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战文 陶贵周 +3 位作者 陈晖 高航 徐兆龙 吴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920-92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用.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比9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比0,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大鼠炎性反应水平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涛 陈晖 +3 位作者 黄家树 张岚 沈涛 朱明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243-424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醛固酮诱导而成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后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蒸馏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通...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醛固酮诱导而成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后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蒸馏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通心络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阿托伐他汀灌胃,空白组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给药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显微镜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以轻微纹路状红染分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情况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之间,更接近于空白组大鼠。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平均动脉压(MABP)、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DGF-A、PDGF-B、PDGFR-α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ABP和CVF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进程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沉积,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醛固酮 心肌纤维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CSWT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岚 张涛 王平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SWT治疗(3个月内共9次);对照组给予假震波治疗,即不予振波能量。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绞痛分级(CCS)、周硝酸甘油用量、评分情况(SAQ)及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NYHA、CCS、硝酸甘油用量、SAQ及cTn-Ⅰ、BNP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中,除cTn-Ⅰ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WT治疗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及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