±179)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非诺班抑制PI3K及AKT蛋白的磷酸化。结论特异性谷氨酸受体拮抗药非诺班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该过程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为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可能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拮抗药 非诺班 骨肉瘤细胞 AKT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在儿童骨肉瘤骨骺牵开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婷 刘新 刘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外固定架骨骺牵开术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对行外固定架牵引分离股骨远端骨骺,配合瘤骨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的7例股骨下段成骨性骨肉瘤患儿,实施改良整体舒适护理。结果 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外固定架骨骺牵开术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对行外固定架牵引分离股骨远端骨骺,配合瘤骨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的7例股骨下段成骨性骨肉瘤患儿,实施改良整体舒适护理。结果 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压疮、腹胀便秘等常见并发症,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骨骺牵开术保留股骨的骨肉瘤骨骺患儿实施改进后的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骺牵开术 舒适护理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恶性肿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鑫 蔡启卿 +2 位作者 刘志勇 田志超 李坡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20例,其中顺行皮瓣修复足跟部12例,逆行皮瓣修复前足底8例,...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20例,其中顺行皮瓣修复足跟部12例,逆行皮瓣修复前足底8例,皮肤缺损面积3.0 cm×4.0 cm^5.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3.5 cm×4.5 cm^6.0 cm×7.5 cm。肿瘤类型包括恶性黑色素肿瘤16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边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随访3~20个月,所有病例肿瘤均未复发,4例出现肺部转移,仍带瘤生存。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未出现水泡及溃烂,穿鞋袜舒适,步态正常,顺行皮瓣浅感觉正常,逆行皮瓣保护性浅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10~15 mm。结论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优良,操作相对简单,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肿瘤 足底内侧皮瓣 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定量动态增强MRI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朋瑞 曲金荣 +4 位作者 蔡启卿 张宏凯 李祥 王鑫 黎海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DCE)MRI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肿瘤患者61例(其中良性组21例,恶性组40例)并行DCE-MRI检查,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DCE)MRI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肿瘤患者61例(其中良性组21例,恶性组40例)并行DCE-MRI检查,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及1分钟内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随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找出两组的鉴别切点,并计算有统计学差异的各指标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K^(trans)、K_(ep)、iAUC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802、0.693,K^(trans)、K_(ep)、iAUC的最佳诊断切点值分别为0.570(min^(-1))、2.467(min^(-1))、14.13,定量参数中K^(trans)>0.570(min^(-1)),K_(ep)>2.467(min^(-1)),iAUC>14.13作为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2.5%、75.0%、80.0%,特异度为57.1%、71.4%、52.3%,准确率80.3%、73.4%、70.5%,阳性预测值80.4%、83.3%、76.2%,阴性预测值80.0%、60.0%、57.9%。V_e在良性组、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DCE-MRI可以用于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其中K^(trans)、K_(ep)、iAUC为有鉴别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转运常数 定量分析 动态增强磁共振
原文传递
带蒂腓骨膜转位移植在儿童胫骨肿瘤灭活再植中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鑫 刘志勇 +2 位作者 田志超 李坡 蔡启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带蒂腓骨膜转位移植覆盖灭活骨-自体骨断端以促进儿童胫骨肿瘤灭活再植后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儿童胫骨恶性(侵袭性)骨肿瘤的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同侧带蒂腓骨膜逆行转位覆盖灭活... 目的探讨带蒂腓骨膜转位移植覆盖灭活骨-自体骨断端以促进儿童胫骨肿瘤灭活再植后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儿童胫骨恶性(侵袭性)骨肿瘤的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同侧带蒂腓骨膜逆行转位覆盖灭活骨-自体骨断端。以促进灭活瘤段骨在体内的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共应用5例。男2例,女3例,平均12(9~15)岁。其中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1例反复复发的胫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瘤段骨平均长度17.2(14.0-20.0)cm,2例瘤段骨包含膝关节面,3例为单纯骨干。瘤段骨灭活方法为术中体外射线照射灭活。术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CT观察患肢功能及瘤段骨愈合、并发症等情况。本组患儿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MTS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14.2(12~18)个月.5例患者共8处灭活骨一自体骨断端均完全愈合.腓骨膜转位覆盖的胫骨远侧断端平均愈合时间7.8(6~10)个月.骨膜覆盖区域成骨明显。单纯骨干灭活病例因保留骺板未发生双下肢不等长。骨关节灭活的2例患儿因回植后骺板失去活力而在末次随访时患肢较对侧肢体分别短缩1.0cm和1.5cm。本组患肢MTSS评分平均25.8(22~28)分.MTSS%平均86%(73%-93%)。结论带蒂腓骨膜转位移植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胫骨灭活瘤段骨在体内的愈合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腓骨膜 骨膜移植 胫骨瘤段灭活骨 骨愈合 儿童
原文传递
四肢骨肿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骨愈合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志超 蔡启卿 +5 位作者 王鑫 刘志勇 李坡 张鹏 姚伟涛 王家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治疗,并且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17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1...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治疗,并且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17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1~45岁。手术部位:股骨9例,肱骨6例,胫骨2例。异体骨长度8-28(16.8 ±4.0)cm,内固定方式:钢板螺钉8例,髓内针9例。根据异体骨愈合情况分为未愈合组10例(其中异体骨骨折4例、异体骨感染2例),愈合组7例。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内固定方式、异体骨长度、是否化疗、术后是否异体骨感染等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骨愈合组7例的平均骨愈合时间为27个月(15-43个月)。未愈组与愈合组患者内固定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髓内针固定是大段异体骨愈合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骨愈合 骨板 髓内针
原文传递
CT、MRI图像融合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辅助骨盆Ⅲ、Ⅳ区恶性肿瘤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鑫辉 王帮民 +3 位作者 张博雅 刘新 田志超 姚伟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Ⅲ、Ⅳ区骨盆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收治的48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分为图像融...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Ⅲ、Ⅳ区骨盆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收治的48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分为图像融合组(21例)及对照组(27例)。图像融合组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37.0±10.4)岁(范围:18~67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9.7±15.2)岁(范围:16~65岁)。两组患者病理学类型均包含骨肉瘤、软骨肉瘤及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切缘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死亡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图像融合组骨盆Ⅲ区、Ⅳ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144.0±31.6)min比(248.2±56.6)min,t=-8.084,P<0.01;(173.0±42.0)min比(306.1±62.0)min,t=-4.518,P<0.01],R1切缘比例及复发率均更低[4.8%(1/21)比22.2%(6/27),χ^(2)=4.214,P=0.040;4.8%(1/21)比22.2%(6/27),χ^(2)=4.214,P=0.040],图像融合组术中出血量更少[(484.8±226.3)ml比(836.1±359.8)ml,t=-4.13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融合组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其中1例进行二次清创手术;对照组出现7例切口感染,其中3例进行二次清创手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3/21)比25.9%(7/27),χ^(2)=0.645,P=0.422]。截至末次随访,图像融合组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5,P=0.220)。结论与传统方式相比,图像融合技术指导下的骨盆肿瘤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实现阴性切缘并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盆 图像融合 围术期评估 三维模型
原文传递
切除瘤段骨体外辐照与乙醇灭活再植术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志超 蔡启卿 +5 位作者 王鑫 刘志勇 李坡 张鹏 姚伟涛 王家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探讨瘤段骨术中体外辐照灭活与乙醇灭活再植术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助临床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瘤段骨灭活方法.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 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 目的 探讨瘤段骨术中体外辐照灭活与乙醇灭活再植术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助临床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瘤段骨灭活方法.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 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7~58(20.58 ± 12.89)岁. 54例患者均未出现肿瘤转移,均接受瘤段骨灭活再植术治疗;根据瘤段骨灭活再植方式分为辐照组25例,乙醇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骨愈合率、灭活骨愈合时间,以及骨不连、骨折或内固定断裂、感染、骨吸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辐照组25例随访时间(20.48 ± 6.39)个月,复发1例(4% ),骨愈合16例(64.00% ),灭活骨愈合时间(8.75 ± 2.38)个月,感染2例(8% );乙醇组29例随访时间(41.79 ± 24.74)个月,复发5例(17.24% ),骨愈合13例(44.83% ),灭活骨愈合时间(25.31 ± 13.62)个月,感染2例(6.4% ).两组患者灭活骨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组间复发率、骨愈合率、骨不连率、钢板断裂率,以及灭活骨骨折率、感染率、骨吸收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切除瘤段骨术中离体辐照灭活再植术与乙醇灭活再植术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辐照灭活法在安全性、灭活骨愈合速度方面显著优于乙醇灭活法;但辐照灭活需要专业设备,限制了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辐照 乙醇 再植术 保肢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腓骨骨膜瓣移植在儿童四肢骨肿瘤瘤段骨射线灭活回植术中的应用观察
12
作者 王鑫 刘志勇 +2 位作者 李坡 田志超 蔡启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8例原发四肢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4例,年... 目的探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8例原发四肢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9 ~ 17(13.6±2.5)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反复复发的侵袭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例。均釆用瘤段骨扩大切除+术中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术治疗,回植的瘤段骨断端均应用带蒂或游离腓骨骨膜瓣覆盖。肿瘤位于胫骨中上段5例,应用同侧带腓血管蒂腓骨膜瓣逆行转位覆盖瘤段骨远侧断端;肿瘤位于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段1例,应用游离腓血管蒂腓骨膜瓣移植覆盖近侧断端。瘤段骨为单纯骨干5例,包含关节面3例,长度13-26(1 &1 ±3.9)cm。灭活方法均为术中离体射线灭活。术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CT观察记录瘤段骨体内愈合情况,并观察患肢长度变化。结果本组8例患儿术后随访12~24(18.8±3.5)个月。8例患儿共有13处断端均获得骨愈合,腓骨膜覆盖的断端平均愈合时间6 ~ 10(7.3±1.3)个月,且骨膜覆盖区域可观察到成骨现象末次随访时,5例骨干灭活和1例骨关节灭活的患儿未发生双侧肢体不等长,2例骨关节灭活患儿患侧下肢长度较对侧短缩1.5 cm和2.0 cm。结论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应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的方法可行,能够有效促进瘤段骨的愈合和防止骨不愈合、骨不连发生,且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推荐临床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腓骨骨膜瓣 灭活骨 射线灭活 骨愈合
原文传递
hsa_circ_0006948靶向miR-490-3p调控自噬相关蛋白7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文 刘涵 张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5,共9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骨肉瘤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来源于2009—2015年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肉瘤患者。采用微阵列分析筛选骨肉瘤细胞Saos-...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骨肉瘤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来源于2009—2015年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肉瘤患者。采用微阵列分析筛选骨肉瘤细胞Saos-2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肉瘤细胞Saos-2和正常成骨细胞NHOst、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rc_0006948、miR-490-3p和自噬相关蛋白7(ATG7)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6948与miR-490-3p、miR-490-3p与ATG7之间的相互作用,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miR-490-3p与ATG7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aos-2细胞中circ_0006948、miR-490-3p和ATG7 mRNA的表达水平与NHOst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骨肉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irc_0006948、miR-490-3p和ATG7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irc_0006948-siRNA组细胞的克隆数目、迁移数目和迁移率分别为(32.78±1.76)个、(37.58±1.82)个和(36.93±1.45)%,均低于siRNA NC组[分别为(65.72±1.45)个、(78.63±1.93)个和(65.32±1.74)%,均P<0.01]。miR-490-3p mimics组细胞的克隆数目、迁移数目和迁移率分别为(20.08±1.54)个、(30.24±1.78)个和(21.15±1.68)%,均低于mimics NC组[分别为(60.36±1.83)个、(76.93±1.64)个和(40.56±1.27)%,均P<0.01]。miR-490-3p inhibitor+siRNA NC组细胞的克隆数目、迁移数目和迁移率分别为(90.34±1.72)个、(120.89±2.34)个和(70.83±1.93)%,均高于inhibitor NC+siRNA NC组[分别为(61.27±1.73)个、(75.82±1.82)个和(42.38±1.74)%,均P<0.01]。circ_0006948 siRNA+miR-490-3p inhibitor组细胞的克隆数、迁移数和迁移率分别为(58.74±1.98)个、(73.46±1.04)个和(40.35±1.72)%,均低于miR-490-3p inhibitor+siRNA NC组[分别为(90.34±1.72)个、(120.89±2.34)个和(70.83±1.93)%,均P<0.01]。ATG7-siRNA组细胞的克隆数目、迁移数目和迁移率分别为(20.56±1.87)个、(40.36±1.76)个和(20.96±1.73)%,均低于siRNA NC组[分别为(65.46±1.74)个、(90.87±2.32)个和(40.87±2.03)%,均P<0.01]。miR-490-3p mimics+pcDNA-ATG7组细胞的吸光度值为0.54±0.11,高于miR-490-3p mimics组(0.36±0.08,P<0.05);miR-490-3p mimics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imics 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490-3p mimics+pcDNA-ATG7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iR-490-3p mimic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irc_0006948通过miR-490-3p调控ATG7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控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hsa_circ_0006948 miR-490-3p 自噬相关蛋白7 增殖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带蒂皮瓣修复四肢关节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103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鑫 王家强 +3 位作者 姚伟涛 田志超 刘志勇 蔡启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恶性软组织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四肢大关节周围恶性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筋膜皮瓣或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103例。男61例,...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恶性软组织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四肢大关节周围恶性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筋膜皮瓣或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3(14~82)岁。初诊32例,外院术后二次扩大切除30例,术后复发再手术41例。肿瘤位于腕关节周围13例:应用桡动脉腕上支筋膜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8例:应用臂外侧皮瓣、臂内侧皮瓣修复;肩关节周围8例:应用背阔肌皮瓣、侧胸壁皮瓣修复;髋关节周围14例:应用股直肌皮瓣、股后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16例:应用小腿前外侧皮瓣、小腿后侧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44例: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3 cm×4 cm^18 cm×25 cm。观察记录术后皮瓣情况、并发症、关节活动度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除6例发生部分或全部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成活率94.2%。坏死病例改用其他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感染4例:供区2例,受区2例,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二期愈合。12例失访,剩余91例随访1~5年,平均33个月,所有皮瓣外形、质地好,不臃肿,无水泡。顺行筋膜皮瓣及肌皮瓣的浅感觉正常,逆行筋膜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患侧关节活动度术后6、12个月随访较健侧无明显差异,肢体功能良好。臀骶部、足跟等负重区皮瓣未发生溃疡,坐姿与步态正常。肿瘤复发17例,远处转移32例,死亡21例。初诊、二次扩大切除与复发再切除病例的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3%、11.5%和30.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蒂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恶性软组织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面 恶性肿瘤术后 外科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桡骨重建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方兴 姚伟涛 +1 位作者 张鹏 王帮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5期532-533,共2页
目的探讨瘤段骨切除、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桡骨重建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可行性,评估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6-12行手术治疗的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中彻底切除瘤段骨质,并采用对侧近端游离自体腓... 目的探讨瘤段骨切除、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桡骨重建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可行性,评估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6-12行手术治疗的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中彻底切除瘤段骨质,并采用对侧近端游离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桡骨。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4.0 h,平均3 h;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00 ml。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12~62)个月。2例术后出现下尺桡关节脱位,1例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物排异反应并感染。术后1年患侧腕关节活动度:掌屈30°~38°,平均35°;背伸27°~35°,平均31°;桡偏9°~18°,平均15°;尺偏17°~28°,平均20°。术后1年患肢MSTS评分19~28分,平均23.8分。结论采用瘤段骨切除、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桡骨重建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操作难度小、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对腕关节活动度影响有限,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巨细胞瘤 病灶切除 自体腓骨移植 骨缺损
原文传递
经皮髋臼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李坡 张鹏 +4 位作者 田文 王家强 王鑫 田志超 姚伟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18-1426,共9页
目的探讨经皮髋臼成形术(percutaneous acetabuloplasty)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24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56.0(50.0,67.5)岁(范围40~85岁),左侧12例、右侧1... 目的探讨经皮髋臼成形术(percutaneous acetabuloplasty)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24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56.0(50.0,67.5)岁(范围40~85岁),左侧12例、右侧12例。原发肿瘤为乳腺癌8例(33%)、肺癌7例(29%)、前列腺癌4例(17%)、肠癌2例(8%)、宫颈癌1例(4%)、肾癌1例(4%)、肝癌1例(4%)。骨转移灶均为多发,其中16例(67%)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转移灶性质:溶骨性19例(79%)、混合性5例(21%)。病灶分布区域:臼顶11例、臼顶+前柱2例、臼顶+后柱8例、臼顶+前柱+后柱3例。病灶大小2.0 cm×1.5 cm×2.0 cm~4.5 cm×4.0 cm×11.0 cm。髋臼转移灶周围存在骨皮质缺损11例(46%),存在软组织肿块8例(33%)。于局麻或全麻下行经皮髋臼成形术,术后1周内行局部放疗治疗(体外放疗,30 Gy,10 d)。记录患者原发灶位置、确诊肿瘤时间、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转移灶性质、分布区域、病灶大小、有无骨皮质缺损、有无软组织肿块、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填充效果及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放疗后、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简化活动状态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失败。失败原因为穿刺针刺破髂骨内板致大量骨水泥向骨盆内渗漏,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未改行开放性手术,髋臼处疼痛缓解不明显,继续口服镇痛药物及综合治疗,术后4个月死亡。随访时间为18.0(11.8,23.5)个月(范围3~49个月)。VAS评分、行走评分及ECOG评分自术前(7.2±1.1)分、(1.4±1.4)分、(2.5±0.7)分改善至术后48 h的(2.6±1.9)分、(2.5±1.4)分、(2.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与放疗后48 h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时92%(22/24)的患者局部症状无进展。结论经皮髋臼成形术可快速恢复髋臼的稳定性,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经皮髋臼成形术疗效不佳的患者放疗可能无效,但放疗可控制局部症状进展,两者联合可提高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肿瘤转移 骨水泥成形术 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COX-2/PGE2/MMP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华 杜鑫辉 +3 位作者 赵华平 张乐 艾艳秋 杨建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金属基质蛋白酶(COX-2/PGE2/MMP)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MEL-5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CO...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金属基质蛋白酶(COX-2/PGE2/MMP)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MEL-5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COX-2过表达组(COX-2组)和COX-2过表达+丙泊酚组(COX-2+P组)。P组加入终浓度60μmol/L的丙泊酚;COX-2组和COX-2+P组将COX-2过表达质粒pcDNA3.1-COX-2转染到SKMEL-5细胞,COX-2+P组再加入终浓度60μmol/L的丙泊酚。孵育48 h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COX-2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P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减少,COX-2及其mRNA表达下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降低,COX-2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增加,COX-2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升高(P<0.05);与P组比较,COX-2+P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增加,COX-2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可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抑制COX-2/PGE2/MM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肿瘤浸润 细胞运动 环氧化酶2 地诺前列酮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原文传递
缝匠肌肌瓣移位联合VSD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超 张鹏 +3 位作者 王鑫 王帮民 高世磊 姚伟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缝匠肌肌瓣移位联合VSD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及共对降低术后皮缘坏死、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0例;其中采用单纯腹股沟淋巴... 目的探讨缝匠肌肌瓣移位联合VSD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及共对降低术后皮缘坏死、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0例;其中采用单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25例为对照组;采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缝匠肌肌瓣移位加VSD敷料覆盖创面的25例为试验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淋巴漏及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50例术后肌瓣均顺利成活,切口一期愈合。50例均获得随访,试验组术后随访时间14~90(40.12±30.68)d,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4~120(42.20±34.15)d。试验组皮缘坏死2例(8.0%),较对照组[10例(40.0%)]明显减少;淋巴漏发生2例(8.0%),较对照组[7例(28.0%)]明显降低;切口感染3例(12.0%),也较对照组[9例(36.0%)]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缝匠肌肌瓣移位加VSD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皮缘坏死、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缝匠肌肌瓣移位 负压封闭引流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滑膜肉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19
作者 杜鑫辉 王帮民 +3 位作者 程瑜 刘新 周啸天 姚伟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滑膜肉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滑膜肉瘤细胞系SW982,对其处理并分为对照组、MALAT1敲低组及MALAT1和微小RNA(miR)-22双敲低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将短发卡RNA(sh...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滑膜肉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滑膜肉瘤细胞系SW982,对其处理并分为对照组、MALAT1敲低组及MALAT1和微小RNA(miR)-22双敲低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将短发卡RNA(shRNA)转染进SW982进行相应分子的敲低,并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MALAT1和miR-22的表达水平。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处理条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检测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细胞侵袭性的改变,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实验中所选用的3个shRNA(shMALAT1_#1、shMALAT1_#2、shMALAT1_#3)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有效降低SW982中MALAT1的表达(对照组比shMALAT1_#1为1.000±0.015比0.253±0.009,t=8.360,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2为1.000±0.015比0.39±0.003,t=7.747,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3为1.000±0.015比0.227±0.004,t=9.735,P<0.01)。MALAT1敲低组与对照组比较SW982细胞的增殖明显减慢(对照组比shMALAT1_#1为1.900±0.130比0.750±0.015,t=5.229,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2为1.900±0.130比0.910±0.002),t=4.718,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3为1.900±0.130比1.070±0.040,t=3.484,P<0.01)。MALAT1敲低组细胞中miR-2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对照组比shMALAT1_#1为1.000±0.070比2.800±0.048,t=-9.179,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2为1.000±0.070比2.300±0.050,t=-6.727,P<0.01;对照组比shMALAT1_#3为1.000±0.070比2.600±0.040,t=-8.342,P<0.01)。MALAT1和miR-22双敲低组与MALAT1敲低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1.70±0.05比0.78±0.02,t=5.947,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ALAT1敲低组SW982的细胞穿膜数量显著降低[对照组比MALAT1敲低组为(62.51±7.34)个/视野比(32.37±5.39)个/视野,t=8.981,P<0.01];MALAT1和miR-22双敲低组与MALAT1敲低组比较细胞穿膜数量显著增多[双敲低组比MALAT1敲低组为(57.43±8.54)个/视野比(28.64±5.97)个/视野,t=9.454,P<0.01]。结论MALAT1通过负向调控miR-22可促进滑膜肉瘤细胞系SW982的细胞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滑膜肉瘤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神经穿透素1对滑膜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
作者 杜鑫辉 王帮民 +3 位作者 程瑜 刘新 周啸天 姚伟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穿透素1(NPTX1)对滑膜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资源(GEO)下载滑膜肉瘤转录组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GSE40025),根据转移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使用R语言Limma数据包分析两... 目的探讨神经穿透素1(NPTX1)对滑膜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资源(GEO)下载滑膜肉瘤转录组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GSE40025),根据转移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使用R语言Limma数据包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使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两组间NPTX1的表达。本研究使用KM plot数据库网站分析多个恶性肿瘤中NPTX1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绘制KM曲线。使用shRNA在SW982细胞系建立稳定敲低NPTX1的模型并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敲低效率。细胞中靶蛋白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体外培养的SW982细胞中,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PTX1敲低组及NPTX1敲低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过表达组,将3组细胞通过Transwell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SW98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生信分析结果表明NPTX1存在于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列表中,且其在肺转移组呈显著性高表达(4.373±0.546比6.771±0.666,t=2.784,P<0.01)。KM plot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PTX1的高表达在多个恶性肿瘤中(包括胰腺癌、肉瘤、肾癌及膀胱癌)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使用的shRNA可显著敲低SW982细胞中NPTX1的表达(对照组比shNPTX1_#1为1.000±0.019比0.270±0.001,t=9.000,P<0.01;对照组比shNPTX1_#2为1.000±0.019比0.340±0.003,t=7.858,P<0.01;对照组比shNPTX1_#3为1.000±0.019比0.320±0.003,t=7.979,P<0.01)且敲低NPTX1后细胞中MMP-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ranswell结果显示NPTX1敲低组细胞穿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4.16±5.14比56.43±4.26,t=8.345,P<0.01),而NPTX1敲低加MMP2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性多于NPTX1敲低组(64.31±6.25比45.83±3.93,t=6.592,P<0.01)。结论NPTX1通过上调MMP-2增强滑膜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肿瘤侵袭性 神经穿透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