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质量改进在NICU多重耐药菌患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玲 王俊 王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268-269,共2页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提高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患儿感染管理中的执行力。方法以感染监测数据为基础,以科室小组为主导进行3个月的CQI管...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提高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患儿感染管理中的执行力。方法以感染监测数据为基础,以科室小组为主导进行3个月的CQI管理。结果实施CQI后,在MDRO患儿感染管理中的手卫生依从性、单间隔离执行率、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干预策略执行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格率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能提高NICU MDRO感染患儿隔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执行率,减少了MDRO定值,降低医院感染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新生儿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下载PDF
2012~2016年郑州市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慧萍 《预防医学论坛》 2016年第12期909-910,913,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NICU收治的1 85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医院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 1 857例...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NICU收治的1 85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医院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 1 857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43%;多因素Logistic分析,体重≤1.5kg(OR=1.82,95%CI:0.95~2.21)、胎龄≤37周(OR=4.47,95%CI:2.13~5.22)、住院时间(OR=3.77,95%CI:0.66~6.26)、机械通气(OR=4.05,95%CI:0.86~7.53)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市某医院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率时间序列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验证 被引量:9
3
作者 金玉莲 刘海鹏 +6 位作者 董辉军 孙立新 赵倩 王俊 蒋秀莲 陈修文 张秀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1-294,308,共4页
目的比较各儿童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前期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方法收集全国范围内5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省儿童... 目的比较各儿童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前期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方法收集全国范围内5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省儿童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4年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应用前期安徽省儿童医院数据拟合得到的ARIMA(0,1,1)标准模型,对各个医院感染数据进行标准模型的拟合,比较各个模型的信息准则参数,判断前期标准模型对其他医院是否适用;同时以各医院汇总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作为验证样本,进一步评估标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ARIMA(0,1,1)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文中5家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率的模型拟合,模型信息量准则参数如最小信息量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均比前期标准模型小。数据合并后使用ARIMA(0,1,1)模型进行拟合,模型残差序列的Ljung-Box统计量Q=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医院感染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值(MAPE)为11.6,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未见超出点。结论ARIMA(0,1,1)时间序列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儿童医院感染率,具有预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医院感染 ARIMA时间序列模型 多中心
原文传递
儿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芳 李小芹 +1 位作者 赵保玲 王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0,共3页
目的对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以了解儿科呼吸道感染现状,以降低感染率。方法调查时间选择2013年1月16日8∶00-2013年1月17日8∶00采取病历资料检查与现场调查方式相结合,对儿科326例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 目的对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以了解儿科呼吸道感染现状,以降低感染率。方法调查时间选择2013年1月16日8∶00-2013年1月17日8∶00采取病历资料检查与现场调查方式相结合,对儿科326例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在单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6例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21例,感染率为6.44%;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糖皮质激素、原发疾病为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培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61.9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占38.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根据现患率调查结果,针对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诊治对策,规范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呼吸道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原文传递
呼吸科患儿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茜梅 王勤 +1 位作者 汤昱 李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567-3569,共3页
目的:调查与分析呼吸科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状况,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科2009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8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疾病构成及医院感染患儿... 目的:调查与分析呼吸科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状况,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科2009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8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疾病构成及医院感染患儿年龄分布,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5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1%;患儿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及其他等,感染率分别为0.8%、0.3%、0.7%及1.4%,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岁患儿感染率高达55.2%,1~3岁为29.0%、3~7岁为11.6%、>7岁者仅为4.2%。结论加强病房环境消毒、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医院感染 患儿 调查
原文传递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玲 王俊 +1 位作者 刘慧萍 王勤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8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以1 682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平均9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以1 682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平均97%,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考核合格率平均91%;2014年2-4月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逐月提高。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手卫生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手卫生 依从性 效果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慧萍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期94-95,共2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静脉输液外渗 预防性护理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效果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慧萍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效果影响。方法对照组使用原有NCPAP机配套的帽子、鼻塞及常规鼻塞固定方法,观察组在NCPAP中予以改良固定方式,观察对比两组通气效果及鼻塞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有效率为8... 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效果影响。方法对照组使用原有NCPAP机配套的帽子、鼻塞及常规鼻塞固定方法,观察组在NCPAP中予以改良固定方式,观察对比两组通气效果及鼻塞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有效率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每24h鼻塞脱落次数、鼻部损伤率、头面部皮肤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NCPAP呼吸支持时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可提高呼吸支持治疗效果,并可进一步减少鼻塞脱落次数,且还可减少局部皮肤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方法 新生儿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