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韩克 赵家邦 +1 位作者 许少刚 黄万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碳酸钙D_(3)+肘下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活络骨康丸+肘下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骨密度、疼痛程度、肿胀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度数和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掌偏角度数有明显减低,尺偏角度数及桡骨高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部位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肿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6周VAS评分及肿胀值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肘下石膏固定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疼痛及肿胀,并改善骨密度,提升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骨康丸 肘下石膏 碳酸钙D_(3)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王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7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和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还可保护其神经功能,可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王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NFA内固定术。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NFA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mma钉内固定术比较,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而且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1 位作者 黄亚洲 海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07—2018-10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 目的分析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07—2018-10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髌骨骨折患者采取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 髌骨骨折
下载PDF
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足甲襞微循环与血液黏度状态的变化观察
5
作者 苏建敏 侯江伟 +2 位作者 母心灵 周占锋 王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503-3504,3518,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及血液黏度状态的变化,为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3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为A组,同期选取3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未发生创口感染患者... 目的观察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及血液黏度状态的变化,为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3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为A组,同期选取3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未发生创口感染患者为B组,32名体检健康者为C组,比较3组受试人员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管襻数目、襻顶直径、输入枝长度及输出枝长度分别为(4.15±0.52)条/mm、(7.54±0.87)μm、(61.14±5.15)μm及(70.28±7.10)μm,均低于B组及C组,B组则低于C组,A组血液黏度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及血液黏度状态相对较差,感染的存在导致骨折患者的微循环状态进一步变差,因此应重视对感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开放性骨折 创口感染 足甲襞微循环 血液黏度状态
原文传递
绝经前期女性髌骨软化症血浆雌二醇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建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8期45-4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绝经前期40 ~ 45岁女性髌骨软化症(CMP)患者与同年龄志愿者血浆雌二醇(E2)水平的测定及对比,观察血浆雌二醇水平改变与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门诊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症的40~ 45岁女... 目的 通过对绝经前期40 ~ 45岁女性髌骨软化症(CMP)患者与同年龄志愿者血浆雌二醇(E2)水平的测定及对比,观察血浆雌二醇水平改变与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门诊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症的40~ 45岁女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观察.纳入标准的9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为观察组,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髌骨软化症组患者按临床设定诊断标明确诊断,均行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和30°髌骨轴位片及MRI检查.上述两组均采用雌二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液中E2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浓度.结果 ①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血浆中雌二醇水平较同年龄段健康女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软化症分期患者组间血浆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既往有月经异常的髌骨软化症患者血浆雌二醇水平较普通患者低(P<0.05),髌骨软化症分期后期(Ⅲ—Ⅳ期)百分比较普通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疲劳患者髌骨软化症分期后期(Ⅲ~Ⅳ期)百分比较普通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血浆雌二醇测定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前期女性雌激素下降与髌骨软骨退变具有相关性;既往月经异常的患者较正常月经者雌激素水平更低,髌骨软化症分期Ⅲ~Ⅳ期所占百分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软化症 雌二醇 相关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31-A3.1型骨折是否需要钢丝辅助固定对比观察
7
作者 苏建敏 侯江伟 +3 位作者 关春辉 李中心 魏金亮 王勇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 AO 31-A3.1型骨折是否需要钢丝辅助固定。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 AO 31-A3.1型骨折治疗分为闭合复位单纯 PFNA 固定组及切开复位 PFNA 结合钢丝捆扎固定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 AO 31-A3.1型骨折是否需要钢丝辅助固定。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 AO 31-A3.1型骨折治疗分为闭合复位单纯 PFNA 固定组及切开复位 PFNA 结合钢丝捆扎固定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 Harris 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结合钢丝捆扎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单纯 PFNA 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PFNA 结合钢丝捆扎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 PFNA 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 Harris 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小切口钢丝捆扎结合 PFNA 治疗 AO 31-A3.1型骨折,其有利于骨折端稳定级骨折的早期愈合,减少再手术率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逆粗隆间/反转子间骨折 31-A3.1型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钢丝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踝上皮瓣治疗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占锋 池凯 王丽英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踝上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其中40例创面清创VSD治疗后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34例常规换药...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踝上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其中40例创面清创VSD治疗后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34例常规换药,待创面新鲜、感染控制后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创面感染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瘢痕增生、功能状况。结果经VSD或改良VSD治疗1~2周后,创面感染率明显降低,肉芽组织新鲜;行外踝上皮瓣修复术,仅6例出现远端少量坏死,无皮瓣下感染及液化,经换药后愈合,与常规换药相比创面感染率低(P〈0.05)、皮瓣成活率高(P〈0.05)、切口愈合时间平均缩短1周、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周,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瘢痕增生情况与保守换药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影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较常规换药能有效地应用于复杂创面,有助于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瓣移植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创面早期修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外踝上皮瓣解剖位置恒定,切取范围大,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二者联合应用是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外踝上皮瓣 儿童 足部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