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丽翻新枝 图像可证史——评《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1
作者 隋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近年来,中国古代边疆民族音乐历史研究、中国及周边地区的音乐交流史研究受到关注。其中,青年音乐考古学者王希丹的专著《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是较为突出的代表。该书以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中的乐舞、乐器图像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中国古代边疆民族音乐历史研究、中国及周边地区的音乐交流史研究受到关注。其中,青年音乐考古学者王希丹的专著《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是较为突出的代表。该书以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中的乐舞、乐器图像为研究对象,首次对集安高句丽墓音乐壁画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辨析,对公元4—7世纪边疆政权高句丽的音乐历史进行了探讨,体现了图像类音乐文物研究的新成果,并具有方法论意义。本文对该书的写作内容进行了评述,并总结了其三个写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墓 音乐壁画 公元4—7世纪 集安
下载PDF
实验音乐考古在中国
2
作者 王子初 杨明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100,共14页
实验音乐考古学已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它包含了应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音乐考古学研究,以“实验”为基本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的音乐考古学分支学科,有时也包括“实验室音乐考古学”等含义。应用实验方法进行音乐研究,在中国已有约3000年的历... 实验音乐考古学已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它包含了应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音乐考古学研究,以“实验”为基本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的音乐考古学分支学科,有时也包括“实验室音乐考古学”等含义。应用实验方法进行音乐研究,在中国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至于实验音乐考古学研究,则始自20世纪30年代的学者刘复。笔者多年复制、复原中国音乐文物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大量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大致构成中国实验音乐考古学研究专题系列。此项研究以更新、更丰富的考古实证,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考古学深刻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人类音乐文明的贡献,并正在融入实验考古的广阔领域,大步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实验考古 出土乐器 复制复原
原文传递
对音乐史学研究中使用“定量分析”的几点建议
3
作者 隋郁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76,共3页
"标准差"这一方法被引入音乐史学研究领域,是本人在近年来的科研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在这一探索并成长的过程中,对统计学标准差所属的"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与包含音乐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领... "标准差"这一方法被引入音乐史学研究领域,是本人在近年来的科研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在这一探索并成长的过程中,对统计学标准差所属的"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与包含音乐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惯用的"定性分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既有思考,亦有切身体会,并希望能借此文的发表,将近年来累积的感受总结成三点,分享学人,也接受学界的审评,以期对音乐学领域中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充实与发展做出个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人文社会科学 定性分析 标准差 音乐史学 方法论 科研工作 音乐学
原文传递
周代乐悬制度对吴越音乐文化的影响
4
作者 马国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乐悬制度是周王室制定的礼乐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有着严格的规范。东周时期,乐悬制度传播至吴越地区,对吴越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乐悬本义是指悬挂起来的进行演奏的钟磬乐器,主要以中原乐器甬钟、纽钟、镈和编磬为代表。吴越乐器... 乐悬制度是周王室制定的礼乐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有着严格的规范。东周时期,乐悬制度传播至吴越地区,对吴越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乐悬本义是指悬挂起来的进行演奏的钟磬乐器,主要以中原乐器甬钟、纽钟、镈和编磬为代表。吴越乐器实践中不仅可见到上述乐器,同时还加进了句鑃、圆钟、于等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的乐器,共同组成了新的宫廷乐队。乐队不仅在用器制度上打破了乐悬制度规范,同时在编列、摆列、乐器性质、文化审美上也重新构建了新的文化内涵。在乐悬乐器实践上,吴越音乐文化反映出二国对中原礼乐文化的审美态度和文化倾向,是文化合力与文化转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悬 吴越 钟磬
原文传递
河南出土先秦编钟的形制及双音状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隋郁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使用统计学标准差为核心的分析方法,对河南先秦编钟所共有的地域性形制特点给予总结,从历时性的角度厘清乐钟的形制及双音状态在这一地区的发展脉络。期待本文所进行的分析,既能为河南地区的音乐文化、青铜文化全貌的研究做出努力,... 本文使用统计学标准差为核心的分析方法,对河南先秦编钟所共有的地域性形制特点给予总结,从历时性的角度厘清乐钟的形制及双音状态在这一地区的发展脉络。期待本文所进行的分析,既能为河南地区的音乐文化、青铜文化全貌的研究做出努力,又能为音乐考古学领域的乐钟研究在方法论的创新方面做出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形制特点 双音 编钟 乐钟 方法论 历时性 标准差
原文传递
先秦越地乐钟形制的地域性及历时性特点分析
6
作者 隋郁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70,共3页
在《乐钟双音状态的标准差分析法之应用实证》一文中,笔者介绍并使用统计学"标准差"这一定量分析方法,对两周越地青铜乐钟的双音状态进行分析。本文则是同样使用"标准差"的方法,对先秦越地乐钟的形制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论所... 在《乐钟双音状态的标准差分析法之应用实证》一文中,笔者介绍并使用统计学"标准差"这一定量分析方法,对两周越地青铜乐钟的双音状态进行分析。本文则是同样使用"标准差"的方法,对先秦越地乐钟的形制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论所指向的是乐钟形制在设计、制作层面所具有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乐钟 形制 先秦 历时性 地域性 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差 统计学
原文传递
“钲长”“中长”名实辨析
7
作者 隋郁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194,共6页
由于乐钟各个部位的古今命名并非完全一致,在当今学界所使用的音乐文物数据资料中已经存在对个别数据的混淆。文章就"钲""钲长""中长"三者,特别是其中"钲长""中长"二者的名实关系进... 由于乐钟各个部位的古今命名并非完全一致,在当今学界所使用的音乐文物数据资料中已经存在对个别数据的混淆。文章就"钲""钲长""中长"三者,特别是其中"钲长""中长"二者的名实关系进行辨析,在现有资料尚未再版修订的情况下,给出判断现存讹误的方法提示—以该数据与铣间数据的比值为依据,这既利于科研工作中对现有数据的正确采用,又能尽量避免对错误数据的继续转载、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钲间 钲长 中长 铣长 比值
原文传递
析钟钮标准差分析的两类状况
8
作者 隋郁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从笔者目前对编钟的涉及范围来看,在一套编钟之内,不同钟的钮部形制数据在实际中存在两种状况,一为与钟身形制数据呈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另一类钟钮的形制数据与钟体其他部位形制数据的比值表现出随钟形缩小而钮部所占比例增大的特点,... 从笔者目前对编钟的涉及范围来看,在一套编钟之内,不同钟的钮部形制数据在实际中存在两种状况,一为与钟身形制数据呈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另一类钟钮的形制数据与钟体其他部位形制数据的比值表现出随钟形缩小而钮部所占比例增大的特点,这类钟钮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等大"的特点。笔者认为,"等大"钟钮的出现是编钟设计层面的发展进步,是由于编钟的设计者对编钟悬挂时"舞"部齐平的关注而产生的,这也体现出编钟的设计者对编钟形制所具规范性的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值 标准差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