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诊PCI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淑华 陈晖 刘喜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85-38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63例)及常规组(63例)。强化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63例)及常规组(63例)。强化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连续3 d;常规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连续3 d;监测术前、术后72 h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ys)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组发生CIN 7例(11.1%),常规组13例(20.6%),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Scr较常规组低,Ccr较常规组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Cys C浓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脏保护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晖 马蕾 余淑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加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强化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 目的探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加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强化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的基础上术前6-8小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d,共30天,之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维持。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术前和术后24小时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术后1周查肝酶和心肌酶谱,同时随访术后30天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强化组和对照组术后24小时的hs-CRP、CKMB和c Tn I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强化组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hs-CRP、CKMB和c Tn 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强化组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共0例,对照组共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行PCI术后炎症因子和心肌酶增高,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进一步减少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多效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战文 陶贵周 +3 位作者 陈晖 高航 徐兆龙 吴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920-92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用.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比9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比0,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淑华 刘晓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并结合心电图f波特点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从而筛选出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为临床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4例NVAF患者均行TEE检查,根... 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并结合心电图f波特点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从而筛选出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为临床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4例NVAF患者均行TEE检查,根据检查时有无血栓及有无血栓前状态分为血栓阳性组(13例)、血栓前状态阳性组(15例)和血栓阴性组(56例)。所有患者均描记心电图V1长导联,顺序测量20个f波振幅,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受检者f波振幅值;所有患者同时行TEE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上述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细颤发生率分别为84.6%、66.7%,均高于血栓阴性组的57.1%,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血栓前状态阳性组、血栓阴性组患者f波振幅分别为(0.058±0.038)、(0.089±0.043)、(0.097±0.039)m V。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显著低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略低于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低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LAD高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阳性组LAD稍高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P>0.05);3组患者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f波振幅有助于血栓栓塞风险性预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中LAD对预测血栓栓塞风险性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内径 血栓栓塞
下载PDF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闫振富 陈晖 荆宏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DSA检查出79例阳性与3例阴性,CTA检查出75例冠状动脉阳性与7例阴性,灵敏度为96.10%(74/77),特异度80.00%(4/5),准确性95.12%(78/82),Kappa值为0.64;CTA与DS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左主干灵敏度为95.24%(40/42),特异度1 0 0.0 0%(4 0/4 0),准确性97.56%(80/82),Kappa值为0.95;左前降支灵敏度为95.00%(57/60),特异度1 0 0.0 0%(2 2/2 2),准确性96.34%(79/82),Kappa值为0.91;左回旋支灵敏度为92.16%(47/51),特异度9 6.7 7%(3 0/3 1),准确性93.90%(77/82),Kappa值为0.87;右冠状动脉灵敏度为95.24%(40/42),特异度1 0 0.0 0%(4 0/4 0),准确性97.56%(80/82),Kappa值为0.95。结论CTA能够清楚显示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准确性高,敏感性及特异性良好,能够辅助诊断并且筛查冠状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选择性冠脉造影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SWT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岚 张涛 王平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SWT治疗(3个月内共9次);对照组给予假震波治疗,即不予振波能量。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绞痛分级(CCS)、周硝酸甘油用量、评分情况(SAQ)及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NYHA、CCS、硝酸甘油用量、SAQ及cTn-Ⅰ、BNP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中,除cTn-Ⅰ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WT治疗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及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大鼠炎性反应水平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涛 陈晖 +3 位作者 黄家树 张岚 沈涛 朱明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243-424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醛固酮诱导而成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后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蒸馏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通...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醛固酮诱导而成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后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蒸馏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通心络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阿托伐他汀灌胃,空白组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给药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显微镜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以轻微纹路状红染分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情况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之间,更接近于空白组大鼠。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平均动脉压(MABP)、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DGF-A、PDGF-B、PDGFR-α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ABP和CVF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进程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沉积,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醛固酮 心肌纤维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依诺肝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振富 豆倩云 陈晖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090-3092,3096,共4页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及术后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心内科住院的186例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94例和观察组(依诺肝素组)93例。监测患者...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及术后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心内科住院的186例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94例和观察组(依诺肝素组)93例。监测患者抗Xa因子活性,观察术后48h发生的出血和缺血事件,30d随访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应用依诺肝素5min,所有患者抗Xa因子活性均可迅速达到0.5IU/mL以上,而在150min时,抗Xa因子活性出现下降,仅有91.3%患者达标,180min时抗Xa因子活性仅有79.2%患者达标。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P=0.041),观察组出血事件少于对照组;而缺血事件和临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0.327,P=0.749、0.316)。结论 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安全有效,不仅能够迅速起到有效的抗凝作用,且不增加缺血事件的发生还能降低围术期的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 抗凝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XA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