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贞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近年心脏外科技术逐步完善和发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挽救和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1])。体外循环也称心肺转流,此为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保障和基础^([2])。但体外循环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所采用的氧合器、管道等,... 近年心脏外科技术逐步完善和发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挽救和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1])。体外循环也称心肺转流,此为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保障和基础^([2])。但体外循环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所采用的氧合器、管道等,对人体来说均属于异物,接触血液后,激活机体炎性细胞等,大量生成氧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等,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3])。同时,手术麻醉药物和方式的选择也会明显影响术中脏器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所以,怎样加强保护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各脏器已成为近年研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 氧合器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技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手术麻醉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贞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全...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全身麻醉)与研究组(30例,接受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21±6.33)岁;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38±6.42)岁。对比两组的开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前(T_(0))及维持后15 min(T_(1))、30 min(T_(2))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麻醉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T_(0)时,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HR、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时,研究组MAP为(99.35±10.6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87.45±4.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HR、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时,研究组HR、SBP、MAP[(69.52±6.27)次/min、(146.33±5.67)mmHg、(98.12±7.69)mmHg]均高于对照组[(66.43±5.29)次/min、(143.77±3.57)mmHg、(89.38±4.6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开眼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37±2.03)min、(35.20±10.07)min、(12.28±2.38)min,均短于对照组(24.28±4.95)min、(54.43±12.86)min、(24.20±6.7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苏醒时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8)。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确切,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质量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盐酸右美托咪定 苏醒质量 生命体征
下载PDF
不同给药方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张慧 宋磊军 李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1-17,共7页
目的 比较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CPB)中接受不同给药方式的氨甲环酸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10 mg/kg氨甲环酸10 min后... 目的 比较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CPB)中接受不同给药方式的氨甲环酸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10 mg/kg氨甲环酸10 min后以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至术毕,对照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10 mg/kg氨甲环酸10 min后以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术毕。建立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两组效益与风险。结果 共纳入患者1032例,研究组516例,对照组516例。研究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纤维蛋白原(FIB)、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总出血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综合效益-风险值较对照组高出13(95%CI:8.27~17.94),改变风险的相对权重后结果仍稳定,效益-风险评价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在CPB中,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10 mg/kg氨甲环酸10 min后以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至术毕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